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養生態雞生態雞的營養價值
生態雞喂養是一種與現代化籠養不同的、完全回歸自然、實行野外放牧的喂養方式。那么你對生態雞的飼養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怎么養生態雞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生態雞的飼養方法
場地選擇關。生態雞要選擇在生態環境優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園田野等適合放牧的場地喂養。要求場舍周圍5公里范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有豐富的草料,有小溪、山泉水為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且背風向陽、綠樹成蔭、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規模喂養還要求道路交通與電源有保障,便于飼料、產品運輸與加工。雞舍與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準,一般雞舍面積按照每只雞0.1平方米計算,要求架養棲息,運動場按每只雞1平方米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竹籬與塑料網圍起來。
品種選用關。喂養生態雞要根據市場需求與生產需要選擇品種,可因地制宜選擇,通常以兼用型雞種最好。
擇時育雛關。喂養生態雞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于生態雞的放牧喂養。按照各地山區的氣候特點,一般最好選擇3~6月育雛。因為這一時間段氣溫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雞的生長發育,可提高育雛成活率。同時,春雛性成熟早,產蛋持續時間長。雛雞到中雞階段,因為氣候溫暖,環境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煉,體質強健,抗御自然與預防天敵的能力強。
科學補料關。用于生態雞人工補料的飼料必須是天然有機飼料。在種植生態雞飼料時,必須按有機食品生產的要求操作;生產有機配合飼料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準執行,生產過程中嚴禁添加各種化學藥品;購買商品飼料必須選用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不含任何化學藥物、生長激素的全價飼料,以保證生態雞的品質。在育雛與育成階段,要按照雞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保證雛雞、育成雞與成年雞的飼料供給與補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天飼喂5~6次,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雞進入放養期并具有較強的自由捕食能力后,人工補料可逐漸減少為每天2~3次,并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放養訓練關。雛雞在舍內喂養4周后,體重達到200克,即可轉到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4~6周訓練,雛雞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捕食能力與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從8周齡開始,訓練雞的胃腸消化能力與捕食能力,力求雞群均勻度好、健康水平高。當雞個體重達到500克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自然生態喂養。
安全防范關。用尼龍網把放牧場圍罩好,并有專人值班,隨時發現進犯天敵,并實施驅逐,防患于未然。也可喂養并訓練好家犬,以利其特殊本領 “看山護雞”,減少損失。還可在牧場邊界人為布設如草人等防護物迷惑與驅趕天敵,以防止鷹、黃鼠狼、山貓、狐貍對雞群的襲擊,以確保生態雞放養安全。
疾病防控關。生態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感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病、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與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康成長。
生態雞的概念
生態放養雞是相對“籠養雞”、“舍養雞”、“速生雞”、“激素雞”、“色素雞”等的一種稱謂。
它是養殖人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根據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將傳統養殖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林地、草場、果園、農田、荒山、竹園和河灘等資源長期放養的無公害優質雞。
實行自由放養,讓雞群覓食昆蟲、嫩草、樹葉、籽實和腐殖質等自然飼料為主,人工科學補料為輔,嚴格限制化學藥品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禁用任何激素和人工合成促生長劑,通過良好的飼養環境、科學飼養管理和衛生保健措施,最大限度地滿足雞群的營養、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雞群本身的免疫力,標準化生產,使肉、蛋產品達到無公害食品乃至綠色食品的標準。抓住原始、生態、無污染環節,滿足現代飲食業追求純天然的要求。
生態雞的營養價值
營養是改善其品質的關鍵。雞群長期自由覓食昆蟲、嫩草、樹葉、籽實和腐殖質等自然飼料,人工補料主要使用玉米、稻谷、小麥等五谷雜糧和南瓜、蘿卜、紅薯和蔬菜、飼草等青綠飼料,飲水全部使用天然山泉水,放養期間不飼喂含魚粉等動物蛋白的高能量高蛋白全價配方飼料
長齡自由放養,雞群密度小,活動量大,能量消耗多,脂肪沉積少,同時由于放養而攝取的無機鹽也充足,其骨質和肉質都較硬實。經專家研究發現,通過長期自由放養的雞,其肌肉中肌纖維直徑最小、密度最大,而肌纖維越細,肉質越嫩,肌纖維越密,風味越好;研究同時還發現,其肌肉中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明顯大于籠養雞的含量。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的多少是衡量肉質優劣的一項重要指標,它們直接影響到雞肉加熱后產生肉味的強弱;
看過“生態雞的營養價值”的人還看了:
1.土雞的飼養方法
3.散養雞飼養成本
4.養殖雞的技巧
5.如何飼養大公雞
怎么養生態雞生態雞的營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