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養豬行業政策
養豬行業的政策有哪些,養豬行業的補貼政策是什么。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養豬行業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養豬行業政策
大縣獎勵政策與相關補貼
由縣級政府申報,每個縣的獎勵資金原則上不少于100萬元,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補貼該縣領域內的生豬養殖場。
這些重大動物疫病疫苗免費
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小反芻獸疫等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上述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養殖場(戶)無需支付疫苗費用。
因這些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償損失
國家對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的動物及同群動物,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對因上述疫病撲殺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
生豬養殖保險政策
生豬養殖保險政策施行已經有一段時間。例如能繁母豬保險、育肥豬保險、生豬價格指數險。這些險種都被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范圍內,作為惠農政策的一部分,幫助參保的養殖戶在遭遇疾病、自然災害、行情劇烈波動時挽回部分損失。
六大項補貼可以申領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農業部罕見地發布了生豬生產的頂層設計性文件——《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生豬生產規劃。
2017年會秉承2016年,生豬養殖補貼政策并不會減少,依然會有多種補貼等待認領。
1、良種工程項目與相關補貼
農業部計劃實行良種補貼政策,在天津、河北等省市和黑龍江農墾、廣東農墾實施生豬良種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對使用優良種豬精液進行品種改良的養殖場戶給予補貼,每頭能繁母豬按照每年使用4份精液進行補貼。
2、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與相關補貼
《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管理辦法》會對統計數據達到規定標準的縣予以獎勵,數據涉及生豬調出量、存欄量和出欄量。每個縣的獎勵資金原則上不少于100萬元,主要用于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豬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治理的支出,養殖大戶購買種公豬、母豬、仔豬和飼料等的貸款貼息和保險保費補助支出,生豬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
3、標準化養殖項目
標準化養殖項目支持適度規模生豬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擴建,包括節水設施、節料設備、清糞設施、漏逢地板等改造,實施自動化環境控制等。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創建成功后,可以獲得一定的補貼,每個改建、擴建項目單位補助資金規模在50萬元~100萬元之間不等。
4、生豬育種補助政策
生豬育種補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開展聯合育種,對生產性能測定、遺傳物質交流、遺傳評估、大數據平臺建設給予補貼。
但鑒于目前行業的實際情況,能夠搭建屬于自己的育種平臺的養豬場或養殖企業仍在少數,基層養殖戶能從這項政策中直接受益的程度并不高。
5、生豬養殖保險政策
生豬養殖保險政策施行已經有一段時間。例如能繁母豬保險、育肥豬保險、生豬價格指數險。這些險種都被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范圍內,作為惠農政策的一部分,幫助參保的養殖戶在遭遇疾病、自然災害、行情劇烈波動時挽回部分損失。
6、廢棄物綜合處理項目
完善有機肥生產、使用補貼政策,繼續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支持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引導形成規模適度、農牧結合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機制。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財政補助政策。源自中國鄉村之聲
養豬都能拿到啥補貼
1、優秀種豬補貼
河北、山東、湖南三省開展試點,補貼品種為杜洛克、長白、大約克夏三類。每頭優秀種公豬補貼2000元、種母豬補貼1000元。
2、畜禽良種補貼項目
中央財政對使用優良種豬精液進行品種改良的養殖場戶給予補貼,每頭能繁母豬按照每年使用4份精液進行補貼,一般每份精液補貼10元,計40元。
3、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對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給予每頭80元的補助。
4、病害豬損失每頭補貼
對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和無害化處理費用予以補貼,病害豬損失財政補貼標準為每頭800元。
5、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
項目要求:能繁母豬存欄300頭以上,且年出欄肥豬5000頭以上
補貼標準:25-100萬
申報時間:3月、8月
6、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項目
項目要求:能繁母豬存欄300頭以上,且年出欄肥豬5000頭以上
項目補貼:一般無補貼,可以優先申報其他項目
申報時間:2-4月
7、生豬育種創新基地項目
項目要求:長白豬存欄 600頭以上,或大白豬存欄 600頭以上,或杜洛克豬存欄 300頭以上,年測定種豬2000頭以上
項目補貼:500萬元
申報時間:12-1月份
8、制(繁)種基地項目
項目要求:生豬良種場,存欄純種母豬600頭以上
項目補貼:300萬元
申報時間:12-1月份
9、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
項目要求:年出欄5萬頭以上
項目補貼:300-1000萬
申報時間:9-10月份
2017年養豬行業政策相關文章:
2017年養豬行業政策





上一篇:2017年養殖業政策
下一篇:2017年醫保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