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是行星還是恒星
海王星是行星還是恒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遠日行星,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的天體。
海王星是行星還是恒星
行星,海王星(英語:Neptune,天文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大行星。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07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164.8年,質量為17.147地球質量(第3位,比它的近鄰天王星稍大),半徑為3.86地球半徑(第4位) 。
海王星的視星等最高約為7.67等,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觀察 。海王星對肉眼呈藍色,西方人據此按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的名字而命名。李善蘭等人于1859年翻譯《談天》時,將其中文譯文定為海王星。
海王星的大氣層的化學組成以氫分子和氦為主。此外,海王星大氣中還有微量的甲烷,這是使行星呈藍色的原因之一。海王星有著強烈的風暴,測量到的風速高達2400km/h。海王星云頂溫度是-218攝氏度(55K),比天王星云頂溫度稍高。據推測,海王星很可能有一個熾熱的內部,其核心的溫度約7000℃,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海王星的質量稍大于天王星,密度稍大于天王星,而半徑稍小于天王星。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是僅有的利用數學預測而非觀測意外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飛掠過海王星。
海王星的公轉和自轉
公轉
海王星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為45億公里,約30.1個天文單位(AU)。海王星的軌道周期(年)大約相當于164.79地球年,軌道傾角約為1.77°。海王星于2011年7月12日回到繞日公轉軌道上它被發現時的那個點。由于地球處于其365.25天周期軌道的不同地點,屆時從地球看到的海王星并不會處在它被發現時在天空中的那個位置。從地球上觀察,海王星沖日周期為367天,這些周期使它在2010年4月和7月以及2011年10月和11月接近1846年它被發現時的坐標。在2010年8月20日,海王星于發現它的1846年中的同一天再度沖日。
自轉
海王星的軸向傾角為28.32°,與地球(23°)和火星(25°)的傾角相似,因此,海王星經歷了與地球相似的季節變化。海王星的長軌道周期意味著四季持續40地球年。海王星的自轉周期(日)是15小時57分59秒。
因為海王星不是一個固體,它的大氣層會發生差速旋轉。寬赤道帶的自轉周期約為18小時,比星體磁場的16.1小時自轉慢。相反,在極性區域,旋轉周期為12小時,反之亦然。海王星的較差自轉是太陽系中最明顯的,它會導致強烈的緯向風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