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優秀作品專欄 > 隨筆寫作 >

    抗擊疫情的一些感人故事_疫情面前感人事跡素材

    時間: 華燕21189 分享

      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人人都不一樣,但我卻想做一個能為國奉獻的人。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肆虐的當下,疫情是一面鏡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抗擊疫情的一些感人故事,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抗擊疫情的一些感人故事_疫情面前感人事跡素材

      【一線抗疫群英譜】掛職黃石市中醫醫院的江蘇醫師姚欣——“人民呼喚,就會堅持到底”

      “作為江蘇醫療隊中繼續堅守疫情一線的人員,我們要為疫情‘兜底’。人民呼喚,就會堅持到底。”掛職黃石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的姚欣(見圖,前排左三。資料照片)說,他剛剛結束10個小時的工作。這幾天,該院歸攏收治黃石市內其他醫院轉來的18名新冠疫情相關患者,包括兩名危重癥患者。

      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姚欣,已在黃石這家傳染病醫院戰斗了40余天。據了解,該院被稱為當地的“小湯山”,疫情期間收治了黃石市大部分新冠疫情確診病例。之前收治的234名新冠疫情確診患者,絕大多數已康復出院。

      患者基數多、病情重,當地醫護構成多元、救治理念不同,醫院硬件設施與防護裝備較為欠缺……這是姚欣和隊員們最初面臨的難題。身為醫療和行政雙重“領隊”的姚欣,一直在思考:如何帶領92名江蘇醫療隊隊員高效介入疫情救治,把各方醫護力量擰成一股繩?

      姚欣回憶:剛來沒兩天,醫院就緊急轉進一名30多歲的危重癥患者。這名患者不吸氧血氧飽和度只有82,呼吸嚴重衰竭,生命體征極不穩定。經過對患者之前病情的研究,姚欣和團隊突破常規,對原有方案進行了重大調整……“很慶幸救回了這名患者,但結束后我反思很久……”姚欣告訴記者,實地救治經歷使他意識到,必須確立適合黃石市中醫醫院的統一規范的救治流程、合作模式。

      說干就干。參照江蘇省人民醫院的資料,結合所支援醫院的實際情況,姚欣用一周時間加班加點,親自擬定了一批方案:《重癥新冠疫情患者轉運流程》《新冠疫情艙內值班制度》《疫情期間突發停止中心供氧應急預案》《疫情期間突發火災應急預案》《疫情期間使用呼吸機過程中突發斷電應急預案》……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診治的有生力量,我們將江蘇醫療隊與黃石當地醫護人員進行了混編。”姚欣介紹:每個病區都有江蘇醫療隊的相關專業精干力量,方便兩地醫護及時溝通,制訂最優方案。此外,姚欣還積極與當地院方溝通協調,做好防護設施、儀器設備等一線臨床支持,加強對隊員及當地醫護人員在關鍵救治技術方面的培訓。

      “防護安全有了底,醫療運行也流暢,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就更高了。”有隊員說。

      “各項新制度實施后,醫療救治有條不紊地運行到現在。”姚欣說,很欣慰這些制度和方案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起到了明顯作用,成為兩地雙方共同的醫療財富。

      【一線抗疫群英譜】走近四名抗疫一線的“90后”中醫師——彰顯中醫藥戰疫獨特療效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中醫師爭相請戰,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護生命的堅固防線。近日,奮戰在一線的4名“90后”中醫師向記者講述了抗疫故事。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范存愈:

      “我沒有理由退縮”

      “請摘下口罩,伸出舌頭……”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隔離病房內,1990年出生的呼吸內科醫師范存愈在給新冠疫情患者拍舌像。每次進入隔離病房,由于戴著護目鏡和面屏,范存愈難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細節,只能用手機拍照片,出了隔離病房再仔細看。

      疫情發生后,范存愈便主動報名去隔離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內科醫生,又是學中醫的,沒有理由退縮。”范存愈說,他主要負責對隔離病房患者進行中藥治療。

