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觀看了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她們的事跡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婦女在黨的領導下,開拓進取、勇毅前行的昂揚風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希望大家喜歡!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1
近日,中宣部、全國婦聯評選出10名“最美巾幗奮斗者”。她們是中國女性的先進代表,向社會傳遞了愛黨報國、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展現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巾幗風采,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綻放芳華,譜寫了璀璨的奮斗篇章。
助力鄉村振興:“把學會的知識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楊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2010年,她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江門村,帶領鄉親們努力拔窮根:創新“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帶動村里年收入300多萬元;聯手大學生村官成立“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出資建設扶貧加工車間,創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產業覆蓋率達100%。2020年,江門村實現94戶326人全部脫貧。
“未來,我要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繼續貢獻青春力量!”楊寧說。
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還有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為當時的深度貧困地區東鄉族自治縣和漳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種羊2.1萬只,帶動8個鄉鎮、6個合作社開展規模化養殖。她還新建8個黑木耳種植基地,吸納350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為建檔立卡戶分紅865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費142萬元。
鄉村振興的道路,見證了她們的不懈引領,也見證了她們的醫者仁心。
37歲輾轉多地回到祖國,57歲投入麻風病防治工作,95歲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李桓英長期奔波在云、貴、川等地的偏遠山區,曾經4次遇險,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2
中宣部近日決定,授予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桓英“時代楷模”稱號。連日來,李桓英畢生精力獻給麻防事業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校師生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她的由衷敬佩。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她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和生命至上、護佑蒼生的醫者仁心,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李桓英說,回國不后悔、治麻風不后悔,如果不入黨會后悔。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看來,李桓英是具有人民情懷的公共衛生專家,她敢于面對麻風病,用科學判斷麻風病不可怕,通過接觸病人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歧視,用人間大愛為麻風病病人和社會營造了科學戰勝疾病的力量。“她更是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者,把國外的先進醫學知識帶回祖國,她把中國防治麻風病的方案貢獻給世界,為實現沒有麻風的世界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百歲老人李桓英用她的故事給我上了寶貴的一堂黨課。麻風病嚴重侵蝕病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李桓英滿懷熱誠,視病人為親人,面對面接診麻風病人。她用自己開創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治療病人,年復發率0.03%,低于當時WHO的麻風病治療復發率。”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新生兒內科副主任米榮表示,李桓英幾十年如一日踐行醫者仁心、生命至上的誓言,用忘我的工作詮釋生命的意義,挺起了民族脊梁。
人的一生如何度過才有意義?百歲黨員李桓英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找答案。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基礎運行處工作人員張斌斌表示,李桓英放棄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薪聘請,舍棄家人的陪伴,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投身衛生健康事業,令人動容。“57歲開始研究麻風病,常人唯恐避之不及,她卻不戴口罩、不穿防護服為病人檢查身體,這是科學的自信,更是對病人的真誠和滿腔熱情,她用一生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李桓英赤誠報國、護佑生命的事跡也影響著繼往開來的杏林晚輩。
“她主動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條件,義無反顧歸國奉獻,并選擇麻風病防治作為終身事業,這是以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重的赤子之心,是不畏艱難、護佑蒼生的醫者仁心。她通過實踐考察,求真務實地建立高效治療方案和防治體系,堪稱科學精神指導臨床實踐的經典范例。”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三區副主任醫師秦啟元表示,作為醫學后來人,將以李桓英同志為榜樣,尊科學濟人道,為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努力奮斗。
“初心可鑒超凡風骨,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我很榮幸能在此生同這樣一位優秀的醫者在一個醫院共同工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向‘時代楷模’李桓英老師學習,是我今后的目標。我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醫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眼科護士龔妍說。
在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張竣瑋看來,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正體現在李桓英一次次深入麻風寨,與患者密切接觸,并努力消除社會歧視的行動中。“新中國成立初期,衛生經濟條件相對落后,李老師毅然決然回國工作,給我很大觸動。如今,在祖國需要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更好推進中西醫結合時,作為一名中醫學子,更要努力奉獻自己的青春,把中醫發揚光大。我將全力以赴,哪怕是一輩子。”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3
