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5篇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實現全部脫貧、全面小康,蹄疾更要步穩,越是臨近“收官”,越是要把“句號”畫圓滿。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供大家參考。
20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
近日,《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從取得的成就再到現實難題,從著眼于當下再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補短板、奔小康的決心和信心。
補短板之策來源于“木桶理論”。補短板的意思是說整體水平取決于具體能力中最弱的一項,就像一只木桶,裝水的容量最多只能達到所有擋板中最短那塊的高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我們應肩負起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的歷史使命,為完美收官“鋪路搭橋”。
找準補短板方向,集中優勢“火力全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堅持正確的方向,是做好當前脫貧工作的前提。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幫扶扶貧對象才是解決深度貧困和特殊貧困群體問題的關鍵。我們要關注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和深度貧困地區,要把扶貧工作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重點攻克“三保障”面臨的最后堡壘,加快民生領域工作推進,健全社會兜底機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確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線。
明晰補短板任務,壓實責任“步步為營”。擔當是履職的“發動機”,心中有責才能履職盡責。為完成當下脫貧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咬定目標、真抓實干,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懈奮斗。各地發展水平有差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階段的工作也應各有側重。我們既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為鄉村振興“加加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奮斗。各扶貧干部更應深入基層一線,壓實幫扶責任,落實幫扶措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堅定補短板信心,上下同心“劈波斬浪”。越到關鍵時刻,越是考驗中華兒女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決心和信心。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際,這份脫貧答卷即將迎來黨和人民的檢閱,只有百分百的努力才能換來百姓的百分百夸獎。只有把工作做實、把責任壓實、把措施落實,才能為奔赴小康社會打通“最后一堵墻”。打贏脫貧攻堅戰,說到底靠的是廣大干部民眾實干、巧干、齊心干,在“干”字上下功夫,助力深度貧困地區真脫貧、脫真貧。
為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廣大干部應主動承擔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責任和使命,為“奔小康”貢獻一份力量。只有短板補出了實效,才能為黨和國家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20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2
《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全國上下,必須勠力同心,齊心協力,補齊短板,打贏這場硬戰。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黨的十八大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這就是我們的衡量標準,不宜再作調整。要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從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從區域看,主要是深度貧困地區。從領域看,主要是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任務艱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任務繁重,城市黑臭水體、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貧困地區的教育、醫療底子薄弱。貧困地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狀況較差,很多地方沒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此外,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有待進一步防控和化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咬定目標、真抓實干,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懈奮斗。
20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3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今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今年即將過半,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的關鍵時刻,廣大縣(市、區)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需要時常對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溫故知新,善于善于在脫貧攻堅生動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和工作能力,拿出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氣勢,努力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必須明確重點任務,真抓實干。目標是行動的向導。抓黨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必須堅持目標導向,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確保重點任務件件落實,樁樁見效。要嚴格落實駐村幫扶工作任務,選優派強派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動駐村力量發揮“傳幫帶”作用,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隊”。要加大扶貧一線考察使用干部力度,重點考評扶貧一線干部在推動精準扶貧、基層組織建設、化解矛盾糾紛等具體工作中的情況,大力褒獎、大膽使用在脫貧攻堅中靠得住、沖得上、豁得出、打得贏的干部。要推動急需人才向脫貧一線集結,綜合脫貧攻堅需求、產業發展基礎、集體經濟現狀等因素,把基層急需人才與人才專長結合起來,助力鄉村振興。此外,諸如要全方位多角度開展精準培訓、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力推動基層公共服務全覆蓋工作等工作都要加強,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筑牢基礎。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堅持問題導向,是實現高質量脫貧的基礎。必須在補齊短板上再集中發力,在鞏固提升上再抓細抓實,在群眾工作上再盡心盡力,扎實開展全覆蓋、無遺漏的排查,重點是產業、就業、防返貧、防致貧、“3+1”保障、政策落實和易地扶貧搬遷等九個方面問題排查整改,必須做到村村清零、戶戶清零、事事清零。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壓實責任。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我們越要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做到慎終如始。加強組織領導最重要的就是要實打實加強合理的監督檢查工作。人無壓力輕飄飄。如果不加強監督,掛名不到崗、幫扶走過場的情況就可能出現,扶貧的效果就會打折扣。紀委監委部門要按照要求,嚴查結對幫扶走過場、人員不到崗、整改不落實、
優親厚友、“微腐敗”等問題。各級黨委政府的督查室、扶貧辦要加大明查暗訪力度,按照“四個緊盯”要求,緊盯目標任務、緊盯問題短板、緊盯時間節點、緊盯整改落實,確保工作扎實推進。
20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4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部名為《“美化”的扶貧資料》的動畫短片,短片中開展扶貧資料大比武時,“上級要求一個貧困戶檔案24頁,一式4份96頁,還要有照片,一個村光打印A4紙就用了15000張……”反映出了當前扶貧工作中一些地方只重材料“美”、不重工作“實”的形式主義。
檢查脫貧攻堅工作不到現場、不入戶走訪查看,卻要求基層必須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準備那15000張的“迎檢資料”,大搞所謂的“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讓基層干部被“扶貧資料”所湮沒,少了到一線去干實事的時間,準備的扶貧資料再“美”,倘若貧困群眾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中,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那扶貧工作有何意義?這樣的“大比武”,只會苦了干部,寒了民心,這種“資料扶貧”的形式主義,必須“猛藥去疴”堅決進行根治,才能讓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上有更多時間去放手一搏。
去蕪存菁,讓扶貧資料“美化”變為“簡化”。
“美化”過的扶貧資料,在上級領導面前固然是“好看”,但這是強加給基層干部通過加班熬夜、“精心”完善得到的,不僅耗損了基層干部的精力和時間,更讓他們疲于應付,對于真正需要解決的群眾事情,反倒有些力不從心,“美化”扶貧資料對于脫貧攻堅工作似乎并沒有任何好處。既然這樣,何不讓扶貧資料“簡化”一下,“24頁”的貧困戶檔案“8頁”能不能說清這戶人家的情況?“一式4份”變成“農戶1份、村上1份”是否可以?打印“15000張”A4紙“送上去迎檢”能否變為不需要打印“走下來查看”?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和重復繁瑣的檢查,真的會耗光基層干部的耐心和服務群眾的激情。既然這樣,那就讓扶貧資料“美化”的“負擔”盡快成為“簡化”的“硬賬”吧!