      “醫院的中醫專家總結出了中藥協定方,我們團隊參考這個方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使用中藥施治。”范存愈說,后來,他們又通過現場示范和視頻的方式教會患者做五禽戲、八段錦,幫助他們鍛煉,恢復心肺功能。

      加入中藥治療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范存愈說:“中醫藥的療效是實實在在的,我作為青年中醫師,必須要傳承好中醫的優秀成果。”

      3月15日,醫院本部確診患者“清零”,范存愈結束了在隔離病房的奮戰。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門診工作中。

      湖北省中醫院詹明明:

      “盡自己的一份力”

      “我覺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復門診盡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經過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醫師、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來到新冠疫情患者康復門診坐診。她每天接診10—20名患者,實施艾灸、針刺、耳穴貼等中醫治療手段,還指導患者居家進行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幫助他們提升免疫力。

      1月22日,湖北省中醫院臨時組建隔離病房,從各個科室抽調醫生,詹明明主動報了名。幾天后,她正式進入隔離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來越多,我就想盡自己的一份力。說實話,我到醫院工作才1年,報名后還是有點忐忑,怕自己不能適應工作。”詹明明說。

      在隔離病房值班的一個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進隔離病房查房,寫值班病歷,指導患者服用中藥。她每次查房在病區里堅持幾個小時,穿戴著厚重的防護裝備,原本很簡單的日常查房工作也變得很吃力。

      有一名輕癥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療,拒絕服用中藥。那一段時間,詹明明每天都會和同事去病房里勸解、開導患者,講解中醫知識。“后來,患者了解了中醫治療理念,接受了治療。不久,他的核酸檢測和CT檢查結果都很好,達到了出院標準。”詹明明說。

      武漢市中醫醫院饒明月:

      “戰斗就得義無反顧”

      3月16日,武漢市中醫醫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癥醫學科醫生饒明月和同事們連夜開會,討論疫情發生以來重癥患者的救治情況,并總結經驗。總結會一直開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對會議內容進行整理,并清掃病區,一直忙到中午才離開。

      由于重癥醫學科接診的都是新冠疫情急危重癥患者,饒明月所在團隊經常需要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纖支鏡、床旁血液凈化等治療,使用高危診療手段,醫護人員常常暴露于風險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戰場時,饒明月說:“戰斗就得義無反顧。如果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會怎么做?”

      作為一名中醫,饒明月每天都為患者熬好一服中藥送進病房。通過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見好,“我每天都會鼓勵他們,叮囑他們一定要好好吃飯,加強營養,現在他們終于可以康復出院了。”

      武漢江夏中醫醫院胡雯:

      “在火線上快速成長”

      “看到老朋友們身體一天天好轉,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漢江夏中醫醫院新冠患者康復門診,呼吸內科醫生胡雯正在給復查的患者把脈。前來復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幾天救治的患者。

      疫情發生后,從接診大量疑似新冠疫情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獻血漿,再到重回發熱病區、坐診康復門診,“90后”女中醫胡雯說:“我在火線上快速成長。”

      疫情發生之初,胡雯連續接診了15名有新冠疫情癥狀的患者,因為防護等級不足,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確診為新冠疫情。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經過14天的隔離后,立即向醫院申請重回火線。她還主動捐獻血漿300毫升,成為武漢第一批康復獻血的20個人之一。

      胡雯回到醫院發熱三病區后,和同事們一起堅持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們針對每名患者的身體情況,對癥配制中藥,以水煎劑為主,基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斷了輕癥患者向重癥轉化。”胡雯說,她所在的病區中,極少有患者轉成重癥。

      3月6日下午,江夏中醫醫院最后18名新冠疫情患者轉院。短暫休息后,閑不住的胡雯和同事們又組成了康復門診,負責出院患者的復查工作。

      【一線抗疫群英譜】走近四名抗疫一線的“90后”科研工作者——靠科技和智慧戰勝疫情

      在武漢抗疫一線,有一群默默無聞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們奮戰在實驗室,與科研儀器、病毒樣本為伴,從事臨床救治探索、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開發、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與疫病戰斗,成為抗疫科研攻關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醫院醫師董錦沛:

