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_個人脫貧攻堅承諾書精選5篇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_個人脫貧攻堅承諾書精選5篇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_個人脫貧攻堅承諾書精選5篇,希望你喜歡。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篇一
用好脫貧攻堅的“三大法寶”
廣東省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徐聞分局 文祥龍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大同市云州區調研,強調要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今年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們要讓“致富花”不僅在大同市云州區開放,而且能夠在祖國各地全面綻放。為此,要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用好脫貧攻堅“三大法寶”。
因地制宜,選好扶貧產業項目,為“規劃寶”
沒有科學的產業扶貧,就沒好的脫貧攻堅效果。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尋找、開發了當地的特色產業,漸漸地,產業扶貧就是農民的“錢袋子”。但是有些貧困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特色產業難找、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產業單一等問題。因此,要解決產業扶貧遇到的難題,就必須科學謀劃好產業鏈。第一,決定采取扶貧產業時,一定要對當地產業結構了解清楚,因地制宜選擇當地有代表性、可持續、成功率高、人民認可的產業。第二,產業選好了,還需要產業發展對象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培訓,讓他們掌握科學的產業發展模式。第三,支持當地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服務實體,為產業發展保障,鼓勵村集體利用智慧發展特色農業。
科學研判,出臺有力幫扶政策,為“智囊寶”
科學的幫扶政策,就是脫貧攻堅的“好助手”。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市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上強調,中央統籌,就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為地方創造條件;市縣抓落實,就是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中國有很多個省份,每個省份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省下面的市、縣又有不同之處,目前中國的貧困人口大都在縣級以下。所以我們制定扶貧對策的時候就要因縣施策、因鎮施策、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對于不同的扶貧對象,就要因村因戶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一村一策”“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各級扶貧辦要確保科學合理地制定“結對幫扶”“產業幫扶”“移民搬遷幫扶”“技能培訓幫扶”“基礎實施幫扶”“合作社幫扶”“保障幫扶”等幫扶政策,真正幫貧困戶脫貧致富。
選優配強,下沉基層干部力量,為“動力寶”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興,則鄉村興。要想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基層黨組織、基層扶貧干部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第一,配強基層黨組織,注重考察基層黨組織班子的政治能力、扶貧本領、專業知識,讓其成為脫貧攻堅的“橋頭堡”。第二,選優村干部。要培養一批能干事、會干事、公道正派,并有本科學歷的村干部,讓他們來當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駐村干部等,提高村干部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素質,讓他們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力量。第三,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農村優秀人才回鄉發展計劃,鼓勵一批致富帶頭人、在外經商和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并在資金、政策、教育、醫療等方面做好服務保障。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篇二
黨建脫貧“一股繩” 同頻共振“雙促進”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委組織部 錢琨
