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0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作文精選5篇
關于2020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作文精選5篇
疫情之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逆行的身影,令人感觸良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一)
逆行時無畏,歸來時無恙。2020年4月2日,昆醫大附二院第二批援助湖北護理醫療隊20名隊員順利結束在花之城豪生國際大酒店的14天休養,在昆明醫科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楊海君,醫院黨政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迎接下,返回醫院與家人們團聚。
新冠疫情發生后,昆醫大附二院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和“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略目標,聞令而動,充分發揮醫務人員中堅力量的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學校黨委的統一部署,迅速反映,共派出四批醫療隊整100人援助湖北,是云南省援助湖北醫療隊中派出隊員最多的一家醫療單位。
醫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對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們的關心和關愛。2月19日,醫院建立聯系關心援鄂醫療隊員家屬相關制度,把醫院對隊員們和家屬的關心落到實處,切實為馳援湖北醫護人員做好后方家庭相關保障工作,當好支援湖北一線醫務人員的“娘家人”。3月23日,醫院黨委下發《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關于做好援助湖北醫療隊員返回后相關工作的通知》,根據要求,隊員休養期間,醫院通過隊員們的“心愿書單”及時采購圖書組織隊員開展讀書活動,在隊員中開展系列心理調適活動、開展“講抗疫故事,話醫者初心”主題活動、開展“我想對英雄說句心里話”主題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動豐富隊員們的生活;為隊員們繼續暢通服務通道,做好隊員和家屬的后勤保障服務;落實好一線醫務人員的相關政策,全力做好援助湖北醫療隊員返回后的相關工作。近日,醫院下發《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關于做好援助湖北醫療隊員休養期滿有關工作的通知》,對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100名隊員休養結束后返回接送、帶薪休假、歡迎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評優表彰、榜樣示范宣傳教育等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
跑贏了時間,戰勝了病魔。醫院第二批援助湖北護理醫療隊于2月4日中午準時出發,勇敢逆行湖北,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為戰場,投身于抗擊新冠疫情的一線戰場。奮戰了一個多月后,他們履行了出發前的錚錚誓言,在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戰勝了病魔圓滿完成方艙醫院的醫療救治任務,在完成休養后,無一人感染全員精神飽滿回到家人懷抱。
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里,他們秉承愛崗敬業、甘于奉獻、關愛病患、精益求精的職業操守,展現出白衣天使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用責任心、同情心、愛心、細心、耐心淬煉健康體魄、凈化潔凈心靈,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地詮釋了白衣戰士銳意進取、維護健康的大愛擔當。為了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細微變化防微杜漸,他們練就“順風耳”“飛毛腿”“金睛眼”。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們帶領患者跳民族舞、打八段錦、唱云南民歌……既為患者安排一日三餐、檢測體征、采集拭子,又為患者關燈蓋被、逗樂解悶、調適心理……他們夜以繼日,顧不上疲倦,一直用責任心前行,用同情心感受,用愛心堅守,用耐心、細心工作,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答卷,用家國情懷架起了滇鄂“同心橋”。他們優質的護理服務得到患者的點贊,他們優秀的工作作風得到各級部門的認可,被國家衛健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表彰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同在花之城進行休養的醫院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們唱起了“我們,在你身邊”為第一批回家的20名隊員送行,最后大家齊唱“朋友”,高亢悠揚的歌聲回響在花之城的上空,這是深厚的戰友情,更是亮麗的二院景。回到醫院后,迎接隊員們的是熱烈的歡迎人群和醫院精心準備的禮物。
你們白衣執甲,大愛無疆;我們衷心感謝,以您為榮!
醫院第一、三、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80名隊員也將于4月3日和6日結束休養回家。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二)
春寒料峭出征時
你們是最美麗的“逆行者”
草長鶯飛凱旋日
你們是最亮麗的“風景線”
4月3日上午11時10分
豐縣人民醫院24名馳援武漢醫務人員
結束在徐州休養
平安返回豐縣!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三)
所謂習慣,是之于生活中最平常的存在;早起的一杯溫水,是習慣;睡前的一杯牛奶,是習慣;疫情面前,他們始終沖在第一線,亦是習慣。他們不是別人,他們是醫務工作者、是工作人員,是我們的守護神,是最美的逆行者。
舍身取義化身“守護神”,情義深責任重。是什么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線?是什么讓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放棄與家人的團聚,請愿前往一線支援武漢?是為了千千萬萬家庭的安康,為了確保病患得到及時的收治,于是他們轉身逆流而上,不是朝著家的燈光,而是背離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飯的飯桌,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榻。看著一封封按滿紅手印的請愿書,他們說“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他們說“我是教授,我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我是共產黨員,我要沖鋒在前”。不覺中,早已淚目,疫情面前,他們選擇不放假、不離城、不退縮,他們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自己的青春挽救別人的生命,為我們構筑起一道牢不可破防控疫情的銅墻鐵壁。在此,愿廣大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保護好自己,我們等你們回家!
