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優秀作品專欄 > 觀后感 >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

    時間: 燕玲1286 分享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

      近日,關于《后浪》視頻刷屏了,無數人看完沉默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

      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一)

      5月3日晚,《后浪》在朋友圈刷屏,這是B站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用老一輩的口吻向年輕的人們表達了前輩的羨慕,贊美和鼓勵。

      5月4日,朋友圈又被海量的《后浪》解讀討論文章再次刷屏,一夜之間,互聯網就被分成了“前浪”和“后浪”兩大陣營,掀起了一場有關“年輕人”的大討論。

      然而,作為這場大討論的主角年輕人,卻反應平淡。朋友圈絕大部的轉發,是60后的鼓勵贊美、70后的討論解讀、80后的嘲弄諷刺。而作為主角的90后00后,他們冷眼淡定地看著這些激動的老家伙們,絕少轉發,并表示疑問,你們在干什么?我們有那么好么?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老藝術家何冰老師聲音鏗鏘,眼里有光,滿腔真摯。年輕人們卻靜靜地看著這個自嗨的大爺,將本該由自己表達的東西,替他們表達了。

      在這場情緒盛宴中,年輕人是缺席的,相比這些激動人心的贊美,遙遠的榮耀,他們更關心眼前的考試、畢業、找工作、付房租,還房貸,擔心成為前浪的韭菜,那些緊緊壓在他們頭上的東西,反而更有現實感。

      后浪反應平平,前浪們卻激動人心。這大概就是典型的“刻奇”現象了。

      “刻奇”是什么?

      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這樣形象解釋什么是“刻奇”:

      當看見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刻奇”引起了兩行“前后緊密相連”的熱淚:第一行:看見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

      昆德拉接著強調:“第二種眼淚使“刻奇”更加“刻奇”。

      “刻奇”就是一種自我感動,并且“刻奇”分成不同的層級,從低到高分別為:

      自我感動;難以自持的自我感動;與別人一同分享的自我感動;因為意識到此時正在與別人一同感動,感動越發加倍;滔滔不絕的洶涌感動最終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體驗感動也就是體驗崇高;當感動被賦予崇高的意義之后,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誰要是不加入進來一起感動,就是居心叵測。

      刻奇是一種自我愚弄與麻痹。《后浪》演講引發第一層的自我感動,難以自持的感動讓前浪們必須在朋友圈分享這種感動,分享后體會著大家共同的感動,這種刻奇心理,大概已經進入了第三層。

      后浪們并不買賬,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情緒。B站一位up主基于演講,創作了一部《bilibili獻給爺一代的演講《前浪》》,用同樣的文字,同樣的聲音,但配上不一樣的配圖,用表情包和搞笑視頻,生生將《后浪》演講的情緒解構,表達了另一種不一樣的情緒,他們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和精神,才更B站味,更年輕人。

      做好自己,放棄那些無謂的感動。不要再去管后浪了,讓他們自己去玩出自己世界吧。

      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二)

      五四青年節之際,Bilibili網站發布了一個“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后浪》。“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對年輕人的羨慕、點贊、致敬,引發廣泛討論。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發”,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曾幾何時,一些人對年輕人“看不慣”,覺得他們“不著調”,有的甚至給年輕人打上“墮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標簽,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實際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會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擔起屬于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新冠疫情肆虐之際,4萬多名援鄂醫務人員中,有1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難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們稱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為抗疫戰場上的白衣天使,成為危難當中的真心英雄,成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精神的踐行者。有人感慨地說,疫情中發現90后、00后突然長大了。其實,不是他們突然長大了,而是很多人對他們缺乏足夠了解,疫情中的“現場直播”糾正了固有的偏見。

      這也說明,不論時代怎樣變化,精忠報國、經世濟民、舍身忘我、九死無悔等根植于中華兒女血脈中的精神基因終將代代賡續。這還說明,青年人個性的舒展,往往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離經叛道”,嘟嘴賣萌、搞怪夸張,也并不影響他們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一些年長者對青年一代的思維方式、行為表現“看不慣”,有愛之切責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學和客觀。反之,一些年輕人習慣于對年長者不耐煩,覺得他們老土、落伍,實際上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傳統價值觀的固守正是支撐社會向前的精神元氣,永遠不會過時。這種各自的固執即是“代際沖突”產生的根源。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在她的《代溝》一書中擔憂于“年輕人和年老人隔著一條深溝在互相望著……”當今,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代際沖突”的存在恰恰說明時代正在發生著偉大變革,我們要做的就是揚其長避其短,努力達到和諧發展的新境界。