當前脫貧攻堅到了總攻時刻,必須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嚴格的標準,推動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全面完成。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打造“黨建+脫貧攻堅”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與脫貧攻堅兩項工作擰成“一股繩”,實現“雙促進”“雙提質”,全面推動發展成果惠及廣大基層群眾,確保一鼓作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配強“黨建+脫貧攻堅”隊伍,既堅持“強基固本”,又引來“源頭活水”。一是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積極整合干部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工作傾斜,鼓勵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優秀、黨員群眾認可的大學生村官、致富能手、創業先鋒競選所在村“兩委”班子,并積極探索村干部積分評定工作法,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目標考核體系,激勵兩委成員干事創業,夯實脫貧攻堅的基層責任主體。二是強化“第一書記”管理。推行“第一書記+支部+貧困戶”模式,創建第一書記產業聯盟,制定富民增收任務書,明確脫貧攻堅時間表;并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增強履職能力,動態跟蹤“第一書記”駐村履職情況,充分發揮“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帶動作用。三是建強基層黨員隊伍。優先從高校畢業生、專業合作社成員、退伍復員軍人、務工經商人員等群體中遴選黨員發展對象,按照“思想引領、摸底建庫、幫帶培養、創新發展”四個步驟,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為基層黨組織助力脫貧攻堅提供源頭活水。
優化“黨建+脫貧攻堅”服務,既與群眾“連心”,又為發展“聚力”。一是開通“民情直通車”。采取黨支部推薦、黨員自薦、群眾提名等方式,推選出思想政治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離退休老黨員和老干部分組設立“民情直通車”,將暢通民意的“民情直通車”開進田間地頭,開展宣傳教育、政策咨詢、便民服務等工作,實現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到戶、勞務輸轉到戶、技術服務到戶、排憂解難到戶。二是組建“脫貧攻堅調研隊”。由村支部書記聯合相關部門單位的業務骨干組建“脫貧攻堅調研隊”,圍繞脫貧攻堅各個領域,形成調研課題,開展調研活動,深挖舊疾根源,形成調研報告,列出扶貧清單,讓扶貧舉措在基層落地生根。三是實施“遠教彩虹工程”。打造“遠教+互聯網+培訓”新平臺,采取“遠程培訓+現場培訓+訂單式培訓”的方式,構建立體式培訓網絡,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人員,并圍繞種植業、工業、電商等模塊,開展“脫貧攻堅流動講堂”“創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助推脫貧攻堅落到實處。
培育“黨建+脫貧攻堅”項目,既為扶貧“輸血”,更為富民“造血”。一是“黨支部+產業協會”。緊緊依托各地特色產業,實施“一村一品”行動,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黨員骨干和專業大戶成立特色產業協會,并由支部成員與協會負責人輪流主持協會工作,定期為群眾提供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服務,拓寬群眾致富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二是“黨支部+專業合作社”。由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發起人,村黨支部參與組織和監管,組建專業合作社,提升農業發展的專業化和市場化,以合作社整體收益的提升輻射貧困戶的增收。三是“黨支部+村級創業園”。深入實施強農惠農政策,合理布局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村級創業園,為基層能人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鼓勵外出務工經商黨員帶頭返鄉創業,形成集中成片的創業規模,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篇三
黨建“三步走” 打贏脫貧攻堅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新營子鎮乃莫營村 劉昱
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新營子鎮共有自治區級貧困村1個,市級貧困村3個,檔立卡貧困戶569戶1509人,目前,脫貧繼續享受政策191戶415人,穩定脫貧不享受政策378戶1094人,貧困村全部出列。近幾年,該鎮始終將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一項頭等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充分落實鎮黨委主體責任,不斷整合黨建資源、發揮組織優勢,持續引領脫貧攻堅工作沖鋒沖刺、決戰決勝,打贏這場志在必得的硬仗。
強班子,結對子,打造脫貧攻堅一線生力軍
