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形勢與政策(2)
2017年考研形勢與政策
六、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一)結合材料,說明中國是如何“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國際責任,在全球事務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盡力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有深遠影響的倡議和方案。
①第一,中國對聯合國確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的達成和生效、WT0達成近20年來最大規模關稅減讓協議都做出了很大貢獻。
②第二,中國積極參與各類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和國際反恐合作,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
③第三,提出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國際網絡空間和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以及“兩個堅持”、“四個目標”。
④第四,在救災、向不發達國家提供援助、解決傳染病威脅等方面,中國體現了一個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⑤第五,中國是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也是第二大維和攤款出資國。
⑥第六,在聯合國、G20、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外交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進一步發揮了大國作用。
⑦第七,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正在變成現實,并對提振世界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二)結合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理論說明中國為什么要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理論1)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努力目標,2)以堅持和平發展為戰略選擇,3)以尋求合作共贏為基本原則,4)以建設伙伴關系為主要路徑,5)以踐行正確義利觀為價值取向。
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基本宗旨,揭示了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進取方向,展現了中國為人類進步事業勇于擔當的寬廣胸懷。
第一,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應有之義;
第二,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契合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普遍期待;
第三,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與中華優秀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傳統一脈相承。
七、當代的一些提法
(一)南海問題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對此中國有著充足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中國對南沙部分駐守島礁進行了相關建設和設施維護,不影響也不針對任何國家,主要是為了改善島上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并提供相應國際公共產品服務,也有助于進一步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
南海航行自由從來不是問題。
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也不是與美國之間的問題。
中國主張“雙軌思路”,即有關具體爭議由直接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基礎上,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南海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加以維護。
(二)網絡問題
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國,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技術方面擁有巨大優勢;中國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中美在網絡空間已經發展成為利益共同體,盡管存在分歧和矛盾,但是共同的利益和關切才是中美網絡關系的主要方面。
網絡空間使得國家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依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決定了網絡安全威脅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中國主張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應該堅持的“四項原則”: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
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第一,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第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第三,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第四,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三)反恐
恐怖主義已成為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嚴峻和急迫的安全挑戰。中國一貫反對一切形式的恐
怖主義;主張國際社會攜起手來,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進一步加強反恐合作,特別要注重標本兼治,不搞雙重標準,反對將恐怖主義同特定國家、民族、宗教相聯系。
(四)若干規范提法總結
1. 和平與發展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多極化趨勢
當今世界多極化發展,多種戰略力量共同主導世界事務,國際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趨勢。
3.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也有負面影響。
4.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只有世界發展,各國才能發展;只有各國發展,世界才能發展。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中國提出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開展對話和合作,而不是對抗,實現雙贏和共贏,而不是單贏。
5.安全
非傳統安全,是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生存與發展構成重大威脅的安全問題。它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如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恐怖主義、環境污染等。(反恐、網絡安全合作、氣候《巴黎協定》等)
應對:
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化時代,網絡、環境等本身也必須由多個國家攜手合作) 開放與坦誠的態度,增加彼此信任,增加決策透明度
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合組織等)
6.對于人才、科技、文化軟實力等的競爭
在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國際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國力競爭激烈,尤其是XX方面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7.主張:
合作共贏(一帶一路、亞投行)
政治互信(中俄)
經濟互補(產能合作、一帶一路)
文明包容(孔子學院、傳播中國聲音)
共同安全(聯合國和安理會主導,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網絡、環境等問題也要談到合作) 中國始終主張,國家無論大小、強弱,其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得到尊重,任何國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對其侵犯和破壞。
中國倡導開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觀,尊重和維護文明多樣性和發展模式多樣化,與不同文明和睦相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相互尊重,通過協商的手段共同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將繼續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平衡發展,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基礎。
8.反對:
冷戰思維、單邊主義、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零和博弈
繞開聯合國安理會采取任何破壞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行動
貿易壁壘和針對中國的特殊規則(TPP和奧巴馬對“制定規則”言論)
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威脅論
把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區別對待的做法
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或選擇性打擊
9.中國國情: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和創始國之一,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氣候問題上的責任論)
中國不僅致力于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600億美元援助非洲,一帶一路、亞投行共享發展)
中國當前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和首要目標國
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沒有國強必霸的基因,中國人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