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優秀作品專欄 > 閱讀推薦 > 2020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大全最新5篇

    2020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大全最新5篇

    時間: 燕玲1286 分享

    2020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大全最新5篇

      對于抗疫英雄先進事跡,大家有什么感想呢?他們用行動踐行著“大愛”,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2020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大全最新5篇

      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一)

      無畏逆行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的志愿者、奮戰一線的保潔員和記者……在湖北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婦女同胞正以戰斗姿態全力投入工作。3月8日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6位巾幗奮斗者,用真摯的講述,分享了她們質樸感人又飽含力量的戰疫故事。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鐘小鋒在ICU工作了16年。疫情發生后,她和她的團隊日夜堅守,在一線奮戰了60多天。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名護士衣服濕透了,蹲在地上哭。不是因為累而哭,而是因為護理1個多月的病人有意識了。她流著淚說,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鐘小鋒說,ICU收治的患者進來時基本都無意識,沒法交流。“經過我們的努力,患者能跟我們有互動,有時一個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去繼續戰斗。”

      她坦言,自己家中也有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兒女,也很疲憊。但ICU是護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她深知自己是在與死神賽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不能有絲毫懈怠。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袁雅冬是河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長。1月26日,作為呼吸科醫生,她主動請戰,奔赴挽救生命的戰場。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他們負責4個病區的醫療護理工作。袁雅冬管理的病區有190余名病人,急危重癥患者比例經常在一半以上。袁雅冬說,經過40多天奮戰,有250余名患者經她治療病愈出院。“一起戰,一起贏,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早日回家。”她堅定地說。

      廖君是一名新華社記者,從去年12月30日以來,她一直戰斗在抗擊疫情報道一線。她和其他女同胞一樣,身上有多重身份:在家,是兩名七旬老人的獨生女,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是一名軍醫的妻子。在崗位上,是工作20多年的記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

      這些天里,讓她印象最深的采訪對象是武昌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汪曉婷。汪曉婷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她下班后就住在賓館,跟家人隔離。擔心感染丈夫,她不愿上車,執意走路,丈夫就開車默默跟在后面,為她護航。

      “這些記錄寫在文章中,也永遠記在我心里。”廖君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必須堅守住輿論的“主陣地”,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武漢經濟開發區環衛工人張春香是第一批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區隔離病房進行突擊保潔的保潔員之一。

      “我的孩子們都成家了,沒什么負擔,如果清潔沒人做,那情況不是更糟糕嗎?我覺得我應該站出來。”張春香說,剛開始報名時,老伴不同意,擔心她抵抗力差、容易被感染。為說服老伴,她反復強調醫院防護很好,只要平時注意衛生,做好防護沒有問題。女兒知道此事后,也主動打電話和父親商量。在女兒的幫助勸導下,張春香老伴才同意。

      在結束這份工作后,張春香和其他同事一起到賓館隔離了14天,大家都很好,目前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希望大家都能多為別人想一點,多為別人做一點。相信我們武漢很快會好起來。”張春香說。

      提起站到抗疫一線的勇氣從何而來,青年志愿者楊雪說:“我并不是一開始就勇敢。”那天,在醫院工作的表妹給她打電話,問可不可以送她去上班,她當時心里咯噔了一下,很害怕,畢竟醫院還是很危險。可想到表妹是去一線救人都沒有害怕,覺得自己應該幫她。

      楊雪鼓足勇氣出門,在路上表妹一直教她怎么防護、怎么消毒。她的堅強、勇敢和樂觀消除了楊雪心底的顧慮。“這是我第一次心態的轉變。”楊雪說。

      第二次則是在一次執行物資運輸任務的時候,楊雪在路口等紅綠燈,和她并排停著一輛軍車,車里的軍人看到志愿車的貼標,搖下車窗對她敬了一個軍禮。

      “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那一刻,我覺得作為一名武漢人,我必須勇敢站出來,為了武漢慢慢變好作出自己的貢獻。”楊雪說,“只有我們進,疫情才能退。”