      《后浪》的特點就在于以欣賞的眼光去解讀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以贊美的態度去理解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以誠懇的致敬去嘗試與年輕人談心溝通,以時代的變化為年輕人加油鼓勁。期待這種真誠談心能夠增進兩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互相尊重,促成“青絲與白發共勉、春華與秋實交輝”,推動前浪、后浪在時代的長河中惺惺相惜、美美與共,共同乘風破浪。

      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三)

      你看好中國的年輕一代嗎?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今日之年輕一代,必將肩負起明日之中國。

      何冰老師這段給年輕一代的演講,感人肺腑: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很多人,從小就可以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干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

      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贊美與鼓勵。

      向你們的大氣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更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有一天我發現,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生活,你們也在啟發我們,怎樣去更好的生活。

      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

      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音樂,電影所表現的青春就不再是憂傷,迷茫,而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

      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涌的河流!”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奔涌吧后浪,成為自信且被認可的新一代。愿吾輩自強,不負韶華,不枉此生!

      中國的年輕一代,從來就沒有折過腰。

      當民族危難之時,他們永遠是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梁。

      知乎博主@geminizuo說過這樣一段話:

      “70后,被譽為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一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自百萬大軍渡長江以來第一次在江岸集結了近百萬軍隊,這次不是渡江,是搶險,這批泡在水里,睡在泥里的最可愛的人,他們是70后!

      80后,被譽為垮掉的一代 ,貪圖享樂。

      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搶進災區的工程人和軍隊,幾天幾夜不睡覺,冒著余震、塌方的危險重建交通,轉移傷員,他們是80后!

      90后,被譽為非主流的一代,沒有責任感。

      2020年,新冠疫情,醫務工作者、社區保安、警察公安,冒著感染的風險成為共和國之盾,他們中的大部分,是90后!

      我相信在下一次國家危難之際,在需要00后的時候,他們也能夠放下安逸,成為民族的驕傲。

      而我們現在努力拼搏的一切,不就是為了10后能有更安逸,更舒適的成長環境嗎?”

      年輕一代,是值得期待和尊重的一代。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在疫情面前,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擔當、責任、堅強、奉獻、信念、勇氣、樂觀和成長。

      15歲的趙珺延,在疫情發生之初,只身一人,從國外帶回1.5萬只口罩,無償捐給醫院,他說:

      “我是中國人,這個困難時刻,盡我所能為國家出點力,我義不容辭!”

      20歲的劉家怡,隨廣東醫療隊馳援湖北,去到武漢方艙醫院投入到高強度的戰疫現場,她說: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

      19歲的徐卓立,是建筑學院的大一學生,他跟爸爸一起參加了雷神山醫院建設,他說:

      “為防疫工作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沒有什么值得說的”。

      23歲的朱海秀,是廣東醫療隊馳援漢口醫院的一員,電視臺請她在鏡頭前和爸媽報平安時,她害怕自己會哭拒絕了,她說: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了。”

      他們在家,也不過還是和父母撒嬌的孩子。

      但國家有困難時,他們成為我們最信賴的人,為我們撐起一片天,成為我們的驕傲。

      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四)

      疫情之下的勞動節,以為就在平淡中過去,然而B站的《后浪》,注定要撩起人們的爭論,制造一波話題漩渦。

      5月3日晚,B站聯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等發布“獻給新一代的演講”的視頻《后浪》,應景五四青年節。該視頻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演講,講述老一輩對年輕一代的鼓勵、羨慕、希望、憧憬。

      視頻中,何冰飽含深情,關愛中有鼓勵,羨慕中有期望,再加上跌宕激昂的配文,非常容易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共鳴。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段還不到4分鐘的視頻很快就刷屏社交網絡,無論是在朋友圈,還是微博中,總有一兩個人轉發該條視頻。截止到5月5日下午2點多,《后浪》的站內播放量已經達到一千多萬,點贊數量已經達到了127萬。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后浪》描述的年輕人如此的朝氣蓬勃,如此的積極向上。而事實上,本屆的“后浪”并不特別,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煩惱。

      作為普通人,80后的一代,錯過了福利分房和包分配,90則需要面對遙不可及的高房價,千禧年之后的一代,雖然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但多數分不清哪些是現實,哪些是網絡,就像當年的《盜夢空間》一樣。

      總會有人或必然,或偶然的抓住機遇,實現躍升,而這樣的人只是幸運的少數。更多的人,注定要在工廠流水線上度過一生,在網約車上來回奔波,在送外賣的顛簸中消磨青春。

      《后浪》乍一看,很提氣,很舒服,很爽,而年輕人的“三重門”,70后們走過,80后們也走過,新的“后浪”們,大部分人難以避免這樣的宿命,在這個過程的消磨中,當年的意氣風發,又能夠剩下多少?

