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權2015十大事件
中國版權2015十大事件
2月25日下午,國家版權局在2016CPCC中國版權服務年會閉幕式上公布了“2015年中國版權十件大事”。2015年度版權十件大事由《中國版權》雜志和《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聯合評選。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1、國務院發布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若干意見,版權強國建設提上日程。
1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深化知識產權重點領域改革,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提升產業國際化發展水平,保障和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2020年,知識產權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國際競爭的知識產權新優勢,為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意見》的出臺,為“十三五”期間版權工作指明了方向,版權強國建設提上日程。
2、國家版權局發布“最嚴版權令”,網絡音樂版權秩序明顯好轉。
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各網絡音樂服務商于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否則將依法從嚴查處。截至7月底,16家直接提供內容的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音樂作品220余萬首。此后,國家版權局啟動了對20家主要網絡音樂服務商的版權重點監管,指導主要網絡音樂服務商、唱片公司和版權公司加強自律,推動各方積極開展轉授權等版權合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網絡音樂著作權行為,有效促進音樂作品的合法、有序、廣泛傳播,網絡音樂版權秩序明顯好轉。
3、第四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金獎”頒發,進一步激發版權創新創造活力。
6月12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與國家版權局在廈門市共同舉辦“第四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金獎(中國)”頒獎儀式,《舌尖上的中國I》等14個作品著作權人、版權相關企業和機構獲此殊榮。此獎項是目前國際版權領域最高獎,旨在表彰最具創意或藝術技巧的版權作品的創作者、表演者和相關組織,以及對我國文化藝術、版權保護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該獎項為激發我國版權創新能力,提升我國版權保護形象,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
4、“劍網2015”專項行動成效顯著,網絡版權生態進一步優化。
2015年6月—11月,國家版權局等四部門聯合開展的“劍網2015”專項行動,針對網絡侵權盜版第十一次亮劍,有效規范網絡音樂、網絡云存儲、網絡轉載等重點領域版權秩序。專項行動期間,各地共查處行政案件383件,行政罰款450萬元,移送司法機關刑事處理59件,涉案金額3845萬元,關閉網站113家。“劍網行動”的開展,對依法治理網絡空間,進一步規范網絡版權秩序,優化網絡版權生態,促進文化發展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5、我國版權產業對GDP貢獻增至7.27%,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12月30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2013年中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結果》,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逾4.27萬億元,占全國GDP的7.27%,同比增長20%。我國版權產業包括核心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相互依存的版權產業和非專用支持版權產業四大部分,涵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信息網絡等眾多行業。近年來我國版權產業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版權產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6、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版權合作備忘錄,版權國際合作開啟新篇章。
12月1日,中國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上海簽署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雙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雙方將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版權宣傳、人才培養、推動雙方高層及工作層交流與溝通,雙方的合作領域將會進一步拓寬,版權交流機制將更加常態化。備忘錄的簽署,對我國版權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規劃雙方未來合作方向、鼓勵和保護創新成果將會產生深刻影響。
7、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強化審計和考核,軟件正版率明顯提升。
2015年,審計署結合42家中央部門2014年度預算執行審計,對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審計發現的問題全部納入了審計報告并向社會進行了公告。推進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對各省(區、市)軟件正版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考核,各省(區、市)也開展了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審計和考核工作。全國共抽查了3.34萬家(次)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各級政府政府機關軟件正版率顯著提高,中央和省級機關軟件正版率達到96%。
8、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在京成立,共同打造版權交易服務體系。
10月28日,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等12家經國家版權局批準設立的國家版權交易中心和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12家聯盟單位代表當日共同簽署了加入聯盟的協議書。聯盟旨在加強版權保護和運營,發揮各自特點,整合優勢資源,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合作共贏,聯手打造全國性、國際化版權交易服務體系,共同搭建版權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推動版權產業發展。
9、瓊瑤訴于正抄襲案終審勝訴,版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12月18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瓊瑤起訴于正侵權一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制權,判令于正等5名被告公開道歉,停止傳播侵權作品,賠償原告瓊瑤500萬元人民幣。至此,歷時600個日夜的瓊瑤訴于正案有了最終結果。本案的最終宣判,對于依法加強原創作品保護,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提振權利人維權信心,優化版權保護環境具有深遠意義。
10、IP元年開啟,文學藝術領域版權價值迅速提升。
2015年,作為知識產權英文簡稱的IP概念大熱,頻繁見諸媒體的IP則主要是指文學藝術作品的版權運用。在2015年,文學創作、影視劇制作、體育賽事轉播等版權運用活動多樣、事件多發,版權價值大為提升,屢屢成為社會熱點。IP大熱顯示了文學藝術領域版權創造、運用的欣欣向榮,版權進入價值迅速拓展、產業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因此,2015年被稱為IP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