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落戶限制主要是指大學生在就讀大學的時候,戶口遷入該學校所在的省市,而畢業后,如果學生沒有在該省市安家落戶,那么學生的戶口就要遷回原所在地,然而當大學生在各大城市找工作的時候,很多單位要求是要本地戶口,所以為了大學生的就業,取消了除去直轄市外的省市外的落戶限制,學生的戶口不必強制的遷回原處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相關消息。歡迎閱讀和參考!
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全文如下:
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 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國務院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大釋放內需潛力;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抓住農民工融入城鎮這一關鍵,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會議確定,
一是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
二是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
三是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積極發展中小城市,開展賦予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試點,以特色城鎮發展帶動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
四是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
會議認為,堅持用法治和市場化手段,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會議決定,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二是嚴控新增產能。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化解過剩產能的艱巨性和重要性,關鍵是多措并舉做好職工安置。
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居住證制度仍是大城市首選
會議確定,一是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國務院已頒布居住證暫行條例,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細則,使有別于以往各類暫住證、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讓他們盡早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就業、醫療、法律援助等多項基本公共服務。
二是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將棚改政策支持范圍擴大到全國重點鎮。降低準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地下管網等建設。運用“互聯網+”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積極發展中小城市,開展賦予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試點。
四是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中央預算內相關投資向轉移人口落戶較多的城鎮傾斜。
會議決定,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在近幾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
二是嚴控新增產能。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
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支持金融機構做好呆賬核銷和抵債資產處置,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支持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并購重組,發展相關產權交易市場。
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化解過剩產能的艱巨性和重要性,關鍵是多措并舉做好職工安置。企業確需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的,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償還拖欠的工資、補繳社會保險費,并做好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等工作。
支持創業平臺建設和職工自主創業,將國家返鄉創業試點范圍擴大到礦區,鼓勵職工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對失業人員按規定發放失業保險,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等給予再就業幫扶,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讓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落戶限制為什么會被取消?
戶籍限制麻煩多
長期以來,人才的"來"和"去"手續復雜、程序繁瑣,一直制約著人才的合理流動,也給地方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一些地方由于種種政策限制使得大量優秀的畢業生無法進入。還有一些地方無原則地限制人才的"流出",將所謂的檔案材料、戶口關系、黨組織關系卡住,極大地損害了流動人才的利益、挫傷了他們的感情。其實一個地方無論是人才"進",還是"出",都是很正常的。作為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不應該人為地設置有關障礙,更不得故意刁難。只有創造寬松的人文環境,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才能有效地促進一個地方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死水一潭"是養不好"魚"的。如果全國各地都能取消畢業生落戶限制,并在人才的"進"、"出"上盡量減少一些人為設置的障礙,那么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不會是一句空話。
人才引進遇尷尬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些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還存在諸多體制上的障礙,比如戶口限制、社會保障欠缺、簽約時間限制等問題。為此,曾有專家建議,應該逐步取消畢業生工作戶口限制,取消分配時間限制,高校畢業生的跟蹤服務和享受的政策優惠至少保持兩年以上,為高校畢業生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