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學麻醉學好就業嗎現在
女孩子學麻醉學好就業嗎現在
麻醉學是一門研究臨床麻醉,生命機能調控,重癥監測治療和疼痛診療的科學,通常用于手術或急救過程中。 相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女孩子學麻醉學的就業前景。具體內容如下,全文僅供參考閱讀:
女孩子學麻醉學好就業嗎
職業定位
麻醉科醫師的職責在于保證病人在無痛、安全的前提下和手術醫師共同完成手術。俗話說:“開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科醫師是手術病人麻醉手術過程中的“生命保護神 ”。現代的麻醉學范疇已不局限于手術室內,還包括特殊臨床麻醉、急慢性疼痛診療及門診、ICU、心肺腦復蘇和癌痛治療及血管痙攣性疾病的治療等。現代麻醉的技術和完善的監護系統可以確保正常病人麻醉手術期間的安全。但由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每個人對麻醉藥耐受和反應不同,就要求麻醉科醫師隨時采取應急的措施,同時就增加了要承擔的風險。
職業要求
麻醉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外科麻醉醫師資格證書; 全面掌握毒麻藥物、搶救藥物作用機理以及急救技能,如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熟練應用心電監護、呼吸機等設備,能獨立勝任各類手術麻醉,指導術后鎮痛。具有高度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手腳麻利。
薪情行情
公立醫院麻醉醫師的工資一般分為四檔,由低至高依次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相對應工資大致都是10幾萬以上的年薪。民營醫院醫生的收入一般是基本工資加提成,整體水平要高于國有醫院的水平。
從業信息
在麻醉界乃至整個醫學界普遍認為麻醉工作是最具風險的職業之一。以往國內權威的麻醉學和麻醉教科書主要闡述的是病人接受麻醉和手術的風險以及如何進行處理等等。但是從事麻醉工作的醫生所承擔和面臨的風險卻很少提及。除了要處理一些醫療上的事件之外,麻醉科醫師還必須面對法律規定中的醫療糾紛醫患舉證倒置的情況。所以,作為我們麻醉科醫師,為了避免以上提及的種種情況,更好的為醫療服務,為患者服務,一定要減少與避免危險。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從術前探視、協議書簽署、麻醉實施到術后鎮痛、術后隨訪等每一步都必須認真執行。堅持原則是第一的;其次,樹立良好的醫德風尚,增強敬業精神和提高責任心;另外,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豐富麻醉實施經驗也是避免風險和增強承受力的保證。
麻醉學發展前景
全身麻醉
18世紀中葉,1772年Pristley發現氧化亞氮(笑氣),1884年WELLS用于牙科手術。1818年FAFADAY發現乙醚,1846年鄉村醫生LONG施行乙醚麻醉成功,但當時未為世界所知。同年10月16日,MORTON施行乙醚麻醉當眾示范成功。乙醚麻醉的成功,可視為近代麻醉學的開端。1847年SIMPSON第一次使用氯仿于分娩鎮痛成功。以后相繼有許多吸入麻醉藥的出現。 20世紀初,1903年合成了巴比妥類衍生物,具有催眠鎮靜作用的藥物。1934年硫噴妥鈉應用于臨床,成為現代靜脈麻醉的主要藥物。肌肉松弛藥的出現和應用,進一步改善了全身麻醉的效果。1935年KING從箭毒中分離出右旋筒箭毒堿,1942年將筒箭毒堿應用于外科手術。 局部及神經阻滯的應用進展 在應用乙醚、氯仿等全身麻醉的階段,由于使用方法簡陋,經驗不足,病人不夠安全。這期間出現了注射器,1860年NIEMAN發現了可卡因,1884年KOLLER用于眼局部手術。次年HALSTEAD開始將可卡因用于下頜神經阻滯,同年CORNING在狗進行了脊麻試驗,施行硬膜外麻醉成功。1896年BIER在動物及人作蛛網膜下腔阻滯成功,1905年合成普魯卡因。
特殊麻醉
在19世紀初,施行全身麻醉時,是將乙醚、氯仿簡單地倒在手巾上進行吸入麻醉,以后創造出簡單的氧化亞氮裝置。1923年WATERS設計來回式CO2吸收裝置,以后又出現循環式緊閉吸入麻醉裝置,已發展成為精密復雜的各種類型的麻醉機。其中氣管內麻醉方法的出現,意義尤為重大。1543年VESALIUS曾給動物施行氣管內插管,1792年CURRY首次在人進行氣管內插管。 關于低溫的應用,早在1797年就有人開始試行全身降溫法。1862年WALTA,1902年SIMPSON將乙醚麻醉動物降溫到25度,不繼續施用麻醉也可以進行手術。1905年SWAN進行體表全身降溫,阻斷循環,進行心臟手術。控制性降壓的應用,給某些外科手術創造了良好的手術野,并節約了輸血量。其實施方法從40年代動脈切開放血發展到50年代以后應用各種降壓藥。 復蘇學及危重醫學的發展 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或循環停止,很久以來即試圖用各種方法急救復蘇。19世紀早期采用手法進行人工呼吸,隨著麻醉技術的進展,將氣管內插管及麻醉機械應用于復蘇,進一步出現各種機械的人工呼吸器。從50年代到60年代國內外提出了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心肺復蘇,進一步發展為心肺腦復蘇。1958年SAFAR開始建立加強監測治療室(ICU),以后在很多國家推廣應用。
發展展望
