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民豐收節主會場_2020年運城豐收節
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20年農民豐收節主會場_2020年運城豐收節,希望你喜歡。
2020年農民豐收節主會場
據了解,《2020·豐收歌會》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通過唱豐收、唱家鄉、歌頌美好生活、致敬廣大農民,立體化展現豐收中國的氣勢、億萬農民的風采、農耕文明的厚重、全面小康的喜悅。
此次豐收歌會于8月24日、25日進行了彩排。彩排現場,金黃的麥子裝點出豐收的景象,各種象征豐收的布景讓鸛雀樓煥然一新。歌舞節目《大山大河慶豐收》,是永濟市委宣傳部為這次歌會專門創作的大型合唱歌曲,反映了永濟人民的幸福生活。據節目負責人馮端陽介紹,節目內容很豐富,是綜合性的,有歌有舞,也有民俗展示。
此外,為展現永濟豐富的文化遺產,該市城東街道的舞龍、栲栳鎮的舞獅、虞鄉鎮洗馬村的高抬、張營鎮的麻獅等特色民俗節目,也將在豐收歌會上亮相,為豐收節增添濃濃的喜慶氛圍。
城東街道孫李村黨總支書記周寶忠說,這次豐收歌會在永濟錄制,村民非常高興,孫李村、趙坊村、馬鋪頭村、南郭村群眾自發制作了10條龍,組織了105人參加舞龍表演,希望為農民豐收節增光添彩。
張營鎮的麻獅表演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是當地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豐收歌會上,它是開場民俗表演的一大亮點。據張營鎮文化站站長張朝陽介紹,麻獅兼具北方文獅和南方武獅的特點,文武兼備,很有看頭。
所有參與節目的村民和演員都熱情高漲,在節目組的精心指導下,一遍又一遍地規范動作,力求將原汁原味的永濟本土文化和永濟人民歡天喜地慶豐收、勠力同心奔小康的精氣神,透過豐收歌會這一舞臺,展現給全國觀眾。
據悉,節目將于9月20日、21日,在CCTV-17農業農村頻道每天20:30各播出一場,每場時長90分鐘,國慶期間還會在央視多個頻道巡回播放。
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什么設立在秋分
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農業農村部介紹說,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有助于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從節氣上看,之所以把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在秋分這天,是因為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谷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地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獲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便于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于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國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畬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
關于豐收節的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2、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3、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4、寧如鑿空使,遠致石榴花。
5、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6、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7、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8、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9、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0、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2020年農民豐收節主會場_2020年運城豐收節相關文章:
2020年農民豐收節主會場_2020年運城豐收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