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芒種屬于什么季節的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那你知道芒種是屬于那個季節嗎?芒種又是什么時候到來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4節氣芒種屬于什么季節的_芒種是在哪個季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是哪個季節的節氣 | 今年芒種是幾月幾號幾點 | 24節氣芒種的名稱含義 |
芒種的傳統習俗 | 芒種前一個節氣是什么 | 節氣芒種后是什么季節 |
芒種南方容易出現春困嗎 | 芒種飲食應注意事項 | 芒種節氣的養生原則 |
芒種下雨有什么說法 | 芒種有哪些水果 | 芒種節氣的習俗煮青梅 |
芒種在農歷上的日期并不固定,為每年五月初一前后,此因農歷是陰陽歷。華北地區有“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后”的說法,這種情況是陰歷算法造成的,芒種在夏季。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圩田好作,五月難過”的農諺體現了在抗災能力極低的舊社會農民對梅雨成災的憂慮。在“樣樣都忙”的芒種之時,防汛抗災工作千萬不可放松。
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糜子急種谷”,糜子是一種生長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種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種,也不超過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種的莊稼。所以華北地區遇到天早無雨,其它作物誤了節氣時,多用它來彌補,同樣能獲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況下,芒種.種糜子時,種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長期長,有可能遭受凍害,因此說“芒種糜子急種谷”。
公歷時間:2021年6月5日 18點51分57秒 星期六
農歷時間:辛丑年四月廿五
到了芒種節氣,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東南季風為我國帶來海洋的水汽,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會最先得到東南季風帶來的水汽,形成豐富的降水,也就成為了我國年降水量最為豐富的地區。
芒種節氣,我國北方地區尚未進入雨季。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是我國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的雨季;而西北地區由于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成為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區。
芒種時節,氣溫如階梯狀上漲,又悶又熱。尤其南方地區,高溫雨水天氣頻繁,空氣濕度大。在華南的福建、兩廣、海南、臺灣等地,6月的氣溫一般都達三十度以上,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
芒種對農耕的意義
這是一個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意義的節氣,它指導著農事耕種。芒種的氣候特征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無論從播種和移栽來講,都是很適宜的。農事耕種以“芒種”這一時節為界,芒種過后,作物播種后的存活率就很低了。所以到了“芒種”,在農業生產上,必須抓緊時間,搶種大春作物,及時移栽水稻。如果再推遲,由于芒種節氣氣溫顯著升高會,使得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然而生長階段卻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最終到了秋天收割的時候,產量必然不高。
芒種,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的意思。在這個時候,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進入 “芒種”時節,氣溫在這個時候就會不斷的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濕度慢慢增大,北京的汛期也到來了。
芒種為5月節。這個芒是指稻麥,麥子到在這個時候開始熟,田野里開始彌漫新麥的清香。水稻過在這個時候則不可種,稻田里也已一片怡人的新綠。
北宋馬永卿在他的筆記《懶真子錄》中辨別說,此時有芒者,麥已熟,是指麥熟可收,稻過在這個時候不可種。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在非常忙碌的芒種節氣這一天,民間也是有很多習俗來慶祝這個農忙的節氣的,比如送花神、煮青梅等。
1、送花神
在古代,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煮梅
有傳說稱煮梅的習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具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但青梅鮮果酸澀,需加工食用,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過于“三國”里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了。
