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龍抬頭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龍抬頭的風俗:剃龍頭、引錢龍、吃豬頭肉、吃龍食、敲龍頭。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龍抬頭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1、剃龍頭
民俗上認為在二月二這天剃頭,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據說二月二剃龍頭,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古時候有正月里不剃頭的習俗,沿襲到今,就是不管頭發多長,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發。所以整個正月里,理發店門可羅雀,生意很少。
而一到二月二這天,來理發的人就絡繹不絕。對這一天來理發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理發本身,而是討個吉利:大家都來剃龍頭。
2、引錢龍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
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
3、吃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
4、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面條叫食“龍須”,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5、敲龍頭
敲龍頭喚龍醒來: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龍抬頭為什么要剪頭發
在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俗話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
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龍抬頭的由來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里,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于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發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龍抬頭”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并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后。“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于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龍抬頭是農歷幾月幾日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同時,農歷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龍抬頭的含義
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二月初二龍抬頭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由于北方地區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產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一大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當中,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龍抬頭那天屬蛇的和屬龍把衣服洗好,洗去一身的晦氣。
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