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擊疫情先鋒事跡觀后感范文大全5篇
2020抗擊疫情先鋒事跡觀后感范文大全5篇
疫情當前,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些疫情先鋒事跡讓人感動,加油,我們一定會勝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疫情先鋒事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先鋒事跡(一)
他,84歲,掛帥逆行;
他,身患漸凍癥,依然堅守陣地;
他,為倒下的戰友痛哭,轉身再上前線。……
扛住!不退!
此刻,
“白衣天使”成為“白衣戰士”。
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此刻,
每一個平凡的我,艱難時刻,彼此攙扶。
每一個平凡的你,勇敢抉擇,無畏啟程。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
而是我們共同的戰“疫”!
致敬平凡的我們,
在這一刻,
成為勇敢的人!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先鋒事跡(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是患難中的善意與感動;“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是戰“疫”者的壯志與氣概;“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這是親人的叮嚀與寄望。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在肆虐的病毒面前,我們同力協契,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在文人的心中,黃鶴樓自古多情,無數墨客曾于此因離愁別緒寫下千古名篇。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而在戰士的心中,黃鶴樓從來轟烈,在每一個不平凡的歲月里,他們氣概豪邁,為國為家隨時可戰。
在這里,我們看見逆行的“洪流”,聽到出征的誓言。這其中,有84歲率隊出征的鐘南山,更有把使命扛在肩上的90后。“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一批批年輕的醫護工作者,剪斷長發、戴上護目鏡,在戰“疫”路上留下了深深印記。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里,醫護工作者們不眠不休,合力上演生死營救。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正如劉敦禮老人所說:“是醫生沒有哪個是往后退縮的!”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當祖國吹響了沖鋒號,當一封封請戰書和一行行紅手印出現在報道中,那一個個堅定向前的背影是誰,或許我們不能一一知曉,但我們一定知道他們所去是為了誰。
魯迅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的,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中,我們看到了,他們是穿著白大褂與死神搏斗的醫生,是穿著工服創造“中國速度”的建筑工人,是萬萬千千奮戰在戰“疫”一線各行各業的人們。
謝謝你們,英雄的戰“疫”者!有你們在,我們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同力協契,攻必克,戰必勝!
武漢,加油!
疫情先鋒事跡(三)
“這里還要再貼上標識,讓人一眼就知道該干什么。”
“這個地方防護密閉性還不夠,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丹對防護區域進行了最后一次檢查。細致入微的她,生怕有絲毫疏漏。當天下午,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疫情患者。
2月17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隊員李丹接手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控制科,擔任主任。當時,這里還是一座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在建醫院。經過50多個小時的準備,醫院具備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條件。
從軍27年的李丹,長期負責火箭軍某基地醫院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如今戰斗在新的崗位,仍與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說:“我們的職責就是要搭起阻斷病毒的‘健康之門’,保護醫務人員的健康,確保患者早日康復!”
李丹手中總是拿著一個本子。記者看到,上面記滿了各種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到協調解決整個醫院的防護消毒、垃圾處理等,小到醫療區、緩沖區一扇門窗的密封,已經解決的打上了鉤,特別重要的畫上了橫線。
與病魔較量,就是與時間賽跑。主管護師趙曉林心疼地說:“昨天,李丹主任從一大早忙到夜里11點半,晚飯都沒顧上吃。”李丹笑了笑:“醫院早一分鐘具備條件,就能早一分鐘救治患者。能不著急嗎?”
李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嚴格,是對生命的承諾。”采訪中,正好趕上一批醫用物資運達,李丹和同事們連忙進行驗收、登記、入庫,她不停地叮囑大家:“這和我們導彈接裝一樣,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必須做到絕對安全可靠。”
忙完物資接收,上樓看到幾名醫護人員正在穿戴防護衣,李丹趕緊上前挨個兒進行檢查,發現一名護士有幾根頭發還在外面,立馬嚴肅起來:“這就是戰場,容不得一丁點的粗心,保護好自己才能保持戰斗力!”
疫情先鋒事跡(四)
在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的邊界,把醫務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病房,而且還要負責把他們從污染區安全地接回來。他們就是院感醫生,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婁昊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2月4日隨隊到武漢后,就一直在承擔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線醫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這也是他最緊張的時刻。
醫護人員一天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每次交接班,婁昊都要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穿防護服,然后指導下班的人脫防護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
從第一天起,婁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艙,從未缺席。已是深夜,婁昊又要和幾名醫護人員前往方艙醫院交接班。出發前他通過我們的鏡頭,代表院感人向一線戰友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疫情先鋒事跡(五)
甘肅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伍嚴駿——
“絕不會在危險面前退縮”
1月28日下午3點抵達武漢,29日晚上7點接管任務病區。在與新冠疫情決戰的戰場,伍嚴駿已經奮戰了29天。
2月25日上午9時,她又與海南醫療隊醫護人員一起進入了協和醫院西院ICU病區。“今天,我們要和他們交接,然后再回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伍嚴駿說,2月7日,她被抽調至協和醫院西院支援。
伍嚴駿今年41歲,是甘肅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也是甘肅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37名隊員中的一員。“ICU有50多個病人,其中上有創呼吸機的就3個。”在協和醫院西院,伍嚴駿和同事不僅要進行醫療救治任務,還要承擔衛生保潔、喂飯護理等工作。
穿上防護服,不能吃喝,也不能上廁所;下班以后,貼身的衣服都能擰出水來。“我本身就是ICU護士,感覺這里的工作強度和以往沒什么區別,只是穿了防護服、戴了護目鏡后干活不利索。”談到工作,伍嚴駿說。
去年10月,伍嚴駿寫下了入黨申請書。“看黨員同事們經常開展組織生活和學習活動,感覺自己會有差距,所以也想入黨。”她說,身邊黨員同事身先士卒做表率,讓她入黨的念頭越來越堅定,“在武漢剛開始進病房的時候,也是共產黨員沖鋒在前,這讓我很感動,更不后悔當初的選擇。”
2月3日晚,在甘肅支援湖北醫療隊駐地賓館,伍嚴駿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宣誓入黨:臨時黨支部接收她們為中共預備黨員。“今后,我更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絕不會在危險面前退縮,為戰勝這場疫情貢獻力量!”伍嚴駿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