以鎮黨委為主體,全面領導、整體布局,形成包村領導、包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黨員“多幫一”包聯工作機制,認真落實“五級書記”抓脫貧工作職責,帶頭落實脫貧攻堅舉措。千斤重擔眾人挑,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向貧困村派出第一書記26名,駐村工作隊員55名,包戶黨員96名,將精兵強將向貧困村集結,圍繞“三精準”“三保障”“三落實”真幫真扶,常駐開展工作。對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堅持從嚴考核管理,制定了《新營子鎮各行政村(社區)干部考核管理辦法》《新營子鎮人民政府駐村干部管理制度》等管理辦法,進一步推動駐村工作隊駐村到位,切實解決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保障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履行黨建、脫貧“一肩挑”職責,與所在支部共同開展黨內政治生活,參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民主評議黨員,跟進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6年7次跨省區脫貧攻堅座談會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自治區、市、縣精準扶貧最新政策要求,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同時,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政策理論、業務教育培訓256場(次),因戶因人制定幫扶計劃,全面推行“兩卡一書一訪”創新舉措,努力走好脫貧攻堅任務“最后一公里”。
抓引領,促協調,吹響扶貧工作“集結號”
堅持“黨建示范引領,促進脫貧攻堅”,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開門納諫、推門納諫、專項整治等工作主動找短板、查弱項、補漏項。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作為統領鄉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導航儀”,切實發揮鎮紀委監督執紀職能,專項整治扶貧領域微腐敗和侵害農民利益等突出問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嚴格落實“三項制度”,發揮好主題黨日活動的載體作用,提升組織活力,以“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為原則,全面推進“村民說事”制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堅持把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一項最基礎工作來抓,持續用力,久久為功,2019年轉化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5個,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確定柳二營村為重點整頓村,目前整頓轉化工作已進入尾聲。開展村級黨組織評星定級,制定規范化創建標準,確保黨支部建有標準,抓有方向、評有依據,擇優確定了黑水泉村、乃莫營村、小口子村、合同營村為黨建示范村,形成了由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鎮干部構成的解說員隊伍,打造文化底蘊豐富、集體產業興旺、基層治理有效、脫貧攻堅成效明顯的示范點,最終在全鎮范圍起到引領示范作用,促進各村協同發展。為貫徹落實城鄉一體化黨建標準化建設工作,根據機構改革要求,鎮黨群服務中心已完成掛牌和人員配置,并逐步完善相關設施,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基層黨組織、黨員和職工群眾的活動場所、交流平臺、教育園地、服務陣地,有效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
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該鎮共有27個村(居),目前“兩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專及以上學歷干部的村(居)24個,占全鎮總數的89%,對不具有大專學歷干部的村“兩委”班子進行學歷提升。2018年村“兩委”換屆后,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42%,后續將繼續發掘培養有能力、高素質、肯奉獻、勇擔當的后備干部,爭取在2020年村“兩委”換屆工作中達到“一肩挑”90%的比例。不斷完善人才信息庫,摸清我鎮人才信息,在有志服務農村的回鄉畢業生和返鄉創業的優秀務工經商人員中挑選出優秀青年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建立農民大學生人才信息庫、后備干部信息庫等,并及時充實完善人才信息庫,為鎮黨委、政府提供豐富詳細的人才資料,助力脫貧攻堅。在“兩委”班子中著力培養產業指導員、種田能手,讓“土專家”“田秀才”在帶動鄉村產業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重實體,解民憂,筑牢物質基礎“暖民心”
