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養老保險最新規定有什么
2017年安徽養老保險最新規定有什么
安徽的朋友要多多留意當地的養老保險規定了,2017年安徽的養老保險有沒有新規?安徽養老保險有什么內容是需要我們多多關注的?小編為你帶來了“2017年安徽養老保險規定”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2017年安徽養老金上調細則標準
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3396.57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也成功實現了“十一連增”。“十一五”末,安徽省企業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僅有1263元,截至十二五末,安徽省企業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增加到2024元,增長761元。
各市、縣人民政府: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20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15﹞6號)規定,經省政府同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準,現就我省20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人員范圍和執行時間
凡2014年12月31日前已辦理退休(含退職,下同)并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企業退休人員,列入本次調整基本養老金范圍。參照機關同類人員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的企業離休人員和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依據有關規定按事業單位政策調整基本養老金的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前退休人員、原國有企業辦中小學退休教師不列入調整范圍。
調整基本養老金從2015年1月1日起執行。
二、調整標準
1.定額調整部分:每人每月增加125元。
2.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部分:按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工齡,下同)每滿1年每月另增加2元,累計繳費年限尾數不足1年的按1年計發。
3.高齡另增加養老金部分: 2014年年齡在70-74周歲、75-79周歲、80-84周歲、85周歲及以上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分別另增加至140元、180元、260元和330元(以前年度已經享受過高齡另增加基本養老金但達不到此標準的,分別補齊到此標準)。
4.對基本養老金偏低的企業退休軍轉干部,繼續確保其基本養老金不低于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
三、資金列支
本次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從各地養老保險歷年結余基金中支付,結余不足的按省級統籌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統籌考慮。未參保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四、工作要求
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大企業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各地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及時調度落實資金,暢通發放渠道,于4月底前將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兌現到位,并確保調整后的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要準確把握政策,正確引導輿論,耐心細致做好政策咨詢解釋工作。工作中遇有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報告。
安徽全面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連續13年出臺了加強“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作出了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現將今年有關政策告知如下:
一、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今年生產的小麥(三等,下同)、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18元、133元、138元和155元,除早秈稻收購價格每50公斤降低2元,其他均保持上年水平不變。當小麥、稻谷市場價格低于或下跌到上述價格水平時,將按國家預案啟動糧食最低收購價收購工作。
二、全面實行農業補貼“三合一”改革政策。將種糧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和80%的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發放給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資金主要與耕地面積掛鉤,以二輪承包面積為基礎。將2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要用于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
三、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對秸稈粉碎還田機械、水稻育插秧機械和玉米收獲機械實行敞開補貼。實行“自主購機、帶機申請、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戶”操作模式。通過“一站式”服務,為農民辦理補貼手續提供便捷服務。農民可自主選擇經銷商購機,也可通過企業直銷等方式購機。
四、支持畜牧業健康發展。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和小反芻獸疫實行強制免疫,疫苗經費由財政承擔,養殖場戶免費使用。對年出欄50頭以上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環節病死豬,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按每頭80元標準給予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費用補助。對進入生豬定點屠宰廠(場、點)后產生的病害豬的貨主,按每頭800元標準給予病害豬損失補貼;對病害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或其他處理企業),按每頭80元標準給予無害化處理費用補助。
五、繼續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種植業政策性保險包括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6個險種,養殖業政策性保險包括能繁母豬、奶牛2個險種,財政補貼保費的80%,農戶承擔保費的20%。各品種保險金額分別為:小麥367元/畝、水稻406元/畝、玉米282元/畝、棉花394元/畝、大豆170元/畝、油菜270元/畝,能繁母豬1000元/頭、奶牛最高不超過6000元/頭。
六、全面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擴大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范圍。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發展林權抵押貸款。探索水工程所有權、使用權抵押貸款。加大對進城農民購房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支持將有穩定就業的進城農民納入住房公積金繳存范圍。引導政策性擔保機構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擔保門檻,降低擔保費率。
七、鼓勵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級評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農場。引導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推進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積極培育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鼓勵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家庭農場。繼續擴大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試點。
八、繼續實施林業補貼政策。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國家級、省級公益林,每年每畝補助管護費14.75元到戶。退耕還林工程原政策到期后,完善政策期內每年每畝補助125元,其中生活費補助105元、管護費補助20元。凡列入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范圍的,每畝補助95元。凡列入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范圍的,人工營造喬木林及木本油料林每畝補貼200元,灌木林每畝補貼120元,水果、木本藥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畝補貼100元,跡地人工更新、退化防護林和低產低效林改造每畝補貼100元。納入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合格人工成片造林每畝補助300元,其中石質山造林每畝補助500元。
九、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 2017年全省培訓5萬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人均補助3000元,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人均補助1000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人才培訓人均補助2000元。
十、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農民工,可申請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創業培訓指導及創業補貼、社會保險及公益性崗位補貼、技能培訓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和轉移就業勞動者個人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合格后,可按照培訓工種目錄和補貼標準,獲得一次性培訓補貼。初次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分別一次性補貼150元、100元。屬于就業援助對象的,可免費參加所在地公共職業訓練基地組織的技能培訓,并享受生活補貼。繼續開展農民工法律援助專項維權行動。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進一步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繼續落實人才落戶政策。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以連續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為條件,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
