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它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義務。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供大家參考。
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1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常說:“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但在生活中,有幾個人會把節儉這兩個字牢記在心中呢?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費奢侈的例子隨處可見:在家吃飯的時候,總能見到一些吃飯挑挑剔剔的同學剩下飯菜,總能見到碗里剩下很多的飯;在某些公共場所里,總能見到有人用完燈就離開,總能見到一些沒有被隨手關掉的燈。
記得有一次早晨,我朦朧地從睡夢中醒來,閃著惺忪的雙眼,就聽得廚房有緩緩的流水聲,我起來隔著磨砂門一看,原來是外婆在廚房忙碌著為我準備營養的早餐,香濃的氣味撲鼻而來,使我直流口水,迅速把我自己整理清爽干凈,進入廚房,“咦,外婆早餐不是好了嗎?你還在淘米干嘛?”外婆忙給我解釋準備的是午餐,只見她慢條斯理地淘了一遍米,然后把淘出來的水倒入另一個空盆里,這樣淘了幾遍,盆子里已盛了些渾濁的淘米水,我心中又產生疑問這水骯臟,外婆難道還要再清洗什么嗎?外婆看著楞楞的我,笑笑對我說:“不是的,這水可有營養了,別看它骯臟,倒掉很可惜的?!蔽矣悬c疑惑不解,不敢相信也不敢茍同外婆的做法。外婆把淘米水澆到陽臺上種植的一盆盆花上,每天澆一點,那個花在淘米水的滋潤下,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就比如我從學校帶回家的蘆薈,從原先快枯萎發黃的枝葉變成一棵小陽傘,長出了許多新枝葉,綠得鮮艷,嫩嫩的。我感覺好神奇,終于相信外婆的做法,也懂得了淘米水還可以再利用的,所以不能浪費,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節儉吧。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們身上繼續傳承發揚下去吧!
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2
古人說:“靜以修身,儉從養得。”(三國時期)諸葛亮?!皻v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破由奢”(唐)李商隱。
從進校園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我們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钡脑娋?。從此我們便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因為我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地里干活,流了許多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么辛苦,我們怎么能不珍惜糧食呢?
雖然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糧食是自家帶來的,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也不必這么浪費它,這也是我們的父母頭頂烈日,教材熱土,花費心血種來的。如果這一切讓父母看到,他們又會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么呢?
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不會愛惜其他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嗎,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是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要打包帶回家。節約糧食應該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品質。
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3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通過描寫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在田里勞動,告訴我們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大家要倍加珍惜。古人尚且知道節約,可是我們現在呢?看看單位的食堂,不喜歡吃和吃不了的菜隨手倒掉,大塊的饅頭隨手扔掉,讓人看著就覺得可惜;看看就餐的飯店,點了滿桌的菜,吃不了多少,連包都不打倒成了正常現象;看看我們自己家里,也無時無刻不在浪費有些人家剩飯剩菜統統不留,有些人家硬一點的面食就進了垃圾箱……
“賺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海淘沙”這句話是說花錢容易賺錢難?;ㄥX是很容易,我也經常看到很多孩子逛超市的時候,給家長要這個要那個,要是家長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用耍賴的辦法達到他們的目的??墒悄銈冎绬?這些錢都是大人辛辛苦苦賺來的,他們熱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還經常加班加點。也許當我們長大了,自己去努力賺錢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辛苦??墒俏覀優槭裁床粡男○B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為什么不從小處做起呢?這真的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我們的墨囊鋼筆,大家可能以為是一次性的,里面的墨囊用完就沒什么用了。可是我們只要稍微動一下腦筋,用注射器吸了墨水灌進去就能反復使用。我們平時用過的本子反面還可以當演草紙繼續使用;我們的鉛筆頭可以插在廢舊的中性筆管里繼續使用……
“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薄皻v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边@一句句的名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勤儉節約。同學們,讓我們從每一張紙、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開始,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吧!
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4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毙r候老師和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節省每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了,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漸漸地將過去勤儉節約拋棄,而選擇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們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血汗拼出來的。許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的同學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F在人們富裕了,就應該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用一次兩次便扔掉了。有些同學一直嫌家里的飯菜不好吃,時常 倒 飯菜。要知道我們一頓飯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阿!農民伯伯頂烈日,冒風雨,爸爸媽媽買菜,摘菜,洗菜,炒菜,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我們手中時需要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啊!我們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珍惜每一粒糧食、勤儉節約。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富饒。
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5
我們要節約,節約用水,用紙,也包括錢。要節約身旁任何能節約的東西,節約它們就等于珍惜生命,這些東西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來講講節約用水。
要節約用水,我有幾個既不會浪費又省時省力的辦法。比如:在家淘米的水可以去涮拖把,澆花;洗衣服的水可以沖廁所;洗菜的水可以洗空瓶子;洗手的水還可以擦玻璃。以前我小的時候,覺得洗手很也玩,洗衣的時間很長,一直開著水龍頭沖著洗。那樣太浪費了,現在我知道了,要節約用水,接一點水在盆子里洗就不會那么浪費了?,F在有很多地方的人喝不到水,要節約用水。
再來說節約用紙。
衛生紙、彩紙、白紙等,都是用樹木做的,我國已經嚴重缺乏樹2,了我們木,不得不向外國進口紙源。樹木的作用可多了:擋住風沙;讓人呼吸正?!瓫]有了樹木,我們就沒法生存,人類就會滅絕。要節約用紙。
最后說的是節約用錢。
錢在生活中很重要,買菜、買車、買房、出去玩……都需要錢。近兩天,我們班發生了浪費錢、偷錢等現象。從家里偷了錢,父母不知道,就拿去小店胡亂買東西。有時碰見一個好友,還把錢送給人家,不只是一兩元錢,大的要百元大鈔!這事咋不落我頭上?不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那樣浪費錢,就也等于不珍惜父母的心血。要節約用錢。
不管是什么,即使太多了,也要節約節約再節約,萬一有什么緊急情況呢?節約無小事,讓我們快點行動起來吧!
2021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相關文章:
2021當代節儉小故事事例





上一篇:現代民族團結的小故事事例
下一篇:關于節儉的簡短故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