      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婦聯第一時間向全國各級婦聯組織發布動員令,湖北2600名專職干部、30多萬婦聯執委加入戰疫大決戰。

      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二)

      “媽媽要去工作了,你在家里要聽話哦。”安撫完懷中的孩子,張嶺(上圖。資料照片)收拾好行李,奔赴湖北,這天是大年初三。

      張嶺是山東濟寧市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一病區護師。前一天,護士長發布了支援湖北的通知,這是醫院組建的首批、山東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沒有絲毫猶豫,張嶺第一個報了名。

      雖是“90后”,張嶺已是科室骨干。第二天一早,她便收到了“錄取通知”,在12名醫療隊員當中,她年齡最小。當天下午就要培訓,時間不多了,她匆匆返回老家,看一眼家中的親人。“守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才能更安穩!”張嶺對家人說。

      大年初四,張嶺抵達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治療中心,是黃岡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山東省100多名醫務人員就在這里奮戰,張嶺也是其中之一。

      病房由醫療隊24小時輪班守護,分為4個班,每班6小時,張嶺一到,就連軸轉了20多天。喂藥、送飯、翻身、心理疏導,病區的衛生、消毒、垃圾搬運……每天上班,張嶺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新冠疫情病人沒有家屬陪伴,飲食起居都由醫護人員負責。

      “隔離服厚重封閉,每天下班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張嶺說,因為防護用品有限,為了節約,醫務人員上班期間基本是不吃不喝,穿著紙尿褲工作。“小時候都沒用上紙尿褲,現在用上了。”她打趣道。

      如今,張嶺進駐黃岡已經一個月。越來越多的患者在這里恢復、出院。“這是我們最開心的事了。”她說。

      “謝謝山東醫療隊,謝謝你們!”前幾天,張嶺做護理時,一名70多歲的大爺豎起大拇指,給她點贊。在病房里,感謝的話語常伴耳畔,也每天溫暖著張嶺她們的心。

      “等媽媽打敗了病毒就回家啦。”每次視頻,張嶺都這樣告訴孩子。戰斗的日子艱辛疲憊,但家人的笑臉,是消除疲憊的良方。前方有溫暖,后方有支持,張嶺說:“我們更要堅守崗位,早日戰勝疫情。”

      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三)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武漢有3000多個社區、7000多個住宅小區,為幫助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做好社區疫情防控,武漢市發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4.45萬多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到社區,共筑社區疫情防控的前哨站。

      “志愿者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

      “你好,結一下賬。”“怎么又是你?”3月5日下午,當榮冀拎著大包小包再次出現在超市時,收銀員很驚訝。從2月中旬下沉到武漢市武昌區濱湖社區以來,榮冀每天都要為小區居民“跑腿”十多次,代購各種生活物資和藥品。

      今年39歲的榮冀是武漢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一名干部。疫情襲來,他的岳父、岳母不幸感染新冠疫情,正月十二,岳父不幸離世,正當榮冀和妻子沉浸在悲痛中時,他們收到了各自單位關于“在職黨員下社區”的號召。

      “經歷了疫情帶來的創傷,我們更想為抗疫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榮冀和妻子雙雙請纓參戰,下沉到濱湖社區錦繡江南小區,擔任黨員志愿者。

      下沉之初,榮冀跑遍了武漢三鎮,買到了一批醫用口罩和防護服捐給社區。得知很多一線社區干部一個多月都見不到自己的孩子,榮冀和妻子決定為社區干部的孩子捐贈一批圖書和文化產品。

      如今,錦繡江南小區已經連續多天無新增確診病人。“現在物資供應、配送服務越來越好了。志愿者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紛紛給我們點贊。”榮冀說。

      “居民更在乎的,是你的真心”

