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疫里默氏桿菌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Ra)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又稱為鴨傳染性漿膜炎、新鴨病、鴨敗血癥、鴨疫綜合癥、鴨疫巴氏桿菌病等,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鴨疫里默氏桿菌病防治吧!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的一般防治
1、要加強飼養管理工作,改善飼養條件,并喂以優質全價的飼料,保證能滿足其生長需要量,以增強雛鴨的體質。
2、要適當調整鴨群的飼養密度,注意控制鴨棚內的溫度、濕度,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夏天炎熱和冬天寒冷的季節,做好雛鴨的保暖、防濕和通風工作,盡量減少受寒、淋雨、驅趕、日曬及其它不良因素的影響。
3、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不同批次、不同天齡的鴨不能混養在一起。鴨群出欄后,對各種用具、場地、棚舍、水池等要全部進行消毒。
4、要做好場地衛生工作,堅持消毒和防疫制度。定期對飲水器、料槽清潔消毒,并做好其它疾病如鴨瘟、鴨病毒性肝炎、番鴨三周病、番鴨“花肝”病、禽流感等疫苗的接種和防治,減少其他疾病的發生。通過采取以上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此病的感染和發生。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的藥物防治
1、在發生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時,采取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頭孢類藥物、喹諾酮類等藥物都有比較好的效果。氯霉素現已在禽場被禁用,可用氟本尼考(氟甲砜霉素)拌料,5%的氟苯尼考按0.2%的比例拌料,連用5天,個別重癥者可按25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連用2天,能取得顯著療效。
2、可用先鋒15~25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或用慶大霉素8~1萬單位肌肉注射,結合大群用藥拌料,連續3~5天。或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等25~50ppm溶水自由飲用,同時添加多種維生素,都可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
3、由于細菌對抗菌藥能產生耐藥性,在生產場常會出現某一藥物剛開始用時,效果顯著,但用過一時間后,效果卻不明顯或無。有條件的話,可對病死鴨進行病原分離,對分離菌株進行藥物敏感試驗,篩選高敏藥物交叉使用,同時結合本場的用藥史來用藥。
4、采取中西藥結合的辦法來防治鴨疫里默氏桿菌病,也可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如在注射先鋒的同時,用黃蓮、青木香、白頭翁、薄公英、魚腥草等煎服,拌料或灌服,連用3~5天,也可用慶大霉素連續注射3天,魚腥草、黃柏、苦參、丹參、茵陳等煎服,連用3天,或用廣東省家禽所研制的中草藥制劑“抗囊疫”,直接稀釋后,自由飲用3-5天,同時添加多種維生素,效果明顯。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疫苗免疫
因用藥物防治易造成菌株的耐藥性,鴨群反復發病,難于根治,這種情況在老齡場比較常見,不但用藥成本增高,治療效果不好,而且出欄時,鴨的殘淘率也高,而用疫苗來免疫接種,可以獲得較好的預防效果。
1、目前國外研制成的鴨疫里默氏桿菌菌苗有單價和多價滅活菌苗、弱毒疫苗和亞單位疫苗及混合大腸桿菌制成的二聯滅活疫苗等,在我國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各種佐劑的滅活苗(如福爾馬林滅活苗、油佐劑滅活苗、蜂膠佐劑滅活苗和加有其它佐劑的滅活苗),如1型Ra的單價滅活苗、1,2型二價滅活苗、或其它血清型的多價苗、Ra和大腸桿菌的二聯滅活苗、Ra和出敗及大腸桿菌的三聯滅活苗等。
2、采用滅活疫苗免疫鴨群,一般需要免疫兩次才能得到較為有效的保護力,肉鴨在7~10天齡進行首次免疫,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0.2~0.5毫升/只,相隔1~2周后進行二免,0.5~1毫升/只,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油佐劑滅活疫苗與其它佐劑疫苗和未加佐劑疫苗相比,其免疫力要長,肉鴨在整個生長期一般用一次就足夠了,但是油佐劑滅活疫苗在接種部位常常有局部炎癥反應。在接種疫苗時,添加適量多種維生素有助于減輕應激反應。
3、鴨疫里默氏桿菌的血清型較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流行血清型有所不同,在不同時期流行的血清型又有所不同,而且在同一鴨場,甚至是同一批鴨群可能同時存在多個血清型。一般認為各個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性,這就給Ra的疫苗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目前在我國已證實有9個以上的血清型存在。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針對當地主要流行血清型,選取相應菌株研制疫苗,可以達到更有效的防治效果。
鴨常見病防治方法
禽霍亂
禽霍亂目前主要是散發流行,但有時出現地方性流行。鴨出敗多發生于日齡較大的鴨。
【特征】發病急、死亡快。
【防治】
(1)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避免飼喂發霉飼料。
(2)禽霍亂的病原有多個血清型,使用當地分離菌株制備的菌苗免疫預防。
鴨病毒性肝炎
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特征】鴨病毒性肝炎常發生于4周齡以內小鴨,5~15日齡的雛鴨最容易感染,最早的3日齡雛鴨即可發病,且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1周齡內的小鴨死亡率可達95%以上。
【防治】
(1)使用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預防效果好。種鴨開產前一個月用弱毒疫苗進行第1次免疫,2周后進行第2次免疫,每次肌肉注射1毫升;或者在開產前2~3周,同時用鴨肝炎油乳劑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進行免疫;對無鴨肝炎母源抗體的雛鴨于1日齡皮下注射50倍稀釋的弱毒疫苗0.1ml/只。對有母源抗體的雛鴨于7~10日齡注射50倍稀釋的弱毒疫苗0.2ml/只。
(2)對發病鴨應盡早采用抗鴨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治療,按每只雛鴨1毫升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時適當配合抗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鴨大腸桿菌病
【癥狀】患病雛鴨主要臨診癥狀及病理變化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廢食,拉黃白色稀糞,大腸桿菌性敗血癥的特征性病變是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心包粘連。
【防治】
(1)鴨大腸桿菌血清型多,使用當地分離菌株制備的滅活菌苗免疫預防。
(2)大腸桿菌容易產生耐藥性,通過藥敏試驗篩選有效藥物進行治療。
鴨瘟
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并多發于20日齡之后的鴨。
【癥狀】病鴨體溫升高、呼吸困難、流淚、拉綠色稀糞、病鴨頭和頸部腫脹,故有“大頭瘟”之稱。
【防治】
(1)注射鴨瘟疫苗是防治鴨瘟唯一最有效的措施。7~10日齡的雛鴨應進行首免,肌肉注射0.5毫升;25~30日齡進行二免,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可達6個月;蛋鴨和種鴨在產蛋前進行第3次免疫,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可達一年。
(2)目前對鴨瘟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一旦鴨群發生該病,應立即采用5~10倍量鴨瘟疫苗緊急接種,注射疫苗5天內疫情基本可得到控制。患病早期使用抗鴨瘟血清治療,有一定效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