自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morton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公開表演乙醚麻醉,從而創立了麻醉專業,迄今已150年。在這150年麻醉經歷了巨大的變化。麻醉顧名思義是在手術室內為手術病人施行麻醉,但麻醉醫師的工作已延伸到立即術后的恢復室,甚至ICU。由于麻醉醫師熟練掌握各種神經阻滯技術,自然而然的被要求治療各種疼痛的病人,逐漸發展成為疼痛門診。 麻醉醫師不再局限在手術室內施行麻醉,他們經常到心導管室、 內腔鏡室、放射科,甚至內科病房為心臟病人除顫施行麻醉。 外科手術也發生巨大的變化。過去手術比較簡單,而人體已無手術禁區,手術愈來愈復雜,如開胸、心內直視、心肺移植、顱腦手術等,為適應這些手術的需要,發展出相應的麻醉技術如單肺通氣(支氣管麻醉),體外循環,控制性低血壓(顱內血管瘤)等。
手術病人也有極大的不同,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病人需要手術的人數增加,另一方面為先天性疾病施行手術的小兒年齡愈來愈小。
此外許多手術病人有心血管等各種并發癥。這給麻醉帶來困難。
新麻醉藥愈來愈多,包括靜脈、吸入麻醉藥、止痛藥、肌松藥和局麻藥。靜脈麻醉藥除硫賁妥鈉,依托咪脂、氯安酮,安定外還有咪唑安定,異丙酚。吸入麻醉藥已由氟脘、 安氟醚, 異氟醚發展到七氟醚(Sevoflurane)及地氟醚(Desflurane)。止痛藥除芬太尼、阿芬太尼、蘇芬太尼外還有Remifentany。肌松藥除琥 膽堿、潘庫溴胺、阿端(Pipearium)、卡肌寧、萬可松外現又有起效較快的非去極化肌松藥羅庫溴胺(Rocuronium)及作用時間很短的Mivacurium。這一方面增加了麻醉醫師的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求麻醉醫師掌握一些新藥的藥代和藥效的知識及使用的方法。
監測已發展成為麻醉的重要部分。除血壓外尚有心電圖、CVP、漂浮導管、PetCO2(呼氣末CO2分壓)。正積極研究判斷麻醉深度的腦電(EEG)新技術及腦氧飽和度監測。橈動脈穿刺及置管、頸內靜脈穿刺等也成為麻醉醫師的基本技術。
以上麻醉的變化必然對麻醉醫師的培訓和要求帶來變化,如麻醉住院醫師培訓要求加強心內科的訓練,以便熟悉和掌握各種心律不齊的診斷和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常用藥物以及它們對麻醉可能帶來的影響。另一個發展方向是次專業化如小兒麻醉、心外科麻醉、產科麻醉及腦外科麻醉等。
中國麻醉專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但很不平衡。麻醉專業人員的質和量都尚距客觀要求相差甚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專業人員三萬人,包括麻醉主治醫師以上的專業人員、麻醉住院醫師及麻醉護士。美國1991年統計為麻醉專科醫師25,000人,注冊有證書的麻醉護士21,000人,此外尚有麻醉住院醫師5,600人。美國醫學院校畢業生中有5%選擇麻醉專業。在美國為保證病人的安全,制定了最基本監測要求,包括血壓(無創或直接測壓),心電圖,Pulse Oximeter,PetCO2,體溫。中國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尚不可能提這種要求。但估計為期已不遠。中國已制定麻醉住院醫師的培訓為五年(正規醫學院畢業后)而且要求培訓醫院間的協作以保證麻醉住院醫師有機會做各科的麻醉。并逐步要建立國家考試以保證質量。由于麻醉范圍的新藥、新技術、新儀器、新的有關知識發展很快,國家制定了主治醫師以上的繼續教育制度。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臨床麻醉發展是必然的,麻醉的科研必然也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麻醉劑主要課程
“麻醉生理學”主要學習麻醉與神經系統、麻醉與呼吸、麻醉與循環、麻醉與肝、麻醉與腎、麻醉與生理止血、麻醉與內分泌、麻醉與體溫、麻醉與妊娠生理等內容。“麻醉解剖學”主要學習麻醉解剖學的概念、人體基本結構和分區、靜脈動脈的分布和三叉神經的分布、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技術要領等。“臨床麻醉學”主要學習麻醉前對病情的評估,麻醉前準備與麻醉前用藥,氣管和支氣管內插管,全麻,吸入麻醉,靜脈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內麻醉,手術期間病人的監測,常見手術的麻醉,小兒、孕婦、老年人手術的麻醉等。“重癥監測治療學”主要學習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圍術期常見危重病癥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ICU常用監測儀器設備和手段,ICU中常用的療法和技術,ICU的護理內容等。“麻醉藥理學”主要學習麻醉藥理學的概論、鎮靜催眠藥與安定藥、阿片類鎮痛藥及其拮抗藥、吸入麻醉藥、靜脈麻醉藥、局部麻醉藥、骨骼肌松弛藥及其拮抗藥、抗心力衰竭藥、控制性 降壓藥、藥物依賴性、圍手術期的藥物相互作用等解讀麻醉學就業前景職業規劃。“急救醫學”主要學習心、肺、腦的急救復蘇,循環功能引起的休克急救,急性創傷急救,多器官功能的衰竭急救,急性中毒急救等。“麻醉設備學”主要學習物理基礎知識、體溫檢測儀器、呼吸功能檢測儀器、循環功能檢測儀器、麻醉深度監測儀器、肌松監測儀器、超聲診斷儀器、圍術期保溫設備、醫用輸注設備、醫學氣體檢測儀器、人工氣道管理器械、麻醉機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 麻醉學專業就方向及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