      從2月7日接到下沉社區的通知起,武漢市江漢區天一街小學校長陳峰在江漢區天后社區已經連續工作了一個月。

      接到通知后,陳峰帶著同事們守好社區大門,給每一位進出小區的居民做登記、量體溫。“起初一些居民不適應,我們只能挨個兒勸說。”陳峰說。“碰到不理解的居民,對我們態度不好也是常有的事,但我們必須更有耐心。”

      有一次,一位70多歲老人的家里要換煤氣,煤氣工不能進小區,陳峰就扛著60斤的煤氣罐爬了4層樓,為老人換了煤氣。

      漸漸地,居民們越來越配合,還有熱心人給陳峰和同事們送藥送水。“其實,居民更在乎的,是你的真心。”陳峰說。

      “社區防疫,特別需要耐心和細致”

      “叔叔阿姨住得怎么樣?”這幾天,湖北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檢定員李建歡經常給張家灣小區70號樓一對正在隔離的老人打電話。幾天前,為了把老人勸進隔離點,她費了很大勁。

      2月中旬,李建歡下沉到武昌區張家灣社區,成為社區“黨員防疫群”中的一員。作為70號樓的“包保員”,除了挨家挨戶上門量體溫,她還要背著消毒水做消毒工作,沒有電梯全靠爬樓,看到誰家門口有垃圾,她也順手帶出去扔了。“大家出門風險大,我多動一動還能減肥呢。”李建歡笑著說。

      有一次,有人反映小區里有一戶人家有確診患者,家屬卻未隔離,她立刻到這家了解情況,原來是家里有兩位老人不愿離家。“當時很心疼老人家,但又要保證大家安全。”李建歡第一時間向社區反映情況,多次上門勸導,老人的態度終于從抗拒變成了理解。

      “社區防控,特別需要耐心和細致。”李建歡說,“接下來,我還想做一些肉類團購,讓大家吃得更好一些。”

      “我是隊長,就要沖在前頭”

      2月8日起,武漢地產集團統建公司副總經理朱超就一直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如今已轉戰了兩個社區。

      漢陽區洲頭街道向陽社區,是朱超下沉的第一個社區,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全方位排查病患,一家家上門走訪。“每次敲門都會緊張,一是有的居民不愿開門,二是自己防護比較簡單,怕感染。”他說,雖然怕,但還是堅持挨家挨戶查下去。

      2月12日,剛剛理順向陽社區的工作,朱超又接到任務:緊急趕往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華匯社區支援。華匯社區是公租房小區,雖然只有6棟居民樓,但是住戶密集,總共有4258人,獨居老人也多。到了華匯社區,朱超在公司微信群里發出動員令,先后有12名年輕職工報名前來,組成了一支社區防疫突擊隊。

      “我們做了詳細安排,誰負責電話排查、誰負責大門值守,都責任到人。”朱超說,突擊隊加入后,防疫工作頭緒逐漸理清,隨著生活物資保障的到位,居民的情緒也逐漸平靜。

      “5棟有一位孤寡老人,沒有吃的了,要上門送!”“有一家有10個人住在一個屋里,加強關注!”“有部分老人在樓下聚在一起曬太陽聊天,應該勸一勸”……在工作微信群中,這樣的工作任務從早到晚不停發出,朱超都及時關注,安排人員處理。對于入戶上門等難度較大、風險較高的任務,他帶隊前往。“我是隊長,就要沖在前頭。”朱超說。

      “為了大家,再累也值”

      走進武漢市漢正街石碼社區,社區值守點前,張貼著“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崗”的展板,“90后”下沉干部李凌云是守崗人之一,在疫情發生前,她是武漢市硚口區委政策研究室的一名干部。每天早晨8點半,她都會準時來到石碼社區,開啟一天的志愿服務工作,經常工作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

