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精選5則
2020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精選5則
4月7日,我市6位援鄂醫療隊隊員代表在新聞發布會上分享奮戰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并獲贈記錄57位最美逆行者大醫精誠的《你摘掉口罩的樣子很美》紀念相冊。下面給大家分享2020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精選.歡迎閱讀!
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1】
銀英: ECMO團隊創造多個全國第一
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副隊長、市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今年43歲的張銀英講述了我市的危重癥救治團隊——中山的最硬核ECMO團隊在荊州開展對新冠疫情危重癥患者醫療救治的故事。
中山市支援湖北荊州ECMO救治醫療隊一行9人,在湖北荊州的30多天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團隊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按照前方指揮部及各級領導指示,在廖小卒隊長的帶領下,與廣東醫療隊、荊州醫護同行和后方技術團隊緊密配合,共同研判患者病情,細致護理,總結經驗,出色完成多項工作任務,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3月15日,在經過團隊多次模擬演練后,僅用10秒,就完成了新冠疫情患者ECMO換膜操作,打破了團隊之前保持的16秒記錄。在本次的危重癥新冠疫情患者的救治中,ECMO團隊多次獲得廣東省前線指揮部表揚,取得的成果已經被廣東醫療隊列為重要亮點,這個團隊也被中央電視臺稱為“阻擋死神的戰士”。
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2】
唐新鳳:醫療隊員成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
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黃圃醫院主管護師,今年34歲的唐新鳳講述了在松滋、荊州護理新冠疫情患者的故事。她表示,剛到新冠疫情重癥病房的時候,每天面對著有基礎病的重癥患者,病情變化非常快。
唐新鳳說,中山醫療隊與肇慶醫療隊、廣藥附一醫療隊組成駐松滋廣東醫療隊,一起排班,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科室,但是經過幾天的磨合,大家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環境,配合非常默契,每天忙而有序地開展著各項護理工作及病區內的保潔和管理工作。在陌生的戰場上大家互相“取暖”,互相鼓勵。隊友之間也是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信任,成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在廣東醫療隊和當地醫護人員的全力配合下,很多患者從重癥病房轉出到普通病區,再轉到隔離觀察區。看著病人一天天減少,疫情一步步得到控制,每個醫療隊員的內心都興奮不已。
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3】
袁小玲:中山醫療隊創造“松滋速度”
中山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今年58歲的袁小玲講述了他們這支醫療隊在松滋、荊州開展醫療救治的故事。
袁小玲介紹,在松滋抗疫前線,她帶領著隊員們和疫情賽跑,和時間賽跑。在短短幾天內將外科普通病區改造成一個符合院感標準的新冠疫情重癥救治中心,開始收治危重病人,他們創造了“松滋速度”。在廣東省前線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松滋取得了荊州各縣市區中最早實現四個集中、第二個雙清零城市、醫務人員零感染、開展工作后無新冠患者死亡的好成績。中山醫療隊創造的“松滋模式”獲迅速推廣,得到廣東省前線指揮部的肯定。
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4】
郭美鳳:與患者相約來年武大賞櫻
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副隊長、三鄉醫院主管護師,今年39歲的郭美鳳講述了在武漢方艙醫院里護理新冠疫情患者的故事。她表示,武漢方艙醫院收治的都是新冠疫情輕癥患者,護理組實施的是責任制整體護理,2名護士分管2個區域56張床位,主要工作是評估觀察患者病情,為患者測量和記錄生命體征、發放藥品、食物及物資,清潔消毒更換床單、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等。
郭美鳳說,由于穿脫防護服要消耗不少時間,上班期間只能盡量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這對身體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驗。而每次進艙后呼吸困難的不適、防護用品擠壓臉部的疼痛也時刻提醒自己: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因此她們都分外小心,工作上一絲不茍。她們和患者們有個美好的約定,待到來年櫻花爛漫時,她們卸下所有的防護,攜手去體驗江城所有的美好,去武大細賞櫻花……
援鄂英雄講述抗疫故事【5】
周再生:踐行醫者仁心使命
55歲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周再生是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他講述了帶領第一批醫療隊在武漢開展醫療救治的故事。
周再生帶領中山醫療隊,在相對簡陋而艱苦的醫療條件下,克服惡劣天氣、長時間工作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和體力消耗,以及防護物資時有短缺等各種實際困難,團結奮戰,與來自廣東省20個地市的醫療隊緊密合作,面對全新的方艙醫院管理模式和特殊的傳染性極強的疾病,面對1000多名輕癥和普通型新冠疫情患者,逐步優化各種醫療流程,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創新的方艙醫院病人管理模式,贏得患者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