牢牢把握“發展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的方向,以產業扶貧為根本,著眼于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各村立地條件、資源稟賦、傳統工藝、風土人情、文化積淀、種養優勢,全面推行“黨支部+”產業鏈黨建工作模式,開展黨支部、黨員領辦專業合作社活動,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特色”集體經濟和產業扶貧項目,提升黨組織引領發展和黨員致富帶富能力,培育壯大集體經濟。經過近三年的積累與發展,目前,全鎮26個行政村都已建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組織,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過5萬元。2014年以來,通過財政專項投入、社會扶貧定點幫扶等途徑整合產業扶貧資金2000余萬元,采用“黨支部+集體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收益返還模式發展產業項目32個,落實“百企聯百村”幫扶項目17個,實施到戶產業191個。幾經接力奮斗,初步形成了小口子粉制品加工、黑水泉豆制品加工、黑城米麻糖生產,合同營農機具生產服務、乃莫營秸稈回收生物質燃燒顆粒加工、豆腐窯節能鍋爐潔凈型煤生產,柳黑線各村特色種養殖等一批為引領的扶貧產業鏈,以產業促增收、以增收促脫貧,千方百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穩定收益。
堅持對標對表,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國家成效考核反饋問題和踏查暗訪反饋問題,把整改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來抓,圍繞反饋意見,逐條對照,逐項梳理,落實到人,切實增強抓好整改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鎮村兩級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和“四議兩公開”制度,完善項目庫建設,規范扶貧資金使用。在脫貧攻堅大排查、大整改過程中,堅持一戶一戶地過、一項一項地查,沒有勞動能力的完善社會兜底保障,有勞動能力的參與開發式扶貧。全鎮共有14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兩線合一”,1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落實了公益崗位。此外,大力選樹典型,廣泛開展“脫貧之星”“希望之星”評選活動,充分發揮榜樣力量,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篇四
扶貧工作的“小”中見“大”
江蘇省海安市南莫鎮姜劉村 孫泉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出京考察,來到了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大同市云州區用小小一株“忘憂草”,干出了萬戶脫貧的大天地。上個月,總書記在陜西柞水考察時,就為“小木耳,大產業”點贊,云州區也利用“黃花餅”“黃花醬”“凍干黃花”等,把一朵朵小黃花做成了大產業,利用云州區的模式,大同全市15000多名貧困戶因此脫貧致富,這樣的成績真是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為這些扶貧工作點贊。
三年前考察山西時,總書記就說,要統籌解決好人往哪里搬、錢從哪里籌、地在哪里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等具體問題。這一個個問題,是老百姓的小賬,也是國家的大賬,向廣大黨員干部強調“脫貧攻堅要強化落地,吹糠見米”。黨員干部在推動脫貧攻堅步伐,時至今年決勝之際,更要學習“小黃花”“小木耳”的思路,落實扶貧工作的“小問題”,闖出帶民致富的“大天地”。
黨員干部要把眼睛看向“小處”,“小處”往往蘊藏“玄機”。“古之達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細而秋毫微塵,此心無所不在,無所不見。是以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一為千萬,千萬為一,皆心法爾。”扶貧工作也可謂“錯綜復雜”,我們常常期盼自己能“一呼令可聚諸侯,一出手可翻轉乾坤”,可事實往往是困難如“山海”,從“大”處去抓,反而如“手捧沙,簍打水”。黨員干部要定下心來,把眼睛盯向“癥結點”,是“交通阻塞致貧”就主攻道路建設,是“銷路不通致貧”就要精準“撒網捕魚”找到目標客戶,是“群眾消極乏工”就要做出激勵機制提升主觀能動性……發現小的智慧,“恒河沙數,一塵觀之”。
黨員干部要把心放在“小處”,“小處”往往反映事實真相。中國哲學理論中,有一種重要思想,便是“以小見大,咫尺千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心在“小處”,便能洞察群眾的切身感受和真實需求,黨員干部不做虛有其表的“假把戲”,而能落地為群眾做到“雪中送炭”“天寒加衣”。“張伯家中的魚塘魚苗病死率極高”“李叔種出的水果有些農殘物超標達不到驗收標準”“王姨家還有兩個小娃就業問題還沒解決”……所謂“心往一處想,勁兒一處使”,黨員干部心系群眾,更要把這些“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來做,解決困擾農民群眾最為突出的問題,實現“黨民同心”,才能共同努力致富。
黨員干部要把手搭到“小處”,“小處”使勁才能帶來“大機遇”。“天下之事,必作于細。”那些我們忽略的“小物件”,卻常常有著“大機遇”。誰也不曾想過“小木耳”“小黃花”會帶領上萬戶農民脫貧,但看到“小物件”價值的那些人,把手放到了這上面,“精耕細作”卻帶來了別樣天地。湖北重啟之時,出現了不少黨員干部直播賣貨,賣的也不是傳統意義中的“大家伙”,而是貨真價實的荊楚風物“小鍋巴”“小龍蝦”“小土豆”“小皮蛋”等,卻創造出了日銷“1W+”的好成績。黨員干部要把手放到這些小地方、小物件上來,扎扎實實地辦好事辦實事。人生也應有這種“小的態度和智慧”,從這“小”里,做出大滋味。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篇五
