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疫錄》觀后感_看《中國戰疫錄》有感5篇(2)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_看《中國戰疫錄》有感5篇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4
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
——題記
再漫長的黑夜也抵擋不住黎明的曙光;再猛烈的風雨阻擋不了快樂的陽光;再嚴重的疫情壓垮不了中華兒女。被肺炎陰霾遮蓋的天空,就快要亮了。
天將明,我們選擇希望,逆風而行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 文亮先生,成為新型病毒的第一個“吹哨人”。在工作中不幸被感染后,他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希望早日恢復。但不幸的是,2月7日凌晨2:58,李 文亮醫生經搶救無效去世,她的父母也都感染住院,而妻子正身懷六甲。他是為眾人報薪者,用生命為我們放哨預警。懷著不放棄,不拋棄,不躲避。我們困難不懼,選擇希望,逆風而行,不停抵抗,背后的紅色就是我們的力量。
天將明,我們齊心協力,萬眾一心
1月18號晚,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掛帥,抗擊過非典的他古稀之年請纓再赴一線?!鞍阎夭』颊叨妓偷轿疫@里來。”“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城市,大家全國幫忙是能夠過關的!”他挺拔的身姿,堅毅的眼神,有力的話語成為最有效的強心劑。在他的帶領下,千千萬萬的醫生投入到了抗疫的前線工作中,無數的人民群眾也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齊心協力同呼吸共命運,攜手并肩把愛傳遞,萬眾一心鑄成銅墻鐵壁。
天將明,我們風雨同舟,絕不退后
90后王越醫生懷胎兩個月依然奮戰在一線,90后醫生倒在抗疫一線,90后男醫生為早產兒做袋鼠護理……無數新聞報道震撼著我們的心。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
多少年輕的生命力不斷地申請出戰,無數的“孩子”迅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白衣天使。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不離不棄,同舟共濟,我們在一起,攜手努力向前。
在疫情面前,我們不只是孩子。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同螢火蟲一般,也能在黑暗發一點光。因此,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需要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仍站在偉大祖國的土地上,不久后陰霾就將消失,希望的路口,希望和悲傷不再延續。
天將明,讓我們一起團結,為勝利而執著,穿越屏障,邁向信念與希望。這片愛的天空下,燦爛的陽光會將希望和陽光撒向遠方。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5
本已是19年歲末,我滿懷著期待回家。新年前夕,一片熱鬧景象,從同學口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我不以為然,依然沉浸在對新年的憧憬中…
但事情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簡單。沒過幾天,病毒大規模爆發,武漢也成了一座“疫城”,一時間全國上下陷入了恐慌。與此同時,中東動蕩局勢加劇,非洲發生嚴重蝗災。這時的我在心里默問自己:“2020還會好嗎?”
1918的一天,梁濟老先生問兒子梁簌溟,這個世界會好嗎?還沒等到答案的他留下萬字遺書后投水自盡。那時的中國,國將不國,梁濟老先生對國家前途有擔憂,但更多的是希望。在民族危亡之際,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國度,沒有退縮。亡族滅種是不可能的!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軍民奮起抵抗,從戰略防御到大反攻,十四年的艱苦歷程,千萬人的生命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但,我們沒有失敗!是啊,即使是在危難時刻,我們的民族依舊屹立不倒,現在我們又怎能不自信呢?
戰時有千萬熱血兒郎抗戰,疫時有億萬人民眾志成城。疫情爆發,鐘南山院士第一時間趕往疫區展開工作,全國各地的醫院組成醫療隊趕往災區,社會各界的捐助也來到災區。那些日夜不眠,整日穿著防化服尿不濕的醫護人員讓人感到心痛。但,這些最美的逆行者沖在了最前面,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對工作的盡職盡責更今人敬佩。
武漢一直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抗戰時這里飽受戰火的摧殘,她沒有倒下,我相信疫情之中,有億萬華夏兒女在背后支持著她,她依然能夠屹立不倒。武漢,這里有著美麗的櫻花,令人心動的武漢大學,有充滿生機的碼頭輪渡,有美味可口的熱干面……我相信武漢會好起來,會有更多的人來欣賞你的美。
看著窗外的綠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心中的疑惑也已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