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溫補貼政策有哪些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夏季炎熱程度總體呈增強趨勢,“火爐”名單也越來越長,相對應的高溫補貼政策也出爐了。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浙江高溫補貼政策,希望對您有幫助。
浙江高溫補貼政策
【高溫補貼】
高溫補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適當提高職工夏季清涼飲料費發放標準。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隨著三伏天的到來,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來了!勞動者在高溫天上班,都有哪些福利?很多人第一個想到是高溫津貼。《工人日報》記者近日梳理發現,除了高溫津貼,在高溫天氣工作的勞動者們可享受的福利還有很多——飲料、體檢、藥品、輪休等,還有針對不同人群的一些規定,確保勞動者的權益。
2016年6月12日,進入6月不少地區迎來夏季高溫期,高溫津貼也進入發放時間。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至少已有28個省份明確了津貼發放標準。
28個省份中只有河北是按小時發放高溫津貼,其中,室外露天作業為1.5元/小時。
發放標準考慮經濟發展和工資水平
針對各地的標準差異,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發放的標準主要是考慮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工資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來確定。
從高溫津貼發放時間來看,各地也因氣候條件差異有所區別,不過多為3-4個月。如,北京、山西等發放時間段為6至8月共3個月,湖北、山東、甘肅、江西、浙江等地為6至9月共4個月。而海南省的發放時間長達7個月,為4月到10月。重慶為5-10月。
河北省因南北跨度大,氣溫差別大等情況,高溫津貼實行差別時長。其中,冬季取暖期標準不超過4個月(含4個月)的市、區、縣(市),每年從5月21日至8月31日執行;冬季取暖期標準超過4個月(不含4個月)的市、區、縣(市),每年從6月11日至8月20日執行。
【高溫補貼】
2016高溫補貼標準
地區 發放金額(元/月) 時間
北京 180(室外)120(室內) 6-8月
河北 264(室外)176(室內) 5月21日-8月31日
浙江 225(高溫作業)6-9月
浙江180(非高溫作業)6-9月
浙江145(一般工作人員)6-9月
山西 240 6-8月
上海 200 6-9月
江蘇 200 6-9月
遼寧 200 7-9月
福建 200 5-9月
內蒙古 180 --
廣東 150 6-10月
湖南 不低于150 7-9月
廣西 100-200 6-10月
江西 240(室外)160(室內) 6-9月
高溫補貼的產生背景
每到夏季中國各地均出現高溫。根據醫學常識,氣溫超過37℃時,人長時間在戶外勞動或處于酷熱之中,極有可能中暑,嚴重時還會威脅生命。雖然許多人可以在空調房里辦公、在家避暑,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勞動者或因職責所系、或因生計所需而直面戶外高溫。在如此高溫天氣中,愛心與理解,以及政府部門能否給勞動者及時送去足夠的關懷就顯得格外重要。
酷暑下工作的工人。在高溫下的作業者進行一定的關懷,是十分有必要的。勞動保障部門表示,高溫下工作應發放高溫補貼。高溫補貼不得列入最低工資中。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門的相關規定,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時,企業應依據勞動合同中簽訂的內容,視工種和工作環境的不同,向職工發放高溫補貼。但有個別企業在發工資時雖然名義上發放了高溫補貼,但卻將高溫補貼金額計入最低工資中,侵害了職工利益。
高溫補貼的具體法規
中國關于高溫之下的勞動保障政策相當空白,翻閱相關資料,在全國范圍內普遍使用的高溫勞動保護條例,僅有
1960年衛生部、勞動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公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這個規定僅適用于“工業、交通運輸業及基本建設工地的高溫作業和炎熱季節的露天作業”以及“田間作業”,而事實上,在炎熱夏季各行各業都有一個防暑降溫問題,各行各業勞動者也都依法享有獲得良好的防暑降溫條件和合理的防暑降溫待遇的權利。現代社會的經濟結構是以第三產業的高度發展為鮮明特征的,而《暫行辦法》根本沒有覆蓋第三產業。此外,該規定也沒有表明,什么溫度情況下,員工可以放假休息。更值一提的是,該條例沒有規定任何法律責任,即使企業不遵守,它也難以追究企業的法律責任。
盡管早年就有人呼吁對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的《暫行辦法》進行修改,但這個《暫行辦法》依然“暫行”了整整半個世紀,對高溫作業者的關懷往往由各地方各單位視情況自行決定。事實上,“高溫災害”一詞逐漸融入社會語言體系證明,很多地方還十分缺乏對高溫作業者的必要關懷,不少企業甚至還在津津樂道地大喊“越是三伏越要上”——工人因熱而死的,并不少見;更多的是因高溫而致傷致病。
從根本上講,公共政策要與時俱進。國家立法機構應該盡快一定條件下的高溫天氣確定為嚴重自然災害,確定高溫職工保護主管機構主體,并針對高溫下職工作業如何避災給予具體規定,對從事高溫條件下勞動者的保障作出具體的規定。
2015年07月14日,人社部等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盡管國家早有相關規定,但許多地方仍有不少公眾吐槽稱“沒領到”。高溫津貼“缺失”或被偷梁換柱克扣,必須嚴厲查處。
高溫補貼的存在意義
高溫天氣不僅可能損害室外作業人員的身體,而且也極易引發安全事故,有統計數據表明,7、8、9三個月的安全事故占到全年事故的三成還多,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
當高溫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自然現象,越來越成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時,它“烤”驗的就不僅僅是市民,同時考驗著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門的危機應急能力。由此可見,高溫勞動保護和高溫補助應該得到法律關懷和制度保障,國家和各級地方立法機構應該盡快一定條件下的高溫天氣確定為自然災害的一種,用法律來保障高溫天氣下公民的健康權,明確高溫勞動保護的主管部門,并針對高溫條件下職工作業如何進行勞動保護給予具體規定,對從事野外、室外、高空、高熱等條件下勞動者的保障給予具體規定,對高溫勞動保護補助也予以明確,以確保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下一頁更多精彩“高溫補貼的主要問題”
2017浙江高溫補貼政策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