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規定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今日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的通知》。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2016-2017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規定,供你參考。
2016-2017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規定如下
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人社部今日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的通知》,對人社部門學習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進行了全面部署。
《通知》強調,要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努力開創人社部門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局面。加快推動城鄉基本醫保整合,努力實現年底前所有省(區、市)出臺整合方案,2017年開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要健全醫保支付機制,健全利益調控機制,引導群眾有序就診,讓醫院有動力合理用藥、控制成本,有動力合理收治和轉診患者,激發醫療機構規范行為、控制成本的內生動力。
《通知》強調,健全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基本醫保穩定可持續籌資機制,健全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保待遇調整機制。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積極推進實施醫保精準扶貧政策,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
《通知》要求,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確保明年開始基本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2017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健全醫保經辦機制,創新經辦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提高基本醫保經辦服務效率和質量。
《通知》要求,加快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創新醫療行業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
《通知》強調,扎實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支持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促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規范和引導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支持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設,探索建立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
根據人社部數據,全國已有至少20省份明確城鄉醫保并軌。而并軌制度落實后,不少地區原有的新農合藥品目錄大幅擴容,城鄉居民的醫保報銷比例也將提高,民眾受益頗多。
相關解讀
20省份明確城鄉醫保并軌 歸口管理部門不同
目前,國內的基本醫保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這其中,城鎮居民醫保由財政和城鎮居民繳費,由人社部門管理;新農合由財政和農民繳費,由衛計部門管理。
雖然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都是個人繳費與政府補助相結合,但由于管理部門不同,就醫報銷、目錄等各不相同,享受待遇有較大差別。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整合兩種醫保制度。該政策的落實也意味著民眾就醫報銷將不分城里和農村。
據人社部8日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云南、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兵團在內的20省份對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進行了總體規劃部署或已全面實現整合。
天津、上海、浙江、山東、廣東、重慶、寧夏、青海和兵團已全面實現制度整合。河北、湖北、內蒙古、廣西、云南等省份明確將從2017年起執行,北京明確2018年1月實現“二合一”。
此外,中新網(微信公號:cns2012)記者發現,在20省份中,包括天津、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等在內的大部分省份明確,將整合后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劃歸人社部門管理。
但陜西出臺的《陜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則提出,由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城鄉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仍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管理。
新農合醫保用藥目錄擴容 有地區用藥范圍成倍增長
根據地方人社部門提供的數據,城鄉醫保并軌后,各地醫保定點的醫療機構、醫保藥品的目錄,都明顯擴大。尤其對不少新農合參保民眾來說,整合后醫保用藥范圍成倍增長。
例如,天津市人力社保局透露,城鄉醫保并軌后,農村居民醫保藥品的數量從原來的2000多種增加到7300多種,增加了2倍。此外,農村居民就醫定點醫院的數量也由原來的30家左右,擴大到目前的1400余家。
內蒙古的新農合藥品目錄由原來的1988種增加到2600多種,增幅達到三成以上,新農合實際報銷比例將逐步向城鎮居民靠攏。
河北省新農合用藥目錄有1000種左右,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用藥目錄約有2400種,整合后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用藥目錄能達到2900種左右。
再如,山東、廣東、寧夏城鄉醫保并軌后,城鄉居民統一使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農民的可報銷藥品種類分別從1100種、1083種、918種擴大到2400種、2450種、2100種,醫保用藥的范圍增加1倍多。
醫保報銷比例就高不就低 民眾看病經濟負擔減輕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后將遵循“待遇就高不就低”原則,參保人員特別是農村居民的醫保報銷比例顯著提高。
寧夏在全國較早地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統籌前,城鎮居民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約為57%,農村居民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為53.59%。統籌后的2014年,城鄉居民在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66%。
北京方面,依照當前門診報銷政策,城鎮居民一個年度門診報銷封頂線是2000元,而新農合是3000元,按照醫保待遇不降低的原則,政策合并后,城鎮居民的門診報銷比例有望提高。
上海方面,從住院待遇一項來看,整合前,城鎮居民醫保支付比例最低為60%(60歲以下),新農合最低只有50%,而整合后統一為70%。
另外,上海市農村居民住院報銷費用也不再設“限”。原來參加新農合的農村居民在住院時,費用如果超過12萬元,超過部分就不能由醫保支付。整合后,12萬元封頂線取消,哪怕超過了也能繼續按照規定的比例結算。
廣東也大幅提高封頂限額,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支付比例提高到76%,封頂線從過去的5萬元提高到現在的44萬元。
全國多地開展試點 積極制定并軌方案
根據國務院早前印發的《意見》,各統籌地區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實施方案。除了已部署或已全面實現整合的地區外,不少省份也正在積極開展試點,加快制定方案。
例如,江蘇早在5年前就開始探索城鄉居民醫保一體化。目前13個設區的市中,已有蘇州、常州、泰州、南通四市實現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的并軌,江蘇全省80多個醫保統籌地區中有40個地區實現了兩項制度的并軌。
在安徽省,目前正探索在全省25個已經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并軌運行的地區,開展商業保險機構經辦服務試點,剝離原城鄉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經辦職能,設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建立相關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居民一體化管理服務目標。而該省的并軌方案也正在制定中。
2016-2017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規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