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為什么會是古代的情人節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里人們會吃湯圓,吃年糕,也會游花燈,賞燈籠。但是元宵節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元宵節為什么會是古代的情人節”,歡迎閱讀與借鑒!
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在中國的古代,女人沒什么社會地位,可以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隨便出門的。有的姑娘結婚前都沒有見過相公什么樣子,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落下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命運。但古代也有例外,元宵節女人是可以拋頭露面的。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影視劇中,有很多大姑娘、小媳婦出來賞花燈。也正是這個特例,使元宵節成為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少男少女們可以利用賞花燈這個機會,相遇中意的男子或女子,成就一樁樁美滿姻緣。
在這個有特殊的意義的“情人節”里,歷史上還產生了許多美麗的愛情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破鏡重圓”的故事。陳朝時,陳國的樂昌公主與夫婿徐德言面臨亡國之痛時,分離時將一面鏡子分成兩半,各持一半,約定如果因為戰火分離后,在元宵節賣半面破鏡作為重逢團圓的信物。后來陳國被大隋所滅,樂昌公主被權臣楊素收為小妾,而徐德言也經過顛沛流離輾轉流落到京城,為了尋找對方,樂昌公主在元宵節派老仆到街上賣半面破鏡,恰被徐德言遇到,于是買下半面銅鏡,并做詩一首:“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聽到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的愛情故事后,深為感動,促成夫妻團圓,最后皆大歡喜。
元宵節的名字是有來歷的。
“元”,第一的意思;宵,是圓月之夜。元宵,就是第一個月圓之夜。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對親人、愛人的思念。古代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詩句。
在中國神話中,主管婚姻的就是“月老”,現代人也會說“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外,想要成為情人節要有三個條件:
1、時間。
春季是孕育的季節,萬物復蘇,種子萌芽,動物開始尋找配偶,當然作為人也不能例外。
無論是西方的2月14日,還是廣西壯族“三月三”,青年男女尋覓對象的“對歌節”,都是在春季。
2、必須有青年男女接觸的機會。
在中國古代男權統治下,女人幾乎沒有什么自由戀愛的權利,甚至連正常接觸異性的機會都很少。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般在出閣之前只能深鎖閨房之中,“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便定下終身大事。愛情只是美好的傳說和想象。
3、必須是在某個傳統節日里。
只有在節日里,人們才能打破平常生活固有習慣,社會中各種禁忌才能相應放松,青年男女才有接觸的時機。
如果按照這三個標準來進行篩選,哪一個節日最適合做情人節?
當然,只有元宵佳節了。
元宵節傳說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為什么會是古代的情人節相關文章:
元宵節為什么會是古代的情人節





上一篇:元宵節有哪些風俗2021
下一篇:2022驚蟄前可以上新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