精準監控成為“保衛神”,措施全應對穩。疫情爆發以來,各地緊急響應,截至25日21時,除尚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例的西藏外,所有發現新型肺炎病例的省份均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多地衛生系統、公安系統全部取消休假,全員在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時刻堅守崗位,帶班值班,做好應對處置準備。各基層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以村民小組為戰區,包組連戶、責任到人,做到“宣傳家喻戶曉、排查精準到人、監測各家隔離、村口份分兵把守、情況每日一報”,一系列的措施快、準、穩,有條不紊的緩解了群眾的緊張情緒。唯愿在眾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盡早戰勝疫情。
眾志成城全民“鼓勵神”,同命運共風雨。隨著疫情的態勢不斷嚴峻,眾多防護物資,如:護目鏡、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防護服、手術衣、防護面罩等出現了嚴重短缺的現象。就連醫院,也已經不能滿足病患的需求。武漢市蔡甸區,一座嶄新的“小湯山”——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在拔地而起,無數建筑工人和前線的醫護人員一起奮戰,爭分奪秒筑建起一道道抗擊病魔的醫護城墻。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醫用防護品生產線,也馬力全開、春節不休息,盡最大所能為一線奮斗的戰士們提供最有力的物資保障。在接到武漢的緊急救援后,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也在源源不斷的運往武漢。希望所有的群眾們高度重視,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好他人,我們共同努力,戰勝病毒!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英雄,災難面前,他們毅然逆向前行,不畏生死,他們當之無愧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愿英雄早日歸來。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四)
2020年的春節注定不平凡,注定讓人難以遺忘,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肺炎的重災區是武漢,多少人想逃離這個肺炎之地,而有這么一群人放棄休假時間,放棄與親人團聚時刻,毅然決然的踏上離鄉之旅,與別人背道而行,來到疫情的最前線,他們不為功名利祿,不計生死,不畏辛勞,只為心中的那一份責任與擔當,為我們守衛著一方凈土。他們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但醫務人員、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離鄉的車,他們有的還來不及跟家里人告別,甚至有的都沒見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們給我們留下的背影是堅毅,是無悔,是抗“疫”勝利的信念!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先生,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的說:“把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后,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安全的志,始終未變。他的出現安撫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鐘南山先生還有很多醫護人員,為了方便穿戴防護服,她們剪下了長頭發;重癥隔離病房的護士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最小的剛滿20歲,即使因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出了一身汗,悶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堅持為患者治療;即使他們明白自己可能會被傳染,也要用盡自己全力為患者治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病毒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最后一道防線。當看到這些穿著防護服,戴著防護口罩的護士們走出隔離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臉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們,與逆行在前線的他們,雖然我們在不同處,但我們的心要團結一致,我們在遠方,盡自己所能,可以為他們做到的,盡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護生命;眾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讓我們一起把病毒戰勝之后,再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五)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挺英雄之傲骨,迎凜冽之寒風,集全國之創力,謀中華之復興。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終會筑成堅不可摧的長城。
2019年的告別之際,歌舞升平,在繁榮之下,一場戰爭即將打響。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武漢,到長江,再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地席卷全國。綿延千千萬萬里的戰線,醫院里的徹夜燈火通明,無不成為這場戰爭的見證。但是,你看到了嗎?在這里,在那里,在每個地方,到處都有逆行的身影。他們是不是無兒無女,他們是不是窮途末路,他們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已經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們只是平凡人,同千千萬萬的大眾一樣,但他們又不平凡,他們是戰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為他們不害怕,而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到底是什么,支持著他們的精神支柱,是責任,是勇氣,是理想,更是信念。他們前仆后繼,只為對得起心中那份大愛天下的心。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趕到抗疫最前線,17年前的那句“把重癥患者都轉移到我這里來”時至今日都是那么的震懾人心。無數的共產黨員舍生忘死,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政府審時度勢,計劃國家的發展,大到每一個省市,小到每一個家庭,無不發出“武漢加油”的壯語。
是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我看到了,一個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民族,一個同仇敵愾,團結戰斗的民族,一個充滿希望,迅速崛起的國度,我大中華的復興勢不可擋。我看到的,一條巨龍,在世界的東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騰飛。
中華復興的道路,并不一帆風順,但五千年之悠久歷史,無數次化解的災難,足以給我們信心。我們攜手,共渡這艱難困苦,然后,去奔跑,去擁抱,那2020年最美的春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