      “用科研力量與病魔斗爭”

      董錦沛參與撰寫的關于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問題的論文最近在網上預發表了,即將落地業界權威雜志。

      2月7日抵達武漢,2月9日進入病區,不到30歲的醫學博士董錦沛一邊與醫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疫情危重癥患者,一邊參與臨床資料收集及臨床試驗研究。這篇論文就是董錦沛與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區最多時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診斷的主要工作,我還會抽時間觀察和總結患者臨床特點、檢查結果、進展至危重型預警表現,以及開展早期積極救治的經驗等。”董錦沛說,醫療隊這項臨床數據收集工作已經持續大半個月,他采用文字或電子方式做好記錄,下班后再對數據進一步分析整理,隨后傳給北京后方團隊進行數據庫建設。

      此外,董錦沛還參與了兩項醫療隊設計的臨床試驗。2月下旬,結合醫療救治經驗與前期數據整理,醫療隊確立了兩種針對新冠病毒的試驗藥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況下,將部分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加入臨床試驗。此后,董錦沛和同事們持續觀察其化驗指標、肺部情況、胃腸道不良反應等。每遇到疑惑,他都會向前輩和同事請教,并及時查閱文獻。“試驗還在進行中,需要進一步觀察和驗證。”

      “用科研力量與病魔斗爭,責任很重。”董錦沛說,研究項目會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間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專注更投入,哪怕在隔離病房多觀察研究一會兒,晚上少睡一會兒。

      武大聯合科研團隊成員辜家爽:

      “關鍵時刻應該沖上去”

      最近,武漢大學宣布:該校組建的聯合團隊創新開發的納米孔靶向測序檢測方法,有助于臨床疑似病例難以確診的問題。武漢臻熙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檢驗實施部負責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這個團隊的一員。

      1月下旬開始,武漢大學藥學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臻熙醫學公司有關專家聯手開展科研攻關,研發一項更加精準、靈敏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春節期間,人手不足,公司號召員工返崗,已經回家的辜家爽立即報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這項技術的科研攻關,“我們都是年輕人,關鍵時刻應該沖上去。”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擬新冠病毒的核酸質粒,將我們合作研發的納米孔靶向測序方法(NTS)和傳統的熒光定量PCR方法,進行檢測比對。”辜家爽說,他和同事們穿著防護服,一頭扎在公司的醫學實驗室里,連續幾天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

      當拿到第一批實驗結果時,辜家爽和同事們都非常欣慰,相比傳統的檢測方法,新的檢測方法不僅靈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檢測的陽性率,而且能同時檢測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檢測范圍更廣。此外,這項技術適合在醫院和CDC等實驗室開展。

      如今,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的病毒核酸檢測中。作為技術支持人員,辜家爽他們每天和醫院檢驗科的醫生們同進同出,保障著檢測項目的正常運行。

      湖北疾控中心技術員何飛:

      “有任務就立即進狀態”

      何飛每天都會在早上8點半趕到湖北省疾控中心衛生檢驗檢測研究所,記錄實驗室檢測記錄結果,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我每天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有任務就立即進狀態。”何飛說,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樣本到了,就得立馬到實驗室去。

      何飛1990年出生,是湖北黃岡人,2016年從華中師范大學微生物專業畢業后,來到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驗檢測研究所,一直從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監測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飛便參與新冠病毒的檢測,剛開始她也有些害怕。“由于我們經常跟傳染病打交道,跟隨前輩們進幾次實驗室之后,心態也會慢慢好起來。”何飛說,她的工作都有非常嚴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據病原體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級的生物防護服,在不同的實驗室完成實驗。“那段時間上班連軸轉,也沒有周末,我也忘記了哪天是幾號。”

