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觀后感精選
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讓我明白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就是將“人格權”單獨成編,彰顯了21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觀后感,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觀后感1
不久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由此誕生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編纂,是我國法治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如何實施好民法典?從今天起,本版約請專家學者,和讀者一起暢談如何學好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維護民法典。
民之福祉,民法典之所系。對每個人來說,從呱呱墜地到結婚生子,從柴米油鹽到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被民法典的內容所涵蓋。人們關注民法典的熱度有多高,對法治保障下的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就有多強。
民法典保障住有所居。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70年到期,民法典完善了自動續期規則。剛工作的年輕人和已退休的老年人住房難,民法典創設了居住權,以更有力地保障特定人群的生活居住需要。小區電梯壞了怎么辦?由誰出錢修?對物業服務不滿意怎么維權?民法典修改了業主自治規則,完善了維修資金的使用規則,明確了物業服務合同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業主的各項權利得到更強的保障,助力建設美好家園。
民法典維護老有所依。老齡化社會中,沒有子女和配偶的老人如何安享晚年?民法典規定了成年人監護、居住權、遺贈扶養協議等一系列制度,為養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民法典對贍養老人的喪偶女婿或者兒媳給了第一順序繼承人的身份,對孝順的子女可以酌情多分遺產;反之,不孝順的子女應當不分或者少分遺產。一系列規定,充分彰顯了民法典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助于在全社會鼓勵和促進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
民法典推進行有所安。針對旅客霸座等不文明和危害安全運輸的行為,民法典把霸座等行為規定為違法行為,保障了群眾的出行安全。現代社會交通事故頻發,民法典進一步細化了機動車交通事故的規則,構建了多層次保障體系,盡力守護遭遇不幸的家庭。在路上行走被樓上扔的東西砸傷了怎么辦?民法典完善了高空拋物墜物責任規則,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強調公安等機關的調查責任,明確建筑物管理人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盡可能保障人們“頭頂上的安全”。
民法典促進病有所醫。為了制止醫生被“醫鬧”所傷的悲劇,民法典明確了醫療機構承擔醫療損害責任情形和免責情形,同時明確了醫療機構采取緊急醫療措施的程序。為緩解醫患矛盾,民法典特別規定了醫院對患者的告知義務、對病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要保密、禁止給病人做各種不必要檢查,讓病人去醫院看病看得放心,買藥買得安心。
民法典保護綠水青山。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民法典新增加了綠色原則,并落實體現在各編的具體規范中。大家共處在地球村里,要共同愛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即便在處置自身財物時,也要符合環境安全等公共利益;履行合同時不能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合同終止后需要依法進行舊物回收;如果工廠排污,不僅要修復被破壞的生態,還可能被處以懲罰性賠償,等等。這些規定,彰顯了民法典倡導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應然之舉,也為人們的幸福生活鋪上綠色基調。
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人們關注民法典,就是在關心自己的切身權益,就是在期待更有法治保障的美好幸福生活。民法典“飛入尋常百姓家”,浸潤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細節中,守護幸福生活的各個層面,將依法、有力護航美好生活。在具有高度和深度的同時,民法典以其延展在生活中的廣度,守護每個人幸福的溫度,呈現出理性而又溫情的一面,而這恰恰是民法典的力量所在。
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觀后感2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一、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于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愿。
2.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
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3.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二、推動民法典實施
1.要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
2.有關國家機關要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3.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
各級政府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
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要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務實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4.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5.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6.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
雙百活動專場報告會觀后感3
5月22日,作為今年全國兩會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民法典出臺后,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被替代。
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對于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70年到期、高空拋物墜物、性騷擾、手機APP收集個人信息等社會熱點和百姓關切,草案均進行了直接回應。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草案還體現了對疫情防控有針對性的考量。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給民事立法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草案作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最新修改:
——進一步完善監護制度,草案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于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實踐中存在監護人被隔離,導致被監護人缺乏照料的狀況。草案這一修改非常必要。”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綺委員說,監護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加強對特殊情況下被監護人的保護,同時也需要基層組織等及時履行職責,及時發現相關情況并采取措施。
——草案在征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事由中,增加了“疫情防控”。對于疫情中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的相關責任和義務,草案增加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應當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積極配合開展相關工作,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疫情期間,物業在社區疫情防控中承擔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代表說,通過立法規定物業服務企業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開展應急處置的責任,并明確業主的配合義務,有助于物業開展相關工作,維護小區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此外,草案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