脫貧攻堅路上的“期望”“奮斗”“ 遺憾”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組織部 王子龍
回望脫貧之路,沉淀思緒,思考之中有期望、有奮斗、有遺憾,那份對鄉村的依依深情似山中小溪,在心間汩汩流淌。
期望,鄉村振興的大路上,有更多的貧困戶能夠跟進來、趕上來,更早一天過上好日子和幸福生活。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針對農村地區村居環境差,部分地方人員居住分散,土地資源未能集約利用的實際情況,江蘇徐州提出農民新居計劃,用3年時間,力爭在今年底前實現應集約地區,宅基地占地面積從戶均1.3畝集約為戶均0.3畝,采取試點2個縣,而后全市鋪開的辦法。其中比較典型的方式是農村集約土地資源、平臺運作土地資源、統一規劃鄉村布局、村民集中居住等方式,在較短時間取得了顯著的提升效果,零散的、分散的鄉村布局被整齊、全新的二層庭院取代,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有利于網絡、水、電、氣等入戶,有利于農村生活城市化,提升農民生活和居住品質,這點從已經建成的全國美麗鄉村——高黨鄉、“電商小鎮”——沙集鎮等地的實際考察可見一斑。在農民新居中,每家每戶兩層130多平的房子經過統一設計,配上一個田園小院,別有一番民居風情的美感。考察中,很多同行的黨員發出感嘆,這種方式的確有助于改變農民數千年以來的生活習慣,真真正正把農民的現代文明習慣建立起來了!伴隨著居住地的集中,人流量的加大,居家創業、就地轉移就業人群數量顯著增加,鄉村生活真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嶄新變化,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期待有更多的貧困戶能夠早日擺脫貧困,過上鄉村振興的新生活、好日子。
奮斗,是對脫貧攻堅工作最好的支持,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們都要不負時代地奮斗。星河燦爛、綠水青山,小河里的游魚,溝坎里的蟲鳴……那是曾經的鄉音鄉情,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這些似乎成了夢中的意境。同樣伴隨著的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執政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高,“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在脫貧攻堅路上,農村發展必然要體現農村的特點和風格,比如,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山西之行,“小黃花”形成的“大產業”,“小黃花”變身“搖錢草”;比如,陜西柞水縣金米村的“小木耳、大產業”,電商助力“山貨”俏銷等等。脫貧越是面臨收官,越是要強調產業特色,避免“一呼隆”,避免出現“同質化”現象,越是需要保護好、發展好地方特色的產業,越是需要涌現出更多有品質的“搖錢草”“搖錢花”“搖錢果”“搖錢樹”!一切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美好生活也都是奮斗出來的,農村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鄉村的振興之路,鄉情的匯聚和鄉音的喚醒,這一切的一切從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在黨的領導下,積極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汗水。時光不負追夢人,讓我們在不懈奮斗中,在貧困戶的笑容里,在鄉村的振興中,在鄉音鄉情的回蕩里,邁出我們的腳步,流下我們的汗水,付出我們的奮斗,展現我們的擔當和作為,加油!
遺憾,在舉棋不定之中錯失了深入扶貧一線,見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融入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契機。年初,市委一則通知,請各單位黨員、干部申報參加市級扶貧工作隊。相關文件下達之日,正值疫情防控緊要關口,出于個人家庭和工作轉換原因,幾番猶疑之下,錯失了深入扶貧一線,在脫貧戰場沖鋒陷陣的契機。應該說,能夠參加脫貧攻堅沖鋒之戰、收官之戰,對我還是很具吸引力的,因為一直以來關注“三農”的發展,關注鄉村建設,對農村和農民有著發自內心的素樸情感,但這個機會到底還是眼睜睜從指間溜走。盡管后來的事實表明,報名也未必能得到單位的同意,但還是會有遺憾,未能奔赴一線戰場的遺憾,未能參加貧困殲滅戰的遺憾。也或許正因為有這一遺憾,我更期待能在新的學習中,在深入一線的實地調研中,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通過自身的思考和努力,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若能將個人發展和這個偉大時代、這個偉大國家,和脫貧攻堅這項偉大事業融為一體,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呀!
愿生命所有的期望、奮斗、遺憾,成為不斷進取的源動力,成為植根中國大地、致力時代發展、服務脫貧攻堅事業的新起點。
2020村干部脫貧攻堅承諾書_個人脫貧攻堅承諾書精選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