      2月20日,何飛加入新冠病毒與呼吸道細菌性病原體關聯性的研究團隊。“對新冠疫情患者而言,呼吸系統會受到破壞,機體免疫力下降,此時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時候。”何飛介紹,研究團隊從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隨機選取了新冠疫情陽性和陰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檢測了15種基因、14種呼吸道常見的細菌性病原體,探索新冠疫情病毒與呼吸道細菌性病原體的關聯性,這給新冠疫情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研究生方丹:

      “終于能為抗疫出力了”

      “新冠病毒不僅會攻擊呼吸系統,而且還會造成消化系統的損傷,我們發現,近八成新冠疫情患者有消化道癥狀,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時肝功能異常,近五成出現腹瀉,患者的轉氨酶異常率也較高。”1994年出生的方丹介紹起自己和導師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

      方丹第一次開展臨床研究就很快有了新發現,而且以第一作者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中華消化雜志》上,“終于能為抗疫出力了!”

      2月10日,她還在湖南岳陽家中,突然接到導師黎培員教授的信息:臨床發現武漢地區新冠疫情患者消化道癥狀突出,我們馬上進行研究,為疾病防控和診治提供參考。

      武漢地區新冠疫情患者的癥狀有哪些特點?病毒對患者消化系統的影響到底是怎樣的?方丹和導師希望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患者為樣本進行流行病學描述性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設計問卷、收集數據、統計分析、撰寫報告……半個月的時間里,方丹每天要忙到凌晨兩三點鐘,從305名患者數以萬計的數據中歸納結論,寫成論文。

      方丹說,這項成果發表后,關于新冠疫情患者救治過程中出現的肝損傷等消化系統問題引起了高度關注,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參考。

      【一線抗疫群英譜】重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羅曉慶:“時刻激勵自己,傳遞信心和希望”

      “祝你生日快樂……”3月初,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十二病區,伴隨著歌聲,羅曉慶(見圖右,資料照片)和同事們把生日蛋糕送到了患者傅女士的病床前。接過羅曉慶親手制作的賀卡,傅女士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你們日夜守候,這么辛苦,還不忘送給我們生日驚喜……”

      在支援武漢的日子里,羅曉慶和同事們收到許多來自患者的感謝,這也成為大家繼續奮戰在救治一線的強大動力。作為重慶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羅曉慶被大家親切地稱作病房里的“冬日暖陽”。到達武漢不久,醫療隊就接連接管了兩個重癥病區,最多時要負責75名患者的救治。每日超負荷運轉,長時間值崗,羅曉慶還要花大量時間關心患者,“經常和他們聊聊天,能幫他們重建信心。”患者中有一位老婆婆,入院后一直沉默寡言;羅曉慶就主動和老婆婆拉家常,老人開始積極接受治療,話也多起來了,家屬得知消息后專門打電話致謝;一位老人左側肢體偏癱,收治時已神志不清、無法進食。老人的兒子遠在國外,老伴也在隔離觀察。做完日常護理后,羅曉慶又鼓勵老人做康復訓練,這讓老人和家屬深受感動。

      在她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好消息越來越多。“打心底里高興,疲勞都消除了一大半。”羅曉慶說。

      在醫療隊,羅曉慶對待工作總有一股認真勁兒。作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副護士長,請纓參戰的她態度堅決;作為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到了“戰場”她更是毫不含糊:抵達武漢的第二天下午,醫療隊就接到緊急通知,馬上接管重癥病區。面對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工作流程,羅曉慶組織清掃、布置病區,聯系院方學習工作流程與軟件操作,協調醫用物資填補空缺……深夜2點,第一批護理班結束,擔心新上崗的隊員摸不清門路,羅曉慶并沒有回去休息,而是繼續跟大家一起奮戰,在病區連續工作了19個小時。