3月7日20時19分,“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首播。儀式上,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向社會公開發布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獲“最美巾幗奮斗者”稱號。其中,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兒科主任路生梅榜上有名,成為陜西唯一獲此殊榮者。
節目以講述故事、現場訪談、獲獎感言等形式,先后發布了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的感人事跡,對路生梅事跡的介紹主題為“用一生守一諾,以‘梅香’暖一城”。她的獲獎感言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內心都要繁花似錦,有方向,有目標,征途漫漫,唯有奮斗。”
生長在北京的路生梅,帶著“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于1968年來到佳縣人民醫院工作,并堅守貧困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53年,用赤誠的醫者仁心守護著革命老區人民的生命健康,超額兌現了自己“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
據了解,路生梅于2021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今年又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此外,她還獲得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誠信之星、中國好人等榮譽。
本次發布儀式以錄播形式播出,首播期間在學習強國、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還將于3月8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CCTV-1)重播。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4
“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秉持這樣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陜西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一干就是50多年。
為了讓山溝溝里的老鄉們及時看上病,她白天接診、晚上點著油燈自學,迅速成長為全科醫生;她多次放棄返京機會,為落后的小縣城建起第一個正規兒科;她給患者開幾毛幾分錢的小藥,巡診走遍小鎮鄉村;她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拒絕高薪聘請,義務接診患者超15萬人次;面對疫情,年逾古稀的她寫下請戰書,遞交1萬元特殊黨費……
路生梅說,畢生堅守只為兌現誓言,“祖國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群眾心中,感念著她們的無私奉獻;脫貧路上,活躍著她們的奮斗身影。
楊寧,這個“85后”大學生村官,放棄大城市就業機會,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拔掉窮根。
作為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她的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從未被困難擋住腳步——悄悄賣掉婚房墊付種子肥料資金,創新“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建設扶貧加工車間,成立“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依托原生態資源優勢,走產業發展道路,江門村舊貌換新顏。
“發展產業關鍵要‘接地氣’。”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帶領企業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從實施產業扶貧計劃,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到成立田間學校,幫助農戶變身技術能手;從帶動開展規模化養殖、種植,幫助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到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第六產業園”……精準對接,深耕基層,她幫助農民走上致富路。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5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夕,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女教師們都收到一張半天的休假單。憑著這張休假單,女老師們可以在安排好課務的情況下休假半天。不僅如此,學校男工沙龍的男老師們還為女同胞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驚喜。昨天深夜,他們悄悄地錄了一首《這世界那么多人》的MV,將在“三八”婦女節的清晨通過視頻號推送給女同事們。
“我們學校的女性員工超過90%,今天早晨的升旗儀式上,男老師們已經向女老師表達過祝福了,臺下的孩子們看了都很激動。多年來,在這所‘愛的學校’,吳蓉瑾校長教會了我們很多。在她的親身示范下,所有師生們都能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彼此相依、互助,共同成長。”盧灣一中心小學工會主席徐旭說,在他看來,剛剛獲頒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的吳蓉瑾校長,名至實歸。
日前,全國婦聯最新公布了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紅旗手(集體)。其中,時代楷模、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入選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為什么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十幾年前一位少先隊員不經意間的提問,曾讓工作不久的吳蓉瑾陷入沉思。
扎根基礎教育27年,吳蓉瑾依托學校緊鄰中共一大會址的地理特點,組建起全國首支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17年來培養了千余名小講解員,用童音講黨的歷史,使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用好身邊最鮮活的課堂,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打好了紅色底色,種下信仰的種子。
“我與吳校長共事多年,記得她剛進學校工作時,我倆在一個辦公室。當時,作為中隊輔導員的她,除了上課以外,很喜歡帶著孩子到處跑,孩子們的小隊活動,她也特別喜歡參加。”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紅喇叭”社團負責人陳麗麗老師記憶猶新,有一次,她們帶著孩子去一大會址參觀,孩子們很開心,但吳蓉瑾卻鄒起了眉。原來,她發現孩子們聽講解聽得不太認真,因為講解的內容聽不太懂。
“其實當時這樣的情形還挺常見,相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場館,孩子們更喜歡去公園、去郊游。”陳麗麗說,讓她沒想到的是,此后吳蓉瑾特地尋求了學校大隊部的幫助,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開展了一次小調查,對館內的陳列、參觀路線特別是講解人員、講解內容等都進行了調研,最終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
于是,17年前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就有了一支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提供志愿服務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吳蓉瑾帶著孩子們,和紀念館的叔叔阿姨們一起討論、磨稿,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將解說詞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相關文章: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及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