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全文
2017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全文
國務院2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持續為實體經濟減負;部署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確定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政策措施,夯實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基礎;通過《農藥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那么,最新版的2017農藥管理條例內容是什么?下面小編整理的2017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全文,一起來看看吧。
2017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保證農藥質量,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期制劑。
前款農藥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場所的下列各類:
(一) 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螨)、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
(二) 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倉儲病、蟲、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三) 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
(四) 用于農業、林業產品防腐或者保鮮的;
(五) 預防、消滅或者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六) 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壩、鐵路、機場、建筑物和其他場所的有害生物的。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經營和使用農藥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研制、生產和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藥。
第五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農藥登記和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藥登記,并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農藥生產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藥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農藥登記
第六條 國家實行農藥登記制度。
生產(包括原藥生產、制劑加工和分裝,下同)農藥和進口農藥,必須進行登記。
第七條 國內首次生產的農藥和首次進口的農藥的登記,按照下列三個階段進行:
(一) 田間試驗階段:申請登記的農藥,由其研制者提出田間試驗申請,經批準,方可進行田間試驗;田間試驗階段的農藥不得銷售。
(二) 臨時登記階段:田間試驗后,需要進行田間試驗示范、試銷的農藥以及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農藥,由其生產者申請臨時登記,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藥臨時登記證后,方可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范、試銷。
(三) 正式登記階段:經田間試驗示范、試銷可以作為正式商品流通的農藥,由其生產者申請正式登記,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藥登記證后,方可生產、銷售。
農藥登記證和農藥臨時登記證應當規定登記有效期限;登記有效期限屆滿,需要繼續生產或者繼續向中國出售農藥產品的,應當在登記有效期限屆滿前申請續展登記;
經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農藥,在登記有效期限內改變劑型、含量或者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
第八條 依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申請農藥登記時,其研制者、生產者或者向中國出售農藥的外國企業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農藥樣品,并按照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農藥登記要求,提供農藥的產品化學、毒理學、藥效、殘留、環境影響、標簽等方面的資料。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藥檢定機構負責全國的農藥具體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藥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藥具體登記工作。
第九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化學工業、衛生、環境保護、糧食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推薦的農藥管理專家和農藥技術專家,組成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
農藥正式登記的申請資料分別經國務院農業、化學工業、衛生、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并簽署意見后,由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對農藥的產品化學、毒理學、藥效、殘留、環境影響等作出評價。根據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的評價,符合條件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藥登記證。
第十條 生產其他廠家已經登記的相同農藥產品的,其生產者應當申請辦理農藥登記,提供農藥樣品和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資料,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農藥登記證。
第三章 農藥生產
第十一條 農藥生產應當符合國家農藥工業的產業政策。
第十二條 開辦農藥生產企業(包括聯營、設立分廠和非農藥生產企業設立農藥生產車間)、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并經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批準;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對企業設立的條件和審核或者批準機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一) 有與其生產的農藥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二) 有與其生產的農藥相適應的廠房、生產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 有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設施和相應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四) 有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
(五) 所生產的農藥是依法取得農藥登記的農藥;
(六) 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
農藥生產企業經批準后,方可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
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農藥生產許可制度。
生產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農藥的,應當向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農藥生產許可證。
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但已有企業標準的農藥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國務院化學工業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發給農藥生產批準文件。
第十四條 農藥生產企業應當按照農藥產品質量標準、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生產記錄必須完整、準確。
第十五條 農藥產品包裝必須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標簽應當緊貼或者印制在農藥包裝物上。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應當注明農藥名稱、企業名稱、產品批號和農藥登記證號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號以及農藥有有效成份、含量、重量、產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術、使用方法、生產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項等;農藥分裝的,還應當注明分裝單位。
第十六條 農藥產品出廠前,應當經過質量檢驗并附具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不得出廠。
第四章 農藥經營
第十七條 不列單位可以經營農藥:
(一) 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
(二) 植物保護站;
(三) 土壤肥料站;
(四) 農業、林業技術推廣機構;
(五)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
(六) 農藥生產企業;
(七)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經營單位。
經營的農藥屬于化學危險物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經營許可證。
第十八條 農藥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經營農藥:
(一) 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技術人員;
(二) 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安全防護措施和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措施;
(三) 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規章制度;
(四) 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第十九條 農藥經營單位購進農藥,應當將農藥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核對無誤,并進行質量檢驗。
禁止收購、銷售無農藥登記證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無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無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不合格的農藥。
第二十條 農藥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的農藥儲備工作。
貯存農藥應當建立和執行倉儲保管制度,確保農藥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第二十一條 農藥經營單位銷售農藥,必須保證質量,農藥產品與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應當核對無誤。
農藥經營單位應當向使用農藥的單位和個人正確說明農藥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項。
第二十二條 超過產品質量保證期限的農藥產品,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藥檢定機構檢驗,符合標準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銷售;但是,必須注明"過期農藥"字樣,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