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1
我喜歡的節日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到了春節就是過年嘛。小的時候喜歡是因為過年了不要上學,還有好東西吃、好東西玩,還有零花錢比平時多,可以買好多好玩的東西而不受父母責怪。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媽媽還都要給我和弟弟添件新衣服。如今喜歡春節的原因和小時候不同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好東西想吃什么時候都可以吃,新衣服可以隨時購買。現在的原因是因為春節的時候是家人團聚的時候。我在外上學一年回家不過兩三次,而表哥表弟們在外地打工有時候是兩三年才回家一次。
去年,就是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我舅舅家的兩個表哥都回來了。我大姨家的表哥也回來了,我三四年都沒見他了,挺巧的是他們這一年都回家來了,還到我家玩了幾天。聚在一起是快樂的,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總是要離開,離別挺傷感的。但是一味的傷感是毫無意義的,還是都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奮斗吧,只能約好明年再見。
臨走時我大表哥說,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上學的要好好學習,打工的要好好工作。是呀,人生的道路不同,但是我們都必須堅定信念,沿著自己認定的道路走下去,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有意義。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2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古時候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包粽子拋入江河中,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用粽葉包出一個底下尖尖的甜筒形,再把糯米和餡兒放進去,接著包成三角形,最后拿繩子把粽子綁起來,就成了平時吃的粽子。粽子的餡兒有許多種,有豆沙餡兒、鮮肉餡兒、栗餡兒……包好的粽子像一個個小枕頭躺在那兒,好可愛!我們把包好的粽子煮了,香噴噴的真好吃,沒幾分鐘,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吃完粽子大家一起去劃龍舟。我們分成了四隊,大家一起喊:“三、二、一,開始!”大家一起用力劃起來,每艘船船頭都有個打鼓的人,每次打三下就停一秒,第三次時后面的人就把槳放入水中一劃,就這樣連續不斷地一放一劃,一放一劃,一放一劃……鑼鼓震天,好激動啊!
“節分端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個節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和一個值得我們去繼承的傳統,今天參與端午節的活動,我感到非常高興。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3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中秋節到了!
中秋佳節可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家家戶戶都在做月餅。我大舅可是做月餅的的能手,品嘗著香甜美味的月餅,我不禁纏著舅舅來教我。第一步把面團揉成一個大大的肩扁的圓形,就如一個白白的月亮。第二步把蛋黃、紅豆、芝麻等做成的餡放進面團中間。第三步把旁邊的面團都往陷上面捏攏。第四步把面團揉圓。第五步用模具壓出形狀圖案。第六步刷上油放入烤箱。時間一到,就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月餅了。一家人一起分享著美味的月餅。
爺爺還給我們小朋友講了中秋節的傳說,聽完傳說后我們小朋友趕緊跑到后院去賞月,月亮高掛在天上,露出它那圓圓的臉,猶如一只銀色玉盤掛在空中,用它潔白的銀光灑向大地。哇!淡淡的,柔柔的,真美啊!
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多么開心的中秋節!家家戶戶團團圓圓,一起祭月、賞月、吃月餅,真溫馨真熱鬧啊!我喜歡中秋節!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4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人們期待已久的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里人們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天一早我就和同學一起做了湯圓。做完以后,媽媽給我們煮湯圓,慢慢的鍋里的水開始滾起來。一顆顆圓滾滾,長得白白胖胖的湯圓,在水里翻滾著,不時地發出一陣陣香噴噴的味道,聞得我直流口水。煮好了以后,我就和同學迫不及待地吃起來。軟糯的口感,香甜的芝麻,讓人欲罷不能,真香啊!
吃完以后,我們又開始做猜燈謎的材料,先把卡紙都剪成八等份,在上面寫上燈謎,折起來,包好,再用膠帶一個一個都粘起來,用繩子穿好,掛在上面讓大家猜猜。
玩累了,肚子開始咕咕地叫,然后我們又去下面吃幾道特別的菜:五彩的什綿菜、油滋滋的東坡肉、棕褐色的泥鰍湯……
家鄉的元宵節習俗,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快樂,學業有成!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5
在眾多的中華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節日就是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熱鬧,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節日。
我們一家人去農村過春節。等我們到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了。我們下車吃完下午飯,農村的春節晚會開始了。晚會的場面真是熱鬧非凡啊!大家跑的跑,放鞭炮的放鞭炮,玩游戲的玩游戲。而我和表弟在玩真人版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呢。我手拿著一把umpq,我的兩個表弟一個手拿一把scar,一個手拿一把沖鋒槍。我們玩了好幾局,最后我以兩分獲勝。過了幾分鐘,我們幾個人和表姐,妹妹一起放起了鞭炮。我們揮舞的鞭炮就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呢!
春節真是一個既有趣有熱鬧的節日。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6
正月初一,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沒錯,正是春節。
我們家的春節可有趣了!每年過節,我都會跑到門外去放爆竹,來去除可怕的“年獸”。“爆竹聲中一歲除”,“噼噼啪啪”開始放爆竹了。我連忙捂住耳朵,生怕被噼啪聲震聾。爸爸媽媽也捂住自己的耳朵,隔壁的鄰居連忙跑出來,大聲喊:“過年啦!過年啦!”后面又一家接著一家地喊。我的爸媽又拿出手機開始拍照。我們在爆竹中玩耍,可熱鬧了!