      服務崗展板上,“為您服務”“服務內容”“今日公示”“便民信息”,每一欄她都清晰地填寫了具體事項。“每天的內容都要上榜,方便居民知悉和監督。”李凌云說。

      李凌云和大家商量,為每個下沉干部明確職責,“服務內容”欄很快就被填滿了:值守社區出入口,宣傳發布防疫知識,幫助居民團購物品、買藥,免費分發愛心蔬菜……“爬樓上門,加上每天兩次巡邏,微信步數天天‘破萬’。”她說。

      2月15日從太原老家“逆行”回武漢,李凌云第二天就到下沉社區報到,很少有休息時間。“為了大家,再累也值。”李凌云說。

      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四)

      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核酸檢測結果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了保證檢驗結果能夠在24小時內反饋給送檢方,軍事醫學專家組抵達武漢后,第一時間搭建核酸檢測平臺。今天(3月7日)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檢測組長姜濤。

      晚上9點,姜濤和團隊成員正準備進入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完成核酸提取,由于當天檢測樣本送來時間較晚,為了能盡快把結果反饋給送檢單位,他們要連夜完成樣本的核酸檢測。

      樣本提取屬于高風險操作,進入實驗室,他們要對幾百只來自不同單位的樣本試管進行清點并完成提取,這就需要檢測團隊在處理過程中十分的謹慎小心。

      由于各單位送來的樣本試管批次不同,有些咽拭子棉簽的長度過長,在開蓋的一瞬間,液體很容易溢灑,要迅速對溢灑部位及時進行專業處理。

      專業的處理離不開姜濤曾經的經歷,作為一名病毒學專家,他參與過多種疫苗的研制工作,研發出我軍首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監測預警系統,還赴塞拉利昂進行埃博拉疫情防控等任務。

      在完成3個批次的核酸提取工作后,姜濤和他的團隊還要轉戰到另一間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確定樣本檢測結果。

      目前,核酸檢測組一個小時內可以完成90多份的樣本核酸提取,單日標本最高檢測能力達500份以上。

      抗疫英雄先進事跡材料(五)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廣大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夜以繼日奮戰在治病救人最前線。其中,更有不少經歷非典戰役的白衣戰士,再次沖上抗疫戰場。

      近日,我們走近5位參與這兩次戰役的白袍勇士,聆聽他們的火線故事。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郭亞兵

      面對危險,他先來

      今年57歲的郭亞兵,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是首批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也是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但不論是進病區、值班,還是取咽拭子、會診,他總有一句口頭禪:我先來!

      2003年,郭亞兵北上小湯山抗擊非典。今年除夕夜,郭亞兵再次領命,帶著首批133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抵達之后,來不及休息,郭亞兵就馬上與對口的漢口醫院對接。他帶頭當起了保安、清潔工、運輸員。“一個氧氣瓶100來斤,只夠用1小時,一個病人需要三五個氧氣瓶,每天至少要運五六十瓶氧氣。”不顧年事已高,郭亞兵推著氧氣瓶就跑。

      1月26日,醫療隊接手病區第一個值班日,郭亞兵先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新入院病人數逐漸下降,病區情況日趨穩定。郭亞兵繼續每天堅持督導值班,嚴格要求進出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一對一互相督促檢查。“要像17年前一樣,把隊伍平安帶回廣東,這是我的承諾。”郭亞兵說。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宋立強

      “眾志成城才能打勝仗”

      “我是黨員,我要去一線!”17年前,33歲的宋立強主動請纓,奔赴小湯山。“危難當頭,我不上誰上?”50歲的他再次請戰,趕往武漢。

      除夕夜,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呼吸科醫生宋立強,作為第一批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來到江城。

      宋立強在重癥肺炎及急性肺損傷領域研究攻關,曾專程前往國外學習重癥監護醫學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牽頭成立了西北呼吸危重癥聯盟及西京醫院呼吸機培訓學院。一位已入院10多天,既往有高血壓、陳舊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的78歲重癥患者,在宋立強和團隊的精心治療下,徹底脫離呼吸機,轉危為安。