      “越是辛苦越要調整好情緒,越是困難越要樹立信心。”羅曉慶經常這樣說,也一直這樣做。她是患者眼里的“陽光護士”,也是隊員眼中的“知心姐姐”。有一次,當班護理人員的口罩出了問題,面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羅曉慶放下電話就往隔離區里沖,自己上陣換下隊員。還有一次,得知團隊中年紀小的隊員有些害怕,羅曉慶一邊安慰疏導,一邊想辦法準備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回到住處后還不忘和大家聊天,讓隊員放松心情、增強信心。在每日返回住地的大巴車上,她用手機下載音樂伴奏,組織大家一起唱《明天會更好》。歌聲回蕩在車內,也飄進了每個人的心里……

      對羅曉慶來說,雖然時刻面臨危險、困難,但她仍然想盡辦法,“用堅強和樂觀時刻激勵自己,傳遞信心和希望給周圍的人。我們一定能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一線抗疫群英譜】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重癥科醫生紀洪生——“國家需要,就要沖到一線”

      重癥病人數字從49降到7!這些天,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7西病區,來自山東省立醫院重癥醫學三科的主任醫師紀洪生(見圖,右一。資料照片)和同事們稍稍松了口氣:他們已累計治愈74名患者。

      “只要病房還有一個病人,就一點都不能松懈。”為了更加詳細全面地了解每名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紀洪生每天在隔離病區一待就是幾小時;從隔離區出來,紀洪生還要趕去參加疑難病例討論和會診。

      46歲的患者周女士入院時意識已模糊,雙肺嚴重損傷,還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病,去年剛剛做過甲狀腺癌手術,病情十分復雜棘手。紀洪生和同事們通過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等技術手段,根據實際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不懈努力,周女士轉危為安,如今即將出院……

      “醫生,我能被治好嗎?”“我都沒考慮這個問題,我現在考慮多長時間能把您治好。”紀洪生和患者間的對話,一直在病房流傳。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護目鏡還有霧氣遮擋,給患者傳遞信心受到限制。即使看不到表情,但我們要用言語傳遞信心,告訴他們一定能戰勝病毒!”提供治療之余,紀洪生總會時不時和患者聊天,偶爾開開玩笑,緩解他們緊張的情緒。這樣的做法被戰友們戲稱為“話療”。

      “患者心情輕松了,才會配合治療。”紀洪生特別重視給患者提供心理疏導。病區先后來過三對夫婦,由于住院時間不同,被安排在不同的病房。紀洪生知道這一情況后,特意把三對夫婦盡量調在同一個病房,“同一個病房,夫婦能夠相互照顧,相互支持。”

      紀洪生被戰友們點贊“記憶力強”。他把患者的所有情況牢牢刻在腦海里,患者一旦詢問,總能第一時間回答,令人吃驚。“如果我答不上來的話,患者很容易背上心理包袱。”紀洪生說。

      2月1日,山東省派出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接到醫院通知,紀洪生如愿以償加入醫療隊。此前,他已主動向單位請戰。

      為何要主動請戰來武漢?“我父親是武漢同濟醫學院畢業的,對武漢心存牽掛;我愛人也是一名醫生,攻讀碩士的女兒也選擇了醫學相關專業……全家學醫,醫生的天職和使命不能忘。”紀洪生說,“當然,我是一名黨員,國家需要,就要沖到一線。”紀洪生說。


    相關文章:

    1.最新抗擊疫情先進個人事跡材料大全5篇

    2.抗擊疫情個人先進事跡材料5篇

    3.2020抗擊疫情個人事跡材料大全最新5篇

    4.抗擊疫情先進人物事跡材料最新(5篇)

    5.2020抗擊疫情個人事跡材料最新(5篇)

    3605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厨房切底征服岳|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韩国电影禁止的爱善良的小子hd |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李琼母亲| 国产精品第5页|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动漫| 亚洲黄色性视频|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污视频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综合第一页|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在线观看国产91|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69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成年人午夜影院|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h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澳门特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最色网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 新视觉yy6080私人影院| 免费看黄色毛片|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