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龜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鱷龜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鱷龜不屬于我國的國家保護動物,因為它們不是我國本土產出的烏龜。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主要產自美國的南部。它們是一種比較兇猛的烏龜,因為外形和鱷魚比較相似,也都是食肉性的動物,并且攻擊力也比較強,所以才被稱為鱷龜。
鱷龜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鱷龜不是我國的保護動物,因為它們是從其它國家引進而來的,并且它們在我國分布的地區比較廣泛,所以不屬于國家保護動物。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龜,它們的原產地主要在美國南部。
鱷龜的外形和鱷魚比較相似,并且也都比較兇猛,受到威脅時攻擊性非常強。鱷龜是肉食性的動物,它們的上頜和下頜都帶鉤,所以捕食的能力比較強。它們幾乎可以吃掉任何可以吞下的活物。
簡介
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龜,主要棲息在美國南部的水域。它們可以潛在水中達3小時。雌龜只有在筑巢時才會走到陸上。鱷龜是肉食性的機會主義者,且也會吃腐肉的。在北方的州份,如密歇根州,幼龜甚至會吃植物。它們一般會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或是夏天才會如此。當它們成熟時,它們會變成雜食性,對魚類的數量并不構成威脅。但是,當鱷龜繁衍到一定程度,便會對當地河流的生態系統造成威脅。漁民盛贊它們捕魚的能力(用舌頭引誘獵物)。小魚往往是幼龜的食物來源。它們差不多會吃下任何東西,主要是吃魚類及死魚、無脊椎動物、腐肉及兩棲動物,也會吃蛇及其他龜。飼養下的大鱷龜會吃任何肉類,包括牛肉、雞肉及豬肉。成年的大鱷龜也曾獵食細小的鱷魚 。鱷龜因屬于外來物種,而且體型大且攻擊性強,在中國還沒有天敵。
外形特征
鱷龜背甲最長可達70cm以上,在人工飼養下正常生長停止在40cm左右。體重:80KG以上,曾有達200KG的記錄。它保持了原始龜的特征,嘴巴、背甲盾片、紅舌都異常奇特,頭和頸上有許多肉突,龜殼長而厚,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盾片呈棕褐色,13塊盾片就像13座小山連綿起伏,呈縱橫3行排列,背甲的邊緣有許多像鋸齒狀的突起,他們與擬鱷龜不同,龜殼上有三行棘。它們呈實灰色、褐色、金黃色、黑色或橄欖綠色(很多時都有一層藻類覆蓋)。眼睛周圍有散開的黃色斑紋,長在口的兩側,小而有神,且有星星狀的肉質“睫毛”。真鱷龜的舌上長有一個鮮紅色且分叉的蠕蟲狀的肉突,通過中間的圓形肌肉與舌頭相連。兩端能夠自由伸縮活動,舌頭形狀像蠕蟲,用來誘食魚類。它們會安靜的趴伏在水中不動,張開嘴耐心等待獵物。它們的舌頭會模仿蠕蟲的動作,吸引獵物游到它們的口中。當獵物進到口中,它們就會急速合口,完成埋伏。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堅硬得像鋼鞭一般,與其它龜不同的是它的頭和腳不能縮入殼內 。
成年龜色棕褐或褐黑,以褐色為主,幼龜近似黑色龜背甲寬圓,長寬比例接近4:3,背甲上有3列排列整齊的明顯盾片,中間1列的兩邊長有2行清晰可見的棘狀突起,突出點位于兩個盾片的相接處,并向片內輻射出眾多射線;后部邊緣,左右長有4個相互對稱的鋸齒狀小片,齒端較為鈍網,腹甲很小,面積只有背甲的1/3左右,且呈“十”字形;頭部不能完全內縮;尾部尾根粗而尾尖細,且由粗到細銳減較快,四肢粗壯有力,指甲彎曲堅利,趾間有蹼,爬行時,四肢撐起,頭部平伸,速度稍快于其他龜種龜頭部完全伸出后,從頭至尾的長度大致可分為等份,即頭、身、尾各占1/3一尾巴中央長有1列明顯突起的嵴,嵴突除第一個外,均南高到低依次向尾尖排列,宛如鱷魚背上、尾上的嵴突,鱷龜因此而得名。
鱷龜長相奇特。浮在水中,粗看似一條鱷魚。鱷龜頭部呈三角形,不能完全縮入殼內,口裂較大,到眼睛后部,眼較小,頸長。背甲棕褐色,寬短,長與寬相近,背部有三條不太明顯的棱,這些棱由數塊丘狀單元組成,上有放射狀條紋,實際上這些丘狀單元是由盾片突起形成的,成年大龜的盾片相對平滑,丘狀單元基本消失。腹甲很小,四肢不能縮入殼內,它們肥大且粗壯,表皮上散布有不規則的小疣粒,腹面有大塊鱗片,爪較大,趾(指)間具蹼。尾長,約等于背甲長度的1/2,并覆以環狀鱗片,背部形成棘突,似鱷魚的尾 。
鱷龜就品種而言,分為大鱷龜和小鱷龜,大鱷龜又名凸背鱷龜,小鱷龜又稱平背鱷龜,小鱷龜分3個亞種,分別為:北美擬鱷龜、中美擬鱷龜、南美擬鱷龜。以生長速度看,大鱷龜小時候生長緩慢,當生長到250克以后,生長速度加快,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從250克到2500克只要1年的時間,在自然界發現最大的個體在100千克以上。小鱷龜在50克以下生長緩慢,從7克長到50克需要80天左右,在控溫條件下,7克左右的稚龜平均長到2250克僅需1年。在自然狀態下,小鱷龜個體能長到23千克以上。大鱷龜和小鱷龜生長速度的差異主要是習性不同造成的,大鱷龜性情懶惰不善于主動攝食,靠酷似蚯蚓的“舌頭”引誘小魚“上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