      殘酷現實“三重門”

      現實永遠比憧憬殘酷,所謂的“后浪”們,面臨的第一重門,就是就業。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高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即使在正常年份,就業壓力也非同一般。

      而今年,在疫情之下,到目前為止真正實現就業,草簽合同的畢業生又有多少呢?有數據顯示,目前大概有一半的應屆畢業生,還沒有找到工作。

      當年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現在早就沒人提了。20年前的千禧年,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是95萬人,2001年,則達到104萬,以后逐年遞增。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匹配則沒有相應跟上,社會消化不了這么多的年輕人。

      這就是現實,當象牙塔中的“后浪”們,還扭扭捏捏、風花雪月的時候,現實就已經猛抽了一個耳光,然后在懵懂之后,面對社會大潮,依然不知所措。高校年輕人的生存空間,就在日復一日的擴招中,已經變得非常狹窄了。

      第二重門,則更為殘酷。

      有人估計,最近200年技術的積累和提升,遠遠超過過去2000年積累的總和。古代有作坊,工人在里面養蠶織布,工業化時代也是需要工人電焊、裁布、操作車床,歸根結底,都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人”來操作。

      但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人靠數量來堆砌了,一個人可以操作一個工廠,一個人可以輸入代碼讓整條生產鏈井然有序。比如寶鋼在湛江的板材生產線,偌大的工廠看不到幾個人,微機控制室員工從來沒有坐滿過,一切都是自動化的。

      有人憧憬未來的智能化,認為未來的生活一切都很美好,然而你就能確定,你就是《北京折疊》中,時間最多的那一撥人?更大的可能恰恰相反,你得到的時間,最為奢侈而可憐。

      從未來回到現實, 2019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15歲~60歲)達到9.8億,其中農民工就達到1.6億,大多數農名工因為收入微薄,會選擇來到城市工廠打工。

      別說什么《勞動法》,一天做10個小時以上的人比比皆是,在機器面前流血流汗。解決溫飽問題之后,中年人省下錢寄回家,給留守兒童用作生活費,青壯年則拿著工資下班消遣,沖刷疲憊的靈魂。

      這是《后浪》的折疊面,這是現實的一面。

      即便你能有份可堪溫飽的工作,但你仍然需要面臨娶妻生子的門檻,繞不開的房價,是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

      何冰可以飽含深情的羨慕《后浪》中的年輕人,然而房價卻可以壓垮他們當中大部分人的脊梁,負重前行才是常態,作為普通人,你有得選擇嗎?

      當然,你可以說,房子不是人生的全部,但你生命中的婚姻需要房子做錨點,你的孩子需要房子帶來教育,你的家庭需要房子得以生存和維系,而這所有的前提,都需要挨上房價的一刀。不用躲,因為縮頭是一刀,挺頭也是一刀!

      “后浪”們,只配996

      憧憬中,“后浪”們可以有自己的愛好,堅持自己的熱愛,甚至轉變成自己的事業。而現實是如果你迷茫,考個公務員吧,如果你受不了苦,考個公務員吧,如果你畏懼社會,考個公務員吧,如果你看不清未來,那唯一的答案,還是考個公務員吧。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有接近150萬人報考公務員,這個數據在2002年的時候僅僅只有6萬。這就是你們的事業?這就是“后浪”們的理想?這就是何冰所羨慕的朝氣蓬勃的一代?

      為什么“后浪”們求穩?拼搏的勁頭哪去了?真正的原因是:不管什么后浪,都會成為社畜!

      走出大學參加工作和在象牙塔里,感受的世界是根本不同的。在校生看《奔涌吧,后浪》,可能會很受鼓舞,以為世界真的是自己的,或者即將屬于自己,那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和“世界”還很遙遠。

      前幾天在微博上向高曉松發“公開信”的一位今年要畢業的武漢大學學生,代表的則是看到真實世界的人。到現在為止,他工作還沒有著落;生活拮據,到超市買點吃的都要精打細算使用購物券,他不僅感嘆:我們這樣的青年,還有資格談“詩與遠方”嗎?

      他正處在成為“社畜”的臨界點上,還沒有清晰地認識到,即便自己找到不錯的工作,接下來也不過是一種沒日沒夜的“996”式的勞作。“社畜”一次來自日語,是在職場上辛苦打拼年輕人的自嘲: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

      前兩年,馬云說過一段充滿爭議的話,他認為,在阿里“996”是一種“福報”,因為同樣辛苦,在阿里能夠掙到更多錢。換一個角度看,馬云說的其實是大實話。尤其是對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有一個地方能夠“996”,就算是好運氣了。

      “社畜”可以被看作是“奔涌”的反面,“前浪”一直沒有坦白,這其實就是現實。在任何一個國家,年輕人畢業都要踏入社會,那一刻就是“不再年輕”的開始,那一刻才真正認識到世界的冷酷一面,他們會明白,這世界終究還是“前浪們”的,那些給他們發offer或者掌握他們職場命運的家伙。何冰說,羨慕“后浪”擁有“選擇的權利”,他們真的有嗎?