下馬看花,讓扶貧比武“資料戰”變為“現場戰”。
動畫短片中的“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一些地方或多或少以不同的方式開展著同樣的內容,檔案、報表、總結、照片,“比武資料”在“會場”堆積如小山,最終資料最“美”的地方得到了最高分,真實情況到底孰好孰壞有誰知曉?對于一線從事扶貧工作的基層干部而言,這樣的方式內心是拒絕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主戰場在農村,在每一名貧困戶,只有到現場、到貧困戶家中,才能真切了解到扶貧工作到底開展得好不好,群眾到底滿不滿意。不妨將“資料戰”變為“現場戰”,通過暗訪、突擊檢查、隨機走訪等方式到貧困群眾家中,了解脫貧、返貧情況,再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扶貧比武“打分”,這樣出來的分數,群眾認可,基層干部也能有更多時間去為更高“分數”做更多惠民實事。
真抓實干,讓扶貧干部“表哥表姐表叔”變為“土專家”“田秀才”。
扶貧重“留痕”、重資料,最終只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基層干部到村入戶,先拍一張與貧困戶的合照表示“我來了”,再填幾張表讓貧困戶按幾下手印表示這幾項工作“我干了”,最后和貧困戶隨便聊幾句,又到下一戶重復同樣的“動作”,讓扶貧工作“走了樣”。形式主義“瘤毒”的根治,需自上而下,將沒用的“扶貧資料”全部精簡掉,將不必要的“留痕”給一刀“砍掉”,持續為基層干部“松松綁”,讓他們從“表哥表姐表叔”中解放出來,拿出更多的時間去鉆研帶領本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方法,先行變成一個個“土專家”和“田秀才”,在基層這片廣闊天地中才能有更多作為,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堅實力量。
20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5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絲毫退路和彈性。攻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應當派出扶貧戰場上的“硬骨干”,以“硬碰硬”,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作為一線扶貧干部,要始終保持定力、一鼓作氣,要只爭朝夕、緊抓快干,確保按時間節點實現既定目標。
一是要做好脫貧攻堅一線“勤務員”。脫貧攻堅任務能否能夠高質量完成,關鍵依靠干部隊伍。一些地方隨著貧困人口的脫貧、貧困縣摘帽,出現了工作重點轉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現象。面對這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要善用“庖丁解牛”式干部,對扶貧政策和業務掌握透徹,懂得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調動廣大扶貧干部的積極性,為他們擊鼓打氣,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真正拿出舍我其誰的勇氣、奮力一搏的干勁、無可退路的決心,為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凝聚強大合力。
二是要選好脫貧攻堅一線“指戰員”。克服疫情影響實現困難群體增收、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好這些難題,就需要“思想上繃得緊、政治上靠得住、業務上過得硬”的“指戰員”,扎扎實實為農村服務,幫農民破難題。不僅自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還能幫他們擼起袖子使勁干,切實將“好鋼用在刀刃上”。農村不僅需要扶貧政策爛熟于心的干部,還需要產業發展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硬隊伍”碰碎難啃的“硬骨頭”,保證脫貧成效的高質量,為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要用好脫貧攻堅一線“評估員”。當前正處于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考核評估是各地的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的“試金石”,督導檢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用好一支“內行”的督導檢查隊伍,及時在扶貧一線發現問題,提出具有指導性、操作性的意見,在有限的時間內補短板、強弱項,徹底拔除“窮根”。督導檢查、考核評估是一項技術活兒,要妥善安排脫貧“督導官”,堅決防止“外行人做內行事”,剩余的攻堅拔寨時間不容許我們進行所謂的“銷號整改”,要以一針見血、鐵面無私的狠勁擊潰“硬骨頭”,干出一番經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的事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脫貧攻堅。現在,到了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候了,到了把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的時候了!要堅定信心、頑強奮斗,攻堅克難、補短強弱,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總結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