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督分為哪三種方式
會計監督是保障企業經濟活動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手段。根據實施方式的不同,會計監督可以分為外部監督、內部監督和綜合監督三種方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會計監督分為哪三種方式,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會計監督分為哪三種方式
首先,外部監督是指由企業外部有關機構和人員對企業的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主要包括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稅務監督等。國家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對企業的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社會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等中介機構對企業的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稅務監督是指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稅收繳納和納稅情況進行的監督。外部監督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法律效力,但需要依賴于相關機構的參與和認可,實施難度較大。
其次,內部監督是指由企業內部有關人員對企業的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主要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兩種。日常監督是指企業日常會計工作中進行的自我監督;專項監督是指針對企業某項經濟活動或某個環節進行的專門監督。內部監督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整改,但受限于企業內部的資源和能力,實施效果可能有限。
最后,綜合監督是指將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共同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綜合監督既可以發揮外部監督的權威性和法律效力,又可以發揮內部監督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可以更好地保障企業會計工作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但需要企業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積極與外部相關機構進行溝通和合作,提高綜合監督的效果。
會計監督的特點
主要通過價值指標進行。
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及事后監督。
監督依據包括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方面。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采用專門方法和程序,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的、連續的、系統的核算和監督,以提供經濟信息和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為主要目的的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監督是什么
會計監督是指會計職能中的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制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即以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利用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對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控制和調節,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其中,真實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會計核算是否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合法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執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以杜絕違法亂紀行為;合理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財務收支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證各項財務收支符合特定的財務收支計劃,實現預算目標。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關系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提供信息的質量。
會計監督的內容
1、監督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確保會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合法;
2、監督各種財產和資金,確保財產和資金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
3、監督財務收支,確保財務收支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
4、監督經濟合同、經濟計劃等重要經營管理活動,確保經濟管理活動科學合理;
5、監督成本,確保盡可能少的投資,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
6、監督利潤的實現和分配,確保按時納稅和利潤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