十一、繼續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村民以民主議事和籌資籌勞(籌資人均不超過15元,籌勞勞均不超過10個標準工日)為基礎,在村內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村內道路、安全飲水工程、環衛設施、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及植樹造林等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給予獎補。
十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 2017年解決100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到2018年實現全省3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自來水“村村通”。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入戶費用每戶不超過300元。通過財政獎補的方式,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建設小型水利工程。
十三、繼續提高新農合補償標準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對參合農民的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比上年增加40元,住院補償封頂線不低于20萬元。全面實施新農合大病保險,參合年度已享受新農合住院補償或者特殊慢性病補償,新農合補償后個人自付的、合規的住院費用及特殊慢性病門診費用,扣除1—2萬元起付標準后,全部計入大病保險補償范圍。原則上,困難群體大病保險起付線減半計算,或降低至0.5—1萬元,具體由統籌地區規定。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提供,包括:建立健康檔案、接受健康教育、0—6周歲(含6周歲)兒童預防接種與保健、孕產婦保健、65歲以上老人健康檢查與評估,高血壓、Ⅱ型糖尿病、肺結核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健康檢查等。鄉鎮衛生院及其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實行藥品零差率(按藥品進價)銷售,且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含靜脈輸液費,不含藥品費)以及藥事服務成本合并為一般診療費,鄉鎮衛生院10元/人次(參合農民由新農合基金支付8元/人次、自付2元/人次)、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6元/人次(參合農民由新農合基金支付5元/人次、自付1元/人次)。
十四、全面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目前為每人每年100—3000元十三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享受財政補貼,最低補貼為30—60元,多繳多補,多繳多得。鼓勵城鄉居民早參保、勤續保,長繳多得。參保人員達到60周歲,從到齡次月起,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支付終身。
十五、繼續加強農村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對家庭收入低于低保標準且家庭財產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困難群眾,按程序納入低保范圍,給予差額救助,按戶施保、按標施保。對城鄉二級以上(含二級)、四級以上(含四級)貧困殘疾人分別按每人每年800元、400元標準給予生活救助補貼。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繼續推進山區庫區農村住房保險試點工作。對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農村0—14周歲(含14周歲)兒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予以重點救助。對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二級且需要長期照護的重度殘疾人,按每人每月60元給予護理補貼。為8萬名貧困精神殘疾人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藥費補助,為1萬名以上殘疾兒童實施醫療康復教育訓練救助或輔助器具適配。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特困人員全部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供養標準按不低于當地農村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費性支出的60%確定。對散居、集中供養孤兒分別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1000元標準補助生活費,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照孤兒保障標準執行。
十六、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和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對農村只有1個孩子或2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夫妻年滿60周歲以后,發給每人每月不少于80元的獎勵扶助金,其中只生育1個女孩的每人每月不少于100元。對獨生子女傷殘(三級以上)、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夫妻,分別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70元、340元的特別扶助金。免費為農村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婦每孩次提供一次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十七、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在全省繼續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建設3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239個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繼續開展“送戲進萬村”活動,為每個行政村送一場正規演出。全省113個公共圖書館、120個文化館、17個美術館、143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32個公共電子閱覽室、300個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2.1萬多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點,全部實行免費開放。
十八、實施農村教育補助政策。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國家規定課程教科書(含一年級新生學生字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小學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年1250元。農民工隨遷子女與流入地學生一樣就讀、入學、免費,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并就地參加中考和報考高中階段學校。向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含縣城)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按每生每年800元標準提供營養改善。依法批準、符合國家標準的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一、二、三年級農村(含縣鎮)在校學生,全部享受免學費政策。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一、二年級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每生每年可享受2000元助學金。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學生(不含縣城)全部納入享受助學金范圍。省內部分普通高校、高職院校分別面向具備中職學歷、高中階段學歷的農民工開展對口、分類招生,錄取后,享有同等的在校和就業待遇。
十九、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實行分類補助,標準為: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戶2萬元,修繕加固戶0.6萬元;其他貧困家庭重建房屋戶1萬元,修繕加固戶0.4萬元。農村危房改造實行戶申請、村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制度,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引導和指導貧困農戶開展農房抗震改造。
二十、啟動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實施縣級公路暢通工程,通過對現有公路進行升級改造或路面改善,到2017年6月底,使全省每個鄉鎮具備1條連接國省干線或縣城的路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全的三級及以上公路。實施鄉級公路暢通工程,通過對現有公路進行路面改善,到2017年底,使全省每個鄉鎮具備1條與相鄰鄉鎮最短捷的路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全的四級及以上公路,原則上路面寬度不低于5米。實施鄉村道路暢通工程,到2018年底,完成交通運輸部認定的建制村優選通達路線窄路面拓寬改造任務和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任務。對全省3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增加實施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到2018年底,每個較大自然村硬化一條從村口到既有農村公路的最短捷連通道路。
二十一、提升農村基層黨建與服務經費保障。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穩定的農村基層組織經費保障制度。 2017年底前,按照不低于當地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標準確定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基本報酬,合理確定績效報酬。全面落實村干部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推進為符合條件的村干部辦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作,建立村干部醫療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助制度。分別按照3000人以下的村5萬元、3000—5000人的村7萬元、5000人以上的村9萬元的最低標準落實村級組織基本運轉經費。
二十二、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美麗鄉鎮建設、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環境整治,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由“以點為主”向“由點到面”戰略轉換。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統籌推進產業發展、社會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今年啟動599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和569個省級中心村建設,開展14個縣(市、區)整縣推進試點。
猜你感興趣:
3.安徽社保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