芒種的前一個節氣為,小滿。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到來時,太陽達黃經60度,于每年公歷5月20—22日交節。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小滿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小滿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氣候特征:“小滿江河滿”。另有解釋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種前后種植什么
紅薯
在南方一般像油菜收割了以后會在地里栽種紅薯。在民間還有著農諺“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意思是說在芒種節氣的時候正適合栽種紅薯,而如果等到夏至栽種那就有點晚了。
大豆
夏大豆這個時候栽種也是不晚的。老祖宗還留下了農諺“種豆不怕早,油菜收割麥后有雨趕快搞”,意思是說在油菜、麥子收割了以后,就要及時播種。除了夏大豆以外,像夏花生播種也正當時。
晚稻秧
在南方的水稻是兩季的,而到了芒種節氣的時候就要開始播種晚稻秧了。這樣等到七月份“雙搶”的時候,當早稻收割了以后,就可以馬上插晚稻秧了。不過現在南方種植一季稻的比較多了。
小滿前后種什么
其實比起芒種,小滿適合種植的蔬菜也很多,因為小滿天氣也很適宜,雨水也充足,所以有很多食材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始種植,比如說: 白花菜、小白菜、生菜、夏花菜、高山芹菜、高山萵筍、高山蘿卜、高山胡蘿卜之類的食材都是可以在小滿的時候開始種植的。只不過芒種時是播種的最后時機,人們都想要在最后關頭搶種更多的作物。因此表面看起來,作為農忙時節,芒種比小滿更為重要。
芒種,更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芒種以后是夏至了,也就是夏季,真正的夏天來臨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
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芒種時期已經到了夏天,我們感到昏昏欲睡的現象并非叫作“春困”,而被稱為“夏打盹”。“夏打盹”與春困、秋乏一樣,都是人體對季節變化引起的生理性反應,這與夏季氣溫升高、皮膚血管舒張、排汗增加、腦供血相對減少有關。此時,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我們必須早睡,避免熬夜。特別是年輕人,更應盡量早睡,最好在子時前上床睡覺。子時不睡,陽氣浮動,虛火上攻,容易出現上火癥狀,也會影響到睡眠質量。其次,主張睡到自然醒,切勿賴床。夏季天亮早,人們常常早醒,這是人體陽氣順應自然界陽氣變化的緣故。此時頭腦清晰,精神煥發,狀態最好。若賴床不起,則會影響陽氣升發,反而越睡越累。最后,建議適當午休,靜臥養神。中午氣溫高,室外勞作容易中暑,且午飯后血液集中到胃腸道幫助消化,大腦相對缺血,容易困倦欲眠、注意力不集中,此時不休息而去學習,反而效率低下,也影響下午的精神狀態。因此,午飯后應靜臥養神,有助于更好地恢復體力。
芒種時節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出汗多,消耗大,身體能量透支較快,容易產生疲倦虛乏之感。因此,需要及時補充能量、加強營養。但此時濕熱之氣較盛,濕熱困阻,脾胃功能容易受影響,導致消化能力減弱。
因此我們需要補充能力,也要祛除濕氣,清補運化,酌情而補,是芒種食療的主要思路。對于出汗較多、疲乏、氣短明顯的朋友,可考慮益氣補虛,首選黨參、北芪、淮山等食療平補,不建議擅自服用紅參、人參等“大補”之品,以免上火。而對于時常熬夜,疲倦、口干、眼澀的朋友,可考慮益氣養陰,選用西洋參、沙參、玉竹、枸杞子等煲湯以潤補。而體內濕熱較重,口干口苦、胃脹腹脹、舌苔厚膩的朋友,可先選擇冬瓜、薏仁、茯苓、綠豆、赤小豆、白茅根、雞骨草等煲湯以清利祛濕,待舌苔轉薄后再酌情進補。
1、防中暑
長期處在一個高溫環境或者受到烈日的暴曬,以及在炎熱的天氣下不及時補充水分都很容易中暑,這也是夏天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夏天出門最好避開早上10點至 下午4點,這段時間的陽光最強烈,中暑的可能性較高。如果一定要外出,記得做好防護工作,比如墨鏡、遮陽帽、太陽傘,并涂抹防曬霜等。
2、防熱傷風
普通感冒俗稱傷風,但它發生在夏天時,前面會加個熱字,就是熱傷風。通常是因為身體里面還有熱氣,然后又受到冷風的侵襲而導致的。比如人在大量流汗后或剛洗完澡時毛孔還處在打開的情況下,又直接吹電風扇或空調的冷氣,致身體里的余熱無法及時散發掉,這個時候病毒又侵入體內,隨后就引發感冒了。熱傷風有流鼻涕、打噴嚏、頭痛、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建議夏天空調溫度調的不要過低,與室外溫度相差4℃為宜。“上班族”回到家里不要馬上就開空調,即使開的話,室內也要適時保持通風。
3、防真菌感染
進入芒種后空氣濕度增大了,在濕熱環境中更容易引發因真菌感染的各種皮膚病,如皮膚瘙癢、皮炎、濕疹等。要勤換內衣褲,洗之前可以用沸水浸泡5-10分鐘消毒,加強鍛煉提高抵抗力。外出旅游時更要注意,盡量自帶洗漱用品、毛巾、拖鞋等,定時清洗晾曬鞋子。
4、防心腦血管疾病
據臨床研究表明,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明顯加快,對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的影響。夏天天氣悶熱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的話,會很容易出現因血液濃度上升而誘發的心肌梗塞。誘發心臟病的原因還有很多:焦躁不安、心火旺盛、睡眠質量差等。