      今年正好是一個整數年,疫情造成的各種“停擺”,讓人們忽視了這個年份的代際意義:80年出生的人,已經到了40歲的“不惑”之年,作為新勢力的90后,最大的已經“而立”,即便是00后,也到了20歲這個公認的“成年”階段了。

      認清現實吧,你只配996,并且,要感到幸福才對!

      殘酷中有希望

      在標榜獻給年輕人的B站《后浪》中的新一代們,有他們的困境與不滿,比如房子、戶口、日漸固化的階層、“996”、權利貧困……然后《后浪》對此卻只字未提。這是“前浪”對“后浪”的善意安慰,還是“前浪”的自我欺騙或者有意無視?

      視頻中的《后浪》,其實根本代表不了大多數的年輕人。小資情懷只屬于少數人,更多的“后浪”,只能在現實中負重前行。

      或許根本沒有后浪前浪,只有一群一群為了生活而打拼,被歷史洪流裹挾向前的年輕人們。他們沒有力量奔涌,只能耗盡所有力氣向前,連滾帶爬。

      有一種消費主義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選擇越豐富、越多元、越自由。當然,消費領域的選擇,與政治學概念的選擇從來就不是正相關關系,相反,看似豐富,實則貧困的一代,人們往往會將全部熱情投擲于消費,消費主義反而獲得一種畸形的發達。

      所以,有人認為,與其說《后浪》是在致敬真正追求獨立自由、保持個性并面向社會的青年,不是說是向消費與享樂的一小部分“后浪”們的諂媚。

      “后浪”代表不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中國年輕人不只是B站上的二次元年輕人,它也包括這次疫情中勇敢走上前線的年輕人,包括始終為弱者鼓與呼的年輕人,包括敢于挑戰權威的年輕人,包括在流水線上艱難謀生的年輕人,包括精致利己主義的年輕人,包括非我族類的年輕人……

      在同一條奔涌的河流里,有不同的后浪在奔涌。有夢想,執著地追求美好事物,努力開拓自己生命的邊界,就是年輕的樣子。一種解決迷茫的答案是,呼吁當下年輕人多關心自己和身邊人的生存,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

      面對疫情的堅持,面對困境的堅守,面對難題的奮斗,這就是中國“后浪”的樣子。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依稀中看見希望,現實中永不言敗,才能跌跌撞撞向前。

      因為,“后浪”們,沒有退路!

      青年宣言片《后浪》觀后感(五)

      2020年5月3日17:00點,央視在《新聞聯播》前播出了B站青年宣言片《后浪》,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走上舞臺,聲情并茂的告訴著不停奔涌的“后浪”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五四青年節,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停下來仔細思考的一天,因為我們正在改變這個世界!

      不出門足以知天下事

      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這只是一句空話,而現在只需通過手里的智能終端,便能知道全世界同一時刻正發生著什么!

      “人類積攢了幾干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這樣的世界多好!

      遠隔千里的父母和孩子,能夠每天都視頻聯絡,說著家長里短;

      每一天都會有的新的靈感和光芒,照耀著天空,讓生活更加美好;

      選擇的權利

      我們堅持讀書是為了什么?

      為了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選擇!

      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最好的事物便是,我們能夠,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這樣多好,因為興趣,因為自在,所以我們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感恩“前浪”

      我想大部分和我一樣的年輕人的父母們,都能用這句話,來概括:

      “他們這代人很苦,小時候挨餓,中年挨窮,晚年挨罵!”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茁壯成長著,所以父母們對我們期許,希望我們過得好,所以有時會告誡我們一些,

      以前適用,現在卻有些笨拙的方式,該這樣做,該那樣做!

      但其實,祖國繁茂,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的未來已經遠遠超乎你們的想象,所以,我們會聽著父母的建議,但按著自己的方式負重前行

      未來該由“我們”來照顧“你們”了!


    ​相關文章:

    1.2020《后浪》演講視頻觀后感優秀范文10篇

    2.2020《后浪》演講視頻觀后感優秀范文10篇(2)

    3.2020《后浪》演講視頻觀后感優秀范文10篇(3)

    4.感動中國2020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5.后浪觀后感心得體會范文10篇

    3993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720lu国产刺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 在线观看日韩电影|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火车上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天天操夜夜操免费视频|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av|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中文字日本乱码|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女人双腿搬开让男人桶|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福利视频网站导航|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中文天堂在线www| 男女啪啪免费体验区| 国产高清视频网站|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偷人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肉体片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电影播放 |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