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養殖土雞土雞的養殖方法
怎么養殖土雞土雞的養殖方法
土雞是指從古代家養馴化而成,從未經過任何雜交和優化配種,長期以自然覓食或結合粗飼喂養而成,具有較強的野外覓食和生存能力。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肉質鮮美。那么你對土雞的養殖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怎么養殖土雞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土雞的養殖方法
管理要點
雞苗經過1個月飼養進入飼養后期應該注意幾點:
飼料。飼料可由配合料逐漸過渡到玉米、小麥、大米等,條件較好的農戶可用顆粒料,一般每天上午10時后投料,下午3時后投料1次,入睡前再加一次。
供水。整個飼養期不停水。經常觀察,發現精神、食欲、糞便異常者,應及早采取措施。
要及時剔除病、死雞,防止老鼠、老鷹、蛇、黃鼠狼等敵害。
飼養時間
土雞飼養期長短不當,直接影響雞的肉質風味及養殖效益。飼養期太短,肉質太嫩,風味差,影響銷路及價格;飼養期太長,飼料報酬降低,風險性大大增加,且易造成勞力、場地等資源浪費,飼養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一般掌握在體重達2~2.5kg,時間在90d以上者即可上市,養殖戶也可根據具體的市場行情作合理的安排。
飼養規模
飼養土雞的效益與適度的飼養規模有關,一般以一個正勞力每批以1000~1500只為宜。條件好的也不要超出3000只。寧愿多點投放,分散養殖,避免超規模連片養殖。這樣有利于飼養管理、防疫治病、降低風險、增加效益、穩步發展。
免疫
土雞飼養期較長,其免疫與肉雞應有所區別,主要做好以下環節:
選擇優質疫苗由于土雞飼養期長,疫病威脅性大,故養殖戶應選購優質疫苗。務必檢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發現破瓶、潮解、失效或有雜質者杜絕使用。應該到畜牧部門指定的地方購為好。
足量疫苗
使用土雞養殖疫苗不能克扣,應當足量使用。方法是:前期若采用飲水免疫的,用量應加倍,即養1000只雞,使用2000羽份疫苗進行免疫;如采取點滴免疫則用1~1.5倍量。后期免疫一般用1.5~2倍量為宜。
合理的免疫程序4~5日齡用H120疫苗,13~15日用新城疫Ⅱ系加法氏囊疫苗滴免,28~30日齡用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32~34日齡用H52疫苗。飼養期超過100d的,建議在60~65日齡注射一次I系疫苗。
土雞的科學飼養
土雞,家禽的一種。有別于籠養的肉雞、蛋雞。公雞冠大而紅,性烈好斗,母雞雞冠極小。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土雞科學管理很重要:
①雛雞進入育雛室,第一周每平方米50只,且隔開為一群,在彈性塑料網上或竹編網上鋪新鮮干凈的干稻草。鋪草厚度以雛雞糞便能從其空隙中落到地上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40只,撤去鋪草,使雞糞直接通過網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只,之后為10只。
②按日齡、強弱、大小、公母分群飼養雛雞。
③雞舍溫度第一周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然溫度21℃時脫溫。
④采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周期間隙光照法,使雞的活動與休息適量,促進土雞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節約電費。光照強度參照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強度。
⑤雛雞25日齡方可放牧,這是保證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飼養土雞的溫度要求
溫度是育雛成功與否關鍵。進雛雞前,提早半天就應調節好雛舍的溫度,一般育雛舍的溫度控制在0~1周齡33~35℃,以后每周降2~3℃,直到4周齡后方可脫溫。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觀察溫度是否適宜有二個辦法:一是看溫度表,二是看雞群的分布狀況:當雞群扎堆、緊靠熱源、不斷鳴叫,表明室內溫度偏低;當雞群遠離熱源、分布四周、不斷張口呼吸,表明室內溫度偏高;當雞群分布均勻、活動自如、比較安靜,表明室內溫度較為適宜。當室內溫度偏高或偏低時,都應及時進行調整。溫度控制的原則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群宜高,強群宜低;陰天宜高,晴天宜低。
盡早開水雛雞第一次飲水叫開水。當雛雞運到后,盡快將它送進育雛室(冬季尤其必要)讓其自由飲水。對經長途運輸或天熱時的雛雞,飲水中加0.9%葡萄糖生理鹽水或速補;近距離運輸的在飲水中加0.01~0.02%高錳酸鉀。開水應盡早,要讓80%以上的雛雞同時飲到第一口水;對反應遲鈍、蹲著不動或體弱的雞應人工調教,或拍手聲刺激促進飲水。雛舍應當全天候供水,確保雛雞及時飲用。
適時開料給雛雞第一次投料稱為開料。開料時間應適當推遲,最適宜時間應在雞出殼后24~36h。也可根據雛雞健康狀況和外界氣溫情況來定,一般有85%的雛雞具有食欲時為好。開料太早,容易引起雛雞卵黃吸收不良而成為僵雞,導致育雛率降低及均勻度差的弊端。開料時最好選擇顆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飼料。飼料應撒在尼龍布或硬紙板等物品上使雛雞容易吃到。投料應盡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雛雞食欲,同時減少飼料浪費。
看過“土雞的養殖方法”的人還看了:
1.土雞的飼養方法
2.土雞養殖方法
3.土雞養殖創業故事
4.養土雞成本及利潤
5.怎樣養好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