不當得利有否返還范圍
不當得利有否返還范圍
不當得利(unjustified enrichment),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介紹相關法律知識。
不當得利有否返還范圍?
【案情】
一個深冬的傍晚,甲發現了一條走失的牛,將其關在自家牛欄中,等待失主前來認領。當晚,狂降大雪。大雪壓塌了牛欄,將牛壓死。第二天,甲請人將牛屠宰,花去屠宰費50元。牛皮牛肉共賣得價款500元。該牛價值1000元。后牛主乙知道此事,要求甲返還???000元。為此發生糾紛。
【問題】
甲應向乙返還多少錢?為什么?
【評注】
本案涉及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問題。
依《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甲與乙之間形成不當得利,構成不當得利之債,甲為不當得利之債中的利益取得人,乙為利益所有人,甲對乙負有返還不當得利之債的義務。
本題的關鍵在于返還利益的范圍。依據民法理論,在返還利益的范圍上,應區分善意和惡意:如果利益取得人在取得利益時不知自己取得利益無合法根據的,即利益取得人為善意受益人時,利益所有人所受損失大于利益取得人取得的利益的,以所受利益范圍為限返還利益,如利益不存在,則不予返還,如利益取得人所受利益大于利益所有人所受損失,返還利益以利益所有人所受損失為限予以返還,以體現法律的寬容。但在利益取得人為惡意的情況下,則所受利益小于所受損失的,以所受損失為限予以返還,如所受利益大于所受損失的,則以所受利益為限予以返還。
本案中,甲為善意的利益取得人,牛的死亡,是不可抗力造成的,甲對此不存在過失,因此,甲返還不當得利應以現存利益為限,而不是該物的原有利益。本案中,甲僅得利450元,故應以450元為限返還不當得利。
相關閱讀:
返還方式
?、僭锓颠€,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谧鲀r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于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準;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準。
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并返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因不當得利而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利益獲得方返還不當得利的范圍受善意還是惡意的影響。
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偈芤嫒藶樯埔猓丛谌〉美鏁r不知道沒有合法根據其返還利益的范圍以利益存在的部分為限,如果利益已經不存在,則不負返還義務。所謂現存部分,不應該只限于原物或原物的固有形態,如形態已改變,其財產價值仍存在或可代償,仍屬于尚存部分。
②受益人是惡意,即在取得利益時明知道沒有合法根據,其返還利益的范圍應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時的數額,即使該利益在返還時已經減少甚至不復存在也不能免除其返還義務。
?、凼芤娣皆谌〉美鏁r為善意、嗣后為惡意的,其返還范圍應以惡意開始時存在的利益為準。
一.給付發生的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漫畫 1.給付的目的自始不存在;但在下列情形,當事人一方雖然沒有給付義務而為給付,另一方的的得利也不為不當得利:履行道德義務而為給付;為履行未到期債務而交付財產;明知無給付義務而交付財產;因不法原因而交付的財產(但是如果是單方面違法的,照樣構成不當得利,如綁架的贖金、黑社會的保護費等)。
2.給付的目的未達到; 3.給付的目的嗣后不存在。
二.給付以外的不當得利:
1基于受益人自己的行為而發生的不當得利。
2基于受損人的行為而發生的不當得利。
3基于第三人的行為而發生的不當得利。
4基于自然事件而發生的不當得利。
5基于法律規定而發生的不當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