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西惠農補貼政策規定
惠農補貼有哪些新政策,關于惠農有哪些政策值得關注。廣西的惠農補貼政策有哪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廣西惠農補貼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廣西惠農補貼政策
一、及早布置,確保工作順利開展。2016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印發《關于開展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017年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品種、保險責任、保額、保費及分擔比例、期限、承辦機構、投保方式、理賠等政策。2017年3月,召開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會議和財政金融工作會議,有關行業主管和監管部門、保險經辦機構、各市縣財政部門分管領導參加,全面總結了過去四年來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開展情況,共同研究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思路,部署了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
二、加大支持,確保保費補貼資金落實到位。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共籌集財政保費補貼資金9.84億元,比上年增加2.54億元,同比增長35%,用于支持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2016年12月,印發《關于提前下達2017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自治區財政將年度保費補貼資金5億元提前下達至各市縣,保證了保費補貼結算需要。
三、統籌謀劃,下達年度保險項目計劃。根據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區直行業主管部門和保險經辦機構上報的年度保險項目計劃,經共同協商研究,綜合統籌制定了全區年度保險計劃,印發了《關于下達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配套項目計劃的通知》。在原有7個中央財政補貼險種提質擴面的基礎上,2017年增加了馬鈴薯種植保險品種。同時,繼續開展水果、桑蠶、水產品、蔬菜等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在總體計劃內,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作用,各地可根據區域險種結構靈活調整,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
四、強化管理,督促保費補貼資金及時撥付。為保證政策性保險業務開展和經營需要,自治區財政廳召集主管部門和保險公司專題研究保費補貼資金結算事項,印發了《關于報送2016年及以前年度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保費補貼資金有關情況的函》,了解掌握保費補貼資金撥付情況,督促各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保費補貼資金撥付至保險經辦機構。
五、加強考核,確保保險理賠服務質量。保險理賠是惠農政策落實到位的關鍵環節。全區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跟蹤考核保險經辦機構服務質量。對宣傳不到位、基層服務網絡建設滯后、承保進度不理想、業務管理不規范、理賠不及時、服務不到位、出現群眾投訴反映的經辦機構,將視情況采取責令限期改正、取消經辦資格等措施,保證參保群眾利益。
自2013年自治區政府決定由財政部門牽頭負責推進并實施“三年規劃”以來,財政廳采取了調整完善制度、擴大覆蓋范圍、創新特色險種、支持糧食保險、加強保險扶貧、加大資金保障等多種措施,廣西壯族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保障水平創出新高。2016年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投保372萬戶、保險金額757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8倍、21倍,保險業務連續4年增幅排全國前3名,全國排位由2012年的27位提前到14位。二是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保險品種從6個增加到30個,財政補貼支持保險保障領域擴大到農、林、牧、漁各個領域。三是保險規模快速增長。2016年,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總保費規模8.8億元,同比增長42%,比2012年增長9倍;保費年均增速78%,比全國平均高65個百分點。四是保險理賠有保障。全區年度理賠支出5.2億元(不含未決賠款)、受益41萬戶次,分別是2012年的6倍、4倍。大災發生前及時預報、事后迅速反應,2016年賠付香蕉凍災8000萬元、臺風“妮妲”500萬元、冰雹災害2000萬元等,支農惠農作用進一步顯現。
2017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
一、農民直接補貼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補貼對象: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
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方式直接兌現到戶。
補貼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按照《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16〕26號)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具體確定。
2、農機購置補貼
補貼對象:按規定程序購買農業機械、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補貼方式:實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
補貼標準:各省對糧食烘干倉儲、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機具和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綠色發展的機具要實行敞開補貼。
3、玉米生產者補貼
補貼對象: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
補貼方式:補貼資金采取“一折(卡)通”等形式兌付給玉米生產者。
補貼標準:由各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具體確定。鼓勵各省(自治區)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
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4、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支持范圍: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返鄉涉農創業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作為重點培育對象。
支持目標: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
5、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能力建設
支持范圍:以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示范家庭農場為扶持對象。
支持目標: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提高農產品加工、標準化生產、市場營銷等能力。
6、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
支持范圍:有條件的市縣盡快建立擔保機構,實現實質性運營。重點服務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小微企業
支持目標:聚焦糧食生產、畜牧水產養殖、優勢特色產業、農村新業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裝備設施、綠色生產和農業標準化等關鍵環節,提供方便快捷、費用低廉的信貸擔保服務。
三、支持農業結構調整
7、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支持范圍: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開展糧改豆(糧豆輪作)試點,支持以玉米改種大豆為主,兼顧改種雜糧雜豆、馬鈴薯、油料、飼草等作物。在河北黑龍港地下水漏斗區、湖南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西南石漠化區及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區開展休耕試點。
支持方式:中央財政對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給予適當補助。
8、糧改飼試點
支持范圍:在“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實施。選擇玉米種植面積大、牛羊飼養基礎好、種植結構調整意愿強的縣整體推進,采取以養帶種方式推動種植結構調整。
支持方式:補助對象為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戶)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企業(合作社)。
9、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
支持范圍:在苜蓿優勢產區和奶牛主產區實施,支持飼草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和奶農合作社集中連片種植高產優質苜蓿。
支持方式:政策支持
四、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10、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支持范圍:按照發布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標準,在省級推薦基礎上,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支持方式: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適當支持。
11、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范圍:選擇部分重點縣
支持方式:帶動與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產品流通和直供直銷、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業文化遺產發掘保護、產業扶貧等工作。
12、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范
支持范圍:選擇若干試點省份,依托現有的農村信息服務、金融保險、農商等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完善功能,達到技術、市場、商務、政務等信息一站式服務。
2017年廣西惠農補貼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