放完爆竹后,就開始做年夜飯了。我和爸爸在認真地洗菜,當媽媽的小助手。只見媽媽右手拿鏟子,左手持大勺,鍋中的菜在媽媽的操作下翻飛著。不一會兒,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就出鍋了:有紅燒魚、糖醋排骨、蘿卜湯……我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一口飯一口菜,再喝一口橙汁,就這樣,原本滿滿一桌的菜,被我們吃得一口不剩。我們可真是一群“吃貨”。最后,我們在春節的熱鬧氣氛中進入了夢鄉。
每年的春節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今年更是讓我難忘。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7
今天是除夕,我們興高采烈地換上了新裝,容光煥發。以往昏昏欲睡的奶奶都很有精神。我盼望著除夕夜的來臨,因為有年夜飯、壓歲錢、春晚……
時間過得很慢,終于熬到了下午。這時,亮亮哥哥和嫂子來了,他們還帶來了喜慶的春聯。貼上以后,老屋變得熠熠生輝。耳邊響起了陣陣的鞭炮聲,我開始催促爸媽做飯,爸媽真給力,一下子就做好了。
爸爸和亮亮哥哥開始放煙花了。我們的煙花響了一聲,像流星一樣沖了出來。忽然在天空中一下子爆開,一點點慢慢地飛出來,像極了天女散花,真是絢麗多彩!
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真開心。最后,我們共同舉杯,祝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也祝我自己學習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喜歡過除夕!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8
這兩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在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農歷的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飄飄的彩旗。媽媽做了豐盛的晚餐。外面不時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出門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春節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節目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我還喜歡“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古老的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這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我非常開心。因為我知道,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9
中國有許多傳統而有意義的節日,如:辭舊迎新的春節、皓月閃爍的中秋節、必里遲離的重陽節,而我喜歡的是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合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于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人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正月十五的那天,人們都會去大街上買回面粉、芝麻、肉餡,趕回家里開始一天的忙碌。在那一刻我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開始揉面粉、包餡,然而我便問媽媽為什么是自己包湯圓而不是自己去大街上買一盒,媽媽說:“因為每當正月十五,漢武帝祭祀太一神,定為與民為樂,自己做的會更深刻。祝我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不知不覺中到了傍晚,我燒好了開水,將湯圓下鍋,等湯圓全部浮了起來,一顆顆雪白面晶瑩的湯圓入口即化,冒著熱騰騰的熱氣,如同仙境一般。突然外面空中煙花沖天而上,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在空中綻放。“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霎時間,人們歡呼,人們省躍,歡潮如歌!而另一邊兩只舞獅進行一段生動的表演后,一滾,一躍,同時從嘴部垂下紅色的對聯。金色的長龍騰空躍起,在兩只舞獅的上端,似真似幻。
不覺中,夜幕下的點點彩光持續綻放,隨即消失,只在眨眼間,那是炫麗的煙火,奪人眼球,也讓人們歡呼慶賀節日的來臨,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學生作文10
在江河邊孕育而生的民族,將歷史融入江河。當傳統節日隨流水一同消失于天涯海角時,卻在兩岸留下了華夏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節日的韻味。
華夏民族,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精彩文化的大民族,傳統節日自然也是眼花繚亂的。傳統節日不會被遺忘,它是每個時代的文明載體、在傳統節日這個偉大永恒的載體,連續著中華文明的深深血脈。
無論哪個傳統節日,都寄寓著特殊的意義。然而如今,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卻于歷史的江河聽到了傳統節日的撕心裂肺般的哭泣聲。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曾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春節,現在又有多少人記得那些美好的習俗,那寄寓希望與祝福的“壓歲錢”充滿了銅臭味,越來越多的人在說過年沒年味了。曾經“風雨端陽生晦冥,汩羅無處吊英靈”的端午節,又有誰會在房屋前插一根艾草,喝一碗黃雄酒呢?曾經“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的中秋節,那輪圓月越發清冷、孤獨,似乎那明亮的光輝都被璀璨的煙火奪走了。……曾經的曾經,有太多的回憶。可是國人對傳統節日的淡忘,讓我心頭始終壓抑著一股趕上哀愁。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現在的世界,多種文化蔓延、滋生、跌宕的沖突,需要我們深思。這些現象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的影響是不容置之不理的。更多的國人趨向于過國外的節日,國人過洋節的氣氛更是一年濃過一年。這不僅僅凸顯出國人對待本國傳統節日的冷漠,還說明國人對他國文化的過度盲目崇拜。為此我總感覺到內心的憂慮與不安。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當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國人一片嘩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被搶注的消息,我們對此留下了太多的震驚和困惑,更是無法接受。也許,這本身說明了我國傳統節日的魅力所在,但這并不允許傳統節日成為他邦異族的文化遺產那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真的要捫心自問,傳統節日何去何從?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傳統節日的批判審視就是直面文化沖突的高層面的心理認同。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穿越”古今,“走讀”傳統節日。我們發現,傳統節日之所以傳承至今,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面對傳統節日,我們當然不可能“橫沖直撞”,這樣只會“折殺”你的銳氣和意氣。我們必須是虔敬而沉穩的。沒有靜心涵泳傳統節日的過程,我們無法達到“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化境的。傳統節日何去何從?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的征途才剛剛開始。擁有如此優秀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同時國家也將傳統節日列入全民性的節假日,以期國人能在閑暇之余靜下心來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讓我們中華大地掀起學習、保護、傳承傳統節日的熱潮。
歷史如河,請仔細聆聽傳統節日的絮語。因為,那是靈魂的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