5、防空調病
鼻塞、打噴嚏、耳鳴、頭昏、乏力、記憶力減退、四肢肌肉關節酸痛這些都是空調病的癥狀。空氣不流通、空間封閉、室內室外溫差較大這些都會誘發空調病,所以我們要重在預防,盡可能避免患上空調病。開啟空調前先通風一段時間讓新鮮空氣進來,關閉空調后也要再通風一段時間可以讓有害氣體更好地排出室外。
從芒種節氣開始,就進入到高溫多雨的階段了。芒種前后,江淮流域經常會出現一段持續時間較長、陰沉多雨的天氣。此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器物及衣物等容易發霉,人們就把這段時間稱為"霉雨季節”。又因為此時正值江南梅子黃熟之際,所以又被稱為‘‘梅雨天"、“梅雨季節"。“梅雨季節”大約會持續一個月,梅雨開始的日子叫"入梅’’,梅雨結束的曰子叫“出梅”。
按陽歷日子算,入梅的日期大致在6月6日~6月16日之間,出梅大致在7月8日~7月19日之間。有的年份5月時就會入梅,叫作“早梅雨”,最晚在8月初出梅。有的年份梅雨不明顯,這種情況叫作"空梅”。梅雨時間長,雨量就大,就容易造成洪澇災害;梅雨時間短或出現“空梅",就會導致干旱發生。因此,梅雨期到來的早晚,雨期的長短,以及降雨量的多少,對這一地區的農業有直接的影響。
芒種節氣,如果降雨量多、降雨時間長,那也就是梅雨大,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洪澇災害的發生;反之如果梅雨時間短或出現“空梅",這樣的年份往往接下來就會出現干旱災害,而這樣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是不利的。因此,梅雨期到來的早晚、雨期的長短,以及降雨量的多少,都會對這一地區的農業有直接的影響。
當然,不同地區對芒種下雨的說法并不是完全一樣的。比如貴州地區有諺語,“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指的是芒種如果沒有下雨,那么在夏至節氣的時候雨水多。在蘇、皖、川、鄂等地區有“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的農諺,說的是芒種節氣當天降雨了,后面的雨水會很充足。在廣州則有“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的說法,芒種夏至節氣雨水如果少,那當年就雨水少,后期會出現旱情。這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觀察之后經驗的總結,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
芒果
芒果屬于熱帶水果之一,它被稱為熱帶果王。它體內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粗纖維,芒果所含有的維生素A的前體胡蘿卜素成分特別高,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我們常見的有小臺芒、青芒等等。另外提示有些過敏性體質的芒果的葉或汁對過敏體質的人可引起皮炎。
香瓜
香瓜的營養價值可以跟西瓜媲美,它含有豐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多食香瓜,有利于人體心臟和肝臟以及腸道系統的活動,促進內分泌和造血機能。
西瓜
夏令的主要水果之一。西瓜性味甘,寒。入心、胃、膀胱經。功效解暑除煩,生津止渴,利尿降壓。可用于夏天熱盛,汗出傷津,心煩口渴,小便短少。它西瓜還含有豐富鉀鹽,能彌補人體大量流失的體內鉀鹽。
楊梅
楊梅在我國南方盛產,有“果中瑪瑙”之稱。紅色、紫色的楊梅也屬于深色水果,富含花青素這種植物化學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楊梅中有機酸含量豐富,有機酸有一定刺激唾液、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促進礦物質吸收等作用。
在我國,青梅主要生長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澤、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果酸以及維生素C。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鹽漬、制作蜜餞、取汁、熏制、釀酒、制藥等
芒種時節有煮梅的習俗,這一習俗歷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由于梅子味道酸澀,很難直接食用,必須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干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千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里面加人紫蘇。北方產的烏梅在我國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如果在里面加人桂花鹵,然后冰鎮后再飲,則其味更絕。現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餞,如話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大受人們的喜歡。
24節氣芒種屬于什么季節的相關文章:
★ 芒種知識大全
★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 芒種節氣的由來
24節氣芒種屬于什么季節的





上一篇:護士節的話題優秀高中5篇作文
下一篇:關于24節氣芒種飲食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