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企改革政策匯總
2017國企改革政策匯總
國企改革,是事關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這盤大棋的“關鍵一子”。國企改革的新發展是如何,關于國企改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方向。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國企改革政策匯總,希望你們喜歡!
2017國企改革政策匯總
國企改革提速鍛造核心競爭力
在全國國有企業效益微增長的情況下,北京市屬國企利潤強勁增長,顯示出國有經濟質量效益的顯著提升。”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分析,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表明,多年來北京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努力開始步入收獲期。
提質增效 瘦身健體布新局
“這片園區發展得太快,最近剛做的展板和視頻內容都 過時 了!”在河北大廠金隅現代工業園,工作人員忍不住感慨。
九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現在成了各類高端建材“明星”云集的工業園,承接了金隅在京傳統建材行業的疏解任務。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進程中,市屬國企在落實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面。
今年,市國資委建立了京津冀國資國企改革合作機制,與天津市國資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國企布局京津冀的成果遍地開花:首農三元工業園在新樂市正式投產,打造北方地區最先進、處理能力最強的奶產品生產線;北京現代滄州第四工廠竣工投產,相比北京現代在京運行的三座工廠,滄州工廠實現了環保、品質、智能的“再升級”,讓汽車產業成為滄州“新名片”;首鋼京唐在曹妃甸正打造國內最大單體鋼鐵廠,還將把唐山的淡化海水源源不斷輸向京城……市國資委還設立了首鋼京冀產業投資基金,搭建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等首都產業轉移承接平臺。
協同發展海闊天空,產能疏解勢在必行。京煤集團關停王平村煤礦和長溝峪煤礦,化解煤炭產能180萬噸,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2016年目標任務;首鋼總公司化解外埠鋼鐵企業產能,削減粗鋼產能210萬噸;金隅集團關停北京強聯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壓縮水泥產能300萬噸,研究制定太行前景水泥公司關停方案,積極推動保留在京的南、北兩家水泥公司,向專業化處置危險廢棄物的科技型環保企業轉型。
對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國資國企堅決說“不”。市國資委已將六類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納入退出名錄,包括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業,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等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及產業鏈低端企業等。
科技驅動 “創”出經濟新活力
存車只要將車停在車庫門口,刷一下卡,車就會“消失不見”,取車的時候再刷一下卡,車又會“從天而降”——這是首鋼靜態交通研發示范基地推出的智能立體車庫。
走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京東方的展示廳,110英寸超高清顯示屏、透明屏、防盜屏等新產品琳瑯滿目。去年,京東方在行業內一口氣創出了新增專利申請量,產品首發覆蓋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和中大尺寸高端顯示產品市場占有率五項全球第一。
在絕大多數北京市屬國企的“十二五”和“十三五”報告中,“創新”成了最高頻的詞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以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培育新增長點,成了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法寶。
不只是研發新產品,國企也在探索經營新模式。出差去機場,提前用手機下個單,司機師傅就開著黑色小轎車在樓下恭候——首汽集團推動傳統業態與“互聯網+”融合,與金融資本聯合打造了首汽租車約車網,目前已躋身互聯網租車行業全國前三;中關村領創空間已實現中關村、硅谷、保定三地聯動,線下托管運營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業孵化和創新服務模式。
圍繞服務北京創新中心建設,市國資委加大與央企和中關村企業的合作力度,與國務院國資委制訂了推動央企和市屬國企協同創新工作方案,組建了中關村京企云梯創新聯盟,首批達成合作項目128項,有效探索創新合作的新路徑新方式,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國企不僅在雙創浪潮中泛舟,而且還成了雙創的弄潮兒。走進石景山創新平臺大廈里,拾階而上來到“創業公社”,墻上印著的不只是創業語錄,還有首鋼元素的圖片,這家創業公社由首鋼總公司參與創立。印刷機械制造龍頭北人集團,打造了集會展交易、設計研發、試驗檢測、產業孵化器等功能于一體的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區,目前已吸引20余家機器人研發機構和創新實體進駐。
國企改革突破口
國企改革成效顯現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新一輪國企改革在頂層設計開局、十項試點突破、政策措施落地中加速前行,成效不斷顯現。
“首先是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體制加快建立,內在活力不斷激發。”肖亞慶介紹說,這具體表現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提速,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開展;規范董事會建設加快推進;企業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據統計,目前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的改制面超過90%,全國國資監管系統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1082家;大多數中央企業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規范董事會;部分中央企業和一大批下屬子企業開展了市場化選聘經理層試點,22個省級國資委市場化選聘了105名企業經理層人員。
其次,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持續調整優化,配置效率不斷提高。按照“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思路,近3年12對22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同時創新發展步伐加快,中央企業搭建各類“雙創”平臺409個,搭建“雙創”孵化器和產業園區201個,發起和參與創新基金200多只,總規模超過6000億元。此外,瘦身健體、化解過剩產能初見成效。去年中央企業壓減法人單位2730戶,減虧43.9億元,減少管理費用49.1億元;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1019 萬噸和3497 萬噸;專項處置、治理“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398戶。
改革的成效還體現在監管效能的不斷提升上。據肖亞慶介紹,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國務院國資委專門制訂了職能轉變方案,對內設機構進行了優化調整,同時持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10家中央企業先后入圍,而各省完成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也達52家。此外,國有資產監督進一步加強。國務院國資委專門新設3個監督局,并打造監督工作的領導決策、協調處置、監督報告“三個平臺”,外派監事會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大部分省級國資委建立了內部監督工作協調機制,監督協同切實加強,監督合力逐步形成。
重點突破層層推進
目前,國企改革面臨著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合理現象仍然突出,國有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與地位作用以及擁有資產的數量還不完全匹配,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和回報水平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改革許多難題還沒有真正破解,不少企業,特別是重化工行業的國有企業包袱還比較沉重。
2017年,國企改革迫切需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快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首當其沖要深入推進的就是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肖亞慶透露,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時,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探索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
