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對外經濟政策
2017中國對外經濟政策
中國的經濟政策有什么變動。2017年中國的對外經濟有哪些相關的政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中國對外經濟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中國對外經濟政策
一、宏觀政策:
① 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
② 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
③ 將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
④ 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 城鎮失業率計劃控制在4.5%以內。
二、人民幣匯率:
《政府工作報告》對人民幣匯率的表述較去年出現變化,新的表述為“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2016年的表述為“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三、房地產:
2017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將因城施策。擬在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城市增加土地供應;擬在三四線城市支持自住房需求。此前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稱,今年“兩會”沒有把房地產稅草案提起審議安排。
四、國企改革與市場準入:
① 加快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采取切實舉措;
② 2017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
③ 鼓勵大中型銀行設立普惠金融部門;
④ 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
五、地方政府債務:
① 計劃發行83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
② 將把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
③ 研究將融資平臺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事項納入系統檢測。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判斷一:2017年經濟增長率穩中微降
根據各方面的綜合分析,我預測2016年GDP增速將在6.5%左右。一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開始顯現,GDP季度增速止跌趨穩,大宗商品價格回暖上漲,投資增長出現回升,經濟基本面向好。另一方面,世界經濟依舊低迷,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國內結構性失衡問題依舊突出存在,金融風險持續發酵,經濟總態勢沒有改變。綜合而言,經濟增速呈現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微降,上升空間缺乏,下降空間有限。雖然經濟發展的態勢沒有根本上的好轉,但在2016年下半年依舊出現了一些新的可喜的變化。2016年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預期6.1%,前值6.1%,超出市場預期;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8%,預期10.2%,前值10%;11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3%,預期8.3%,前值8.3%;11月發電量50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0月份同比增長8%;1-11月份發電量5.370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1-10月同比增長3.9%;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3萬億元人民幣;1-11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3.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1%,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
判斷二: CPI和PPI背離的剪刀差迅速縮小
在CPI方面,目前大致走勢平穩,略有下降。從2012年以來CPI的變化趨勢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長分別約為2.6%、2.6%、2.0%、1.4%和2.1%,再結合2016年7月和8月CPI同比增長分別為1.8%和1.3%來看,當前CPI同比增長走勢較為反復,目前呈現小幅回落的特征。2017全年CPI可能在1.7%左右,走勢較為平穩。從目前CPI變化趨勢觀察,核心CPI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同時食品價格波幅也將不斷收窄,預測中的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長為1.88%,遠低于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6年全年CPI預期目標為3%的水平,物價較為穩定,有利于出臺政策措施刺激來穩定宏觀經濟。
在PPI方面,降幅收窄,止跌回暖。2016年9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的同比上漲0.1%,結束了54個月的PPI持續負增長。對PPI變化趨勢分析看,2013年全年、2014年全年、2015年全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PPI同比增長分別為-1.9%、-1.9%、-5.2%和-4.8%,再結合2016年7月和8月PPI同比增長分別為-1.7%和-0.8%,顯示當前PPI降幅大幅收窄,該指標止跌回暖較為明顯。預計2017年全年PPI或將從2016年的-1.6%進一步回升至1.9%。
從物價水平來看,近年來我國物價水平總體保持低速運行,通縮壓力不斷減緩,然而自2016年以來,CPI和PPI背離的剪刀差迅速縮小,PPI快速上升,并于11月份返超CPI,尤其是2016 年9月、10月、11月份3個月,無論是CPI還是PPI都呈快速上漲的趨勢,意味著2017年的通脹壓力有所加強。
判斷三:房價進入分化期
在2016年一二線城市房價經歷了一波快速上漲之后(北京和上海的新房價格在2016年1月至10月上漲近30%),監管政策迅速轉向緊縮。2016年10月初以來,二十多個城市已采取限購措施并提高首付比例以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僅限于少數幾個有較好就業機會的富裕城市,而并非是全國性的反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價自2010年以來上漲了80%;二線城市(各省省會)上漲了30%;而其余城市(約30個)則并未明顯上漲,房價分化程度深度加劇。
與以往周期相比,我們預計此次房價上漲放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更為溫和。首先,一線城市潛在需求依然十分強勁,此次房地產開發和后續投資并不像以往房價普遍上漲周期時強勁。截至2016年10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3%,與以往周期中20%-30%的漲幅相比大幅下降。其次,與以往伴隨經濟強勁增長、通脹上升的房地產上漲周期中全面貨幣緊縮的應對措施不同,此次的政策反應更加微妙和分化。事實上,絕大多數城市(房價并未大幅增長)的政策仍然支持房地產“去庫存”。
判斷四:勞動力總量呈現供大于求,就業形勢嚴峻
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人口年齡結構、生育政策四個方面因素變化的影響,我國就業形勢不斷嚴峻。2009年至今,年末就業總人數雖不斷增加,但增幅縮小,增速放緩。相比之下,城鎮就業人口增加較快,2009-2015年,城鎮就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41%、45.5%、47%、48.4%、49.6%、50.8%、52.1%,比重不斷增加。城鎮新增就業與城鎮登記失業率變化均呈現穩定態勢,城鎮新增就業2015年開始下降,城鎮登記失業率平穩波動,總體下降。
進入2016年,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減弱,轉型性失業大量出現;農民市民化進程與城鎮吸納能力不相匹配,城鎮化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加大;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也深度影響到就業水平,傳統產業工人過剩、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現象大量出現;企業用工成本的承受力與勞動者高期望值之間矛盾不斷加劇;同時2016年應屆畢業生達到歷史最高765萬人,僅34%企業招聘活動保持穩定,企業門檻有所提高,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從就業指標求人倍率來看,2016年前三季度分別為1.07、1.05、1.02,需求減少、供給增多,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預計2017年將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20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4.1%。
判斷五:對外貿易總量下降,結構優化
回顧2010-2015年,受國際市場不景氣、世界貿易深度下滑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持續放緩,增速不斷下降。至2015年對外貿易總量萎縮,增速嚴重下滑(較上年下降7%)。截至目前,預計2016年貿易總額較上年下降5%,僅為23.3萬億元
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2017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