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退休金高嗎多少錢2017最新規定
近年來,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生活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各級政府、“兩會”代表、媒體以及民間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生活問題得到了較大的保障和改善。那么,抗戰老兵退休金高嗎?抗戰老兵退休金多少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2016最新抗戰老兵退休待遇,供大家參考。
將抗戰老兵生活補貼納入中央財政
此后,云南、陜西、廣西等地積極行動,參照抗日時期入伍的在鄉復員軍人的優撫標準,使用財政資金,和民間機構合作,向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按月發放生活補貼。其中云南、廣西等地是通過政府服務外包的方式,由民間機構負責抗戰老兵的身份核實,并負責資金的發放等。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向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發放了紀念抗戰勝利紀念章和一次性5000元生活補貼。
但由于情況不一,在執行這一政策時,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生活補貼納入當地的財政保障。”王敏剛說。
據專門從事服務抗戰老兵的民間機構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統計,至今幸存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約有1萬名,其中約有超過一半居住在農村,他們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該基金會通過募捐等方式,4年來籌集資金約8000萬元,為這些幸存的抗戰老兵提供了一定的生活關懷。016年最新抗戰老兵生活補助標準 參戰人員退休待遇規定國家對參戰人員退休待遇的規定:
沒有統一政策,各地不同,但是基本上每個月都是300-400的生活補助金。 2014民政部最新優撫政策規定 民政部、財政部關于調整部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的通知
(民發〔2007〕9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財務局:
現就調整部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同時給部分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參加過為抵御外來侵略、完成祖國統一、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武力打擊或抗擊敵方的軍事行動,迄今已經從軍隊退役的人員(以下簡稱參戰退役人員)發放生活補助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提高殘疾軍人(含傷殘人民警察、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傷殘民兵民工)的殘疾撫恤金、烈屬(含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的定期撫恤金、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的生活補助標準,調整后的標準見附表。
二、各地要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規定,適當提高在鄉老復員軍人的生活補助標準,使其生活達到當地農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中央財政在現行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負責落實。
三、各地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不高于十級殘疾軍人撫恤金標準的原則,制定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標準。中央財政對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遼寧等9個省(直轄市)按照每人每月40元安排補助資金,對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個省按照每人每月60元安排補助資金,對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每人每月80元安排補助資金,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安排補助資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負責落實。
四、對在農村的和城鎮無工作單位且家庭生活困難的參戰退役人員,每人每月補助100元。中央財政對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遼寧等9個省(直轄市)按照每人每月40元安排補助資金,對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個省按照每人每月60元安排補助資金,對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每人每月80元安排補助資金,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安排補助資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負責落實。
五、調整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和給參戰退役人員發放生活補助所需中央財政負擔的經費,由中央財政核撥專款另行下達。各級民政、財政部門要結合地方的資金安排,切實加強資金管理,保證及時、準確、足額地把撫恤補助金發放到優撫對象手中。
六、本通知自2007年8月1日起執行。
潮汕地區目前仍健在的潮汕籍抗戰老兵僅70余人,其中年事最高者已有97歲,年紀最小者也已年逾八旬了。在潮州,現存抗戰老兵群體尚有8人。9月16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部分抗戰老兵發現,盡管老兵們如今的生活待遇偏低,甚至近半成生活困難,但老人們面對生活依然樂觀自信。
在抗戰老兵林盛傳老人家中,林盛傳的女兒、65歲退休教師林以真告訴記者:父親從國民軍部隊退伍后于1949年6月回到家鄉潮州,被安排在當地一家建筑隊擔任建筑工人,新中國成立后該單位并入當時的潮州市區第一辦事處建筑工程隊,如今,該建筑隊所在的街道有關部門每月發給父親107元補助金,另外,根據中央統戰部相關政策,潮州當地統戰部門再發給每月100元的生活補助金,也就是說,父親每月領取的“官方退休金”僅為207元,按照如今的物價標準是無法獨立生活的。
2013年開始,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后,針對各地老同學的實際困難情況,向生活困難的軍校學員對象每年一次性發放3600元的慰問金,“至今我們已領取兩年度共計7200元了,等于每個月又多了300元生活費。”林盛傳老人說,經過當地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組織的努力,志愿者每月還給抗戰老兵們匯來500元固定生活補貼,“現在,我也很滿足了,不會再給有關部門、社會提任何提高待遇的要求了,我不希望給社會添麻煩、增負擔。”老人表示。
在潮州市湘橋區橋東街道社光村生活的94歲老人丁有基也是抗戰老兵、黃埔軍校學員及西征軍軍人,他因有單位退休金這一項固定收入,所以養老待遇比林盛傳等因故沒有單位退休金領的老兵們要“優越”一點,但他表示知足常樂,雖然以前受過很多苦,但現在要特別感謝政府的認可和優撫,讓在世的老兵喜獲一種前所未有的歷史釋懷。
方榮烈、余東溪、劉協利等潮州抗戰老兵也均以樂觀的生活態度淡泊面對。在他們看來,不管曾經受過的待遇如何,至今能夠健康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正能量”,希望將這樣一筆精神財富傳承給后代。
“我是為祖國而抗日的啊!”
九十高齡的楊根奎,沒有醫療保障,沒有退休金。老人有8個子女,目前和小兒子一起居住。全家有六七畝地,以種地和外出打工為生。2005年,楊根奎看到楊養正被評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的報道。楊養正獲得的認同,讓楊根奎欣慰。他嘗試著找到金堂縣相關部門,但他得到的答復是:“那你只有去臺灣找國民黨給你落實政策。”講到這些,老人顫抖的聲音中,有一絲無奈、一絲酸楚:“我是為祖國而抗日的啊!”
在講述他的經歷的時候,老人的假牙不時松落,他邊扶正邊滿懷歉意地告訴我們:“這個假牙是六七年前在成都配的,不好用了,舍不得配,一直沒買新的。”“還有我這眼睛,右眼已經幾乎看不見東西了,這是守四行倉庫時被日軍使用的催淚彈熏的,老了又有白內障。”如今,楊根奎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回當年被沒收的那枚“謝晉元紀念章”。
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曾引用父親當年形容二戰老兵們心境的話說:“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
老兵在慢慢凋零,一代抗戰老兵的榮光,永不凋零。該為老兵當年緊握鋼槍的手,換上一束康乃馨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