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_2020清明節緬懷革命英雄
革命英雄沒有人能動搖他們堅強的意志,他們是偉大的,崇敬的,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下面給大家分享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_2020清明節緬懷革命英雄.歡迎閱讀!
緬懷革命英雄1
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四年級全體學生去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
我們上了山,往后看是雄偉的錢塘江大橋。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大石像,刻的是蔡永祥叔叔懷抱大圓木,沖出鐵軌的那一瞬間。當年蔡永祥叔叔是保衛錢塘江大橋的戰士。有一天,蔡永祥叔叔在值勤時,突然發現鐵軌上橫著一根大圓木,此時火車卻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抱起大圓木,沖出鐵軌。這時,火車呼嘯而過……大橋保住了,火車保住了,可年輕的蔡永祥叔叔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們在雕塑前默哀三分鐘。我心想:蔡永祥叔叔如果您還在世,我一定要感謝您!我們排著隊,懷著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放在蔡永祥叔叔的腳邊。這時,我又想:蔡永祥叔叔,您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好嗎?我祝您平安!
我們又前往“杭州市見義勇為者紀念館”。
“杭州市見義勇為者紀念館”分三類:一類是與歹徒搏斗而犧牲的;另一類是為了救出被困者而犧牲的;還有一類是為了保護公共財產而犧牲的。我記憶最深的是方平。方平為了救一位不幸落入三米深水的八歲兒童而犧牲的。方平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年僅十一歲。
今天我知道了許多烈士,也增長了知識,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活動。
緬懷革命英雄2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真好。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龍脊山公園給革命烈士們掃墓。
到了公園,我一眼就看到了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我迫不及待地買了三張門票。跑上了漫長的192級臺階。一路上我看到許多人手里都拿著鮮花。到了紀念碑跟前,我看到前面擺放著一束束鮮花還有一個個花圈。我也把手中的白菊花獻上去,還深深地給他們鞠了三個躬。
爸爸告訴我,這些烈士都是為了我們的莆田人民才換走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最后,我跑去爬巖石。轉眼間,12點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龍脊山公園”,離開了這些可敬的烈士。
清明節三大誤區
清明是個悲傷的節日
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里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把農歷三月上巳節中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游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民俗專家布和朝魯介紹。
掃墓非得清明當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布和朝魯說:“掃墓的時間,是在節前10天或節后10天農歷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托了親人的吉祥祝愿。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
掃墓必須燒紙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這也是一個誤區。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并非傳統的祭奠形式。
“其實在中國歷,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后一幕那樣,把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后繼有人。”阿爾泰說,“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后將花瓣撒在墓前。”
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_2020清明節緬懷革命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