      除了與同事一道會診、查房、值班,在短暫的休息時間,他還耐心答復武漢當地一些醫生發來的病例疑問。一些患者通過微信、熱線聯系,向他咨詢治療意見,請他分析胸部CT檢查結果,他都毫無保留地答復。

      “眾志成城才能打勝仗!”這位有著30年黨齡、33年軍齡的革命軍人字字鏗鏘。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彭志勇

      “黨齡30年,理應沖在前”

      “與非典相比,新冠疫情病毒更狡猾、更容易傳播,不能有絲毫懈怠。”3月4日,彭志勇告訴記者。

      彭志勇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參與過2003年非典和2016年禽流感疫情救治任務。他嚴格按照傳染病防治原則,在1月初就對中南醫院ICU進行了改造,要求所有醫護人員嚴格規范流程,連防護服穿幾層、分多少個步驟都有具體規定。

      “從1月6日開始,我們ICU的150余名醫護人員全員上崗,24小時輪班。”彭志勇說。1月28日,中南醫院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的第一例重癥患者康復出院。迄今為止,醫院已使用ECMO進行了15次搶救。

      從1月6日起,彭志勇幾乎24小時都在科室。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累了就在辦公室沙發上靠一會。除了本單位ICU,他們還要負責雷神山醫院兩個ICU。“我是科主任,黨齡30年,理應沖在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華中科大同濟醫院李樹生

      “理性與信心至關重要”

      “目前危重癥病患在減少,已出現空床情況。”3月5日下午,結束一場會診后,李樹生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去年12月底,華中科大同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樹生承擔起發熱門診接診工作,至今已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兩個多月。

      2003年非典期間,作為教育部在全國抽調的7名醫學專家之一,李樹生被派遣到北京給各高校普及防治知識。這一次,面對大量涌入的發熱患者,李樹生和團隊沒有害怕猶疑。“在傳染病面前,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認識到疾病如何傳播、怎樣才能做好防護。”李樹生說,“理性與信心至關重要。”

      17年來,李樹生身份變了,不變的是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念。“17年前,我們能戰勝非典;在醫學技術和醫療設備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也一定能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

      江蘇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賈曉民

      “快退休也要竭盡所能”

      “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補上呼吸科知識。”年近60歲的賈曉民是江蘇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呼吸內科教授。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他就是徐州市非典防治專家組成員,積累了豐富的呼吸科傳染病防護經驗。

      得知濟和醫院急需醫護人員支援,賈曉民大年初一就趕到武漢。這家醫院,是蔡甸區新冠疫情定點醫院,收治了200多名確診患者。

      賈曉民的到來,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感染區醫護人員大多是從其他科室抽調,缺乏傳染病防控經驗。剛到醫院,賈曉民就提出分隔污染區和清潔區,防止交叉感染。他還迅速組織培訓醫護人員,現場示范如何正確穿戴防護裝備,如何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缺氧狀況等。

      “快退休也要竭盡所能,為抗擊疫情出力。”賈曉民說。


    相關文章:

    1.2020抗疫英雄個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篇精選

    2.2020抗擊疫情先行者英雄個人事跡心得體會5篇

    3.2020抗疫英雄個人事跡5篇精選

    4.2020抗擊疫情英雄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篇

    5.2020公安民警抗疫先進事跡材料學習心得5篇

    3395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在线|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视频福利在线| 久久99中文字幕伊人| 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chinese男同志movie外卖| 91亚洲精品视频| 推拿电影完整未删减版资源|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色依依视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国产在线jyzzjyzz免费麻豆| 女人被男人躁到呻吟的|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爱豆传媒在线视频观看网站入口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欧洲美女与动zooz| 你懂的视频在线|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两腿之间的私密图片|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人体大胆做受大胆视频一|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美女脱精光给男生摸|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