國有企業的活力還來自于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肖亞慶表示,要大力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切實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加快形成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著力深化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推進市場化選聘經理層、職業經理人和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推行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2017年國企改革的第三大關鍵內容就是要不斷加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圍繞服務國家戰略,不斷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要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步推動企業集團層面兼并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進一步實施專業化重組。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補”總體要求,堅決打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全面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任務。
同時,全面從嚴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公司章程,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
國企公司制改制進入“最后一公里”
收官 多省份國企公司制改制年內完成
當前,國企公司制改制正步入收官階段。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明確,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包括要以推進董事會建設為重點,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權利和責任對等。此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2017年年底前,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與此同時,各省份的相關改革也在快速推進中。例如湖南省近日召開了全省國資委系統深化國企改革工作推進會,明確了今年深化國企改革的重點目標任務,并劃定時間表,2017年需全面完成省屬企業公司制改制。
湖南省國資委主任叢培模指出,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改變,而是要在運行機制上實打實地改變。省屬監管企業必須抓緊在集團范圍內進行系統清理,全面準確掌握所屬企業中存在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情況。對需要啟動公司制改革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團公司要加快申報改制立項,科學制訂改制方案,加快推進有關工作,確保在2017年9月底之前,全面完成監管企業中各級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公司制改革任務,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黨群組織機構,明確權利、責任和義務,規范公司運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記者了解到,遼寧、吉林、江蘇、福建等19個地方國資委所監管的一級企業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改制面超過90%。
有專家表示,國企改制為公司制是改革方向,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前提,有利于解決國企體制機制弊端,有利于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改制的主要形式是產權多元化,形成權責明確、相互制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限責任公司將使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建立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之間的相互制衡,建立公司事務決策規則、程序和約束激勵機制,減少投資風險、債務風險,盤活國有資產,探索國有資產管理新方式。
關鍵 加強董事會建設成改制重點
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其中,東方電氣集團、中廣核、上海貝爾三家企業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國國電、中國一重、中國鐵建、建筑設計集團、中國航信、武漢郵科院、華僑城集團等七家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子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家中央企業和各地方國企紛紛開始改革,以建立健全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加強董事會建設,落實董事會職權,強化對董事的考核評價和管理,進一步健全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加強董事會建設無疑是公司制改制的重點。記者獲悉,截至目前,102家中央企業中建立規范董事會的達到83家,占比超過80%;中央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已經達到417人,專職外部董事增加到33人。各省(區、市)國資委所監管一級企業中有88%已經建立了董事會,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數的企業占比13.1%。
更為重要的是,董事會職權逐步落實。比如,董事會可以在主業范圍外確定1至2個新業務領域,進一步明確了選人用人中黨組織與董事會職責定位,董事會決定經理層成員業績考核結果和薪酬結構與水平,董事會制定本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決定工資分配事項等。
“在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完成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治理結構改革,包括規范董事長、總經理的行權行為,真正解決董事會虛設的問題,依法落實董事會應有責任。”一位國企人士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下一步特別要關注的是,央企一級公司如何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制,一些具備條件的國有上市公司如何通過股權、現金、融資等方式實施跨區域的并購重組。
推進 深化改革有待政府放權到位
據悉,國企改革仍存在很多問題,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企業效益走低,為改制增添了困難。改制過程中涉及的產權問題,包括土地等資產的評估、稅收、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等方面也成為較為敏感的難點。
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制改制要清產核資,健全董事會等法人治理機構,還涉及職工身份轉換甚至補償安置問題,這些都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完成的。但由于公司制改制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且絕大部分全民所有制企業都已完成改制,積累了很多經驗,因此年底前完成改制應該沒有問題。
多位專家也就如何推進公司制改制給出建議。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是國企公司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利于解決國企體制機制弊端,通過整體上市可以優化股權結構,解決“一股獨大”問題,有利于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創造條件,有利于為保護中小投資人或中小股東合法權益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利于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國企經過近30年的公司制改革,董事會的建設至今仍形似而神不似。現在明確了以董事會建設為重點,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是最核心的工作。”高明華表示,把健全董事會作為核心,嚴格按照公司法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氣,也需要政府充分放權。
高明華還表示,嚴防國有資產流失也是改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公司制企業對于出資人來說是按照出資額度和比例承擔有限責任,因此,改制時必須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如果改成股份制企業,還可能涉及國有股出售問題。需要按照市場規則,科學確定國有資本交易程序,尤其要強調透明、公開競價、引進有實力的出資人(受讓方)。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