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優秀作品專欄 > 閱讀推薦 > 九年級物理復習資料筆記

    九年級物理復習資料筆記

    時間: 斯祺1212 分享

    九年級物理復習資料筆記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于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中。

      (1)宇宙的宏觀模型:宇宙物質-→(從大到小: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地球上

      的萬物)。

      (2)太陽系由八大星系組成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組成。

      (3)討論宇宙時,通常用光年作長度單位。1光年=9.46x1015m=9.46x1012km.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

      (1)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物質的性質是由它的分子決定的.

      (2)分子很小,分子大小約為10-10m=0.1nm.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

      注意:我們用眼睛看到的運動都不是分子運動。

      3、原子結構:

      (1)物質由分子組成,而分子又由原子組成。

      (2)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相似。

      (3)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4)物質微觀模型是:物質→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與核外電子(帶負電)。

      (5)光年和納米都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x1015m 1納米=10-9m

      4、 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狀態 分子排列情況 分子間相互作用力 分子運動情況 宏觀特征

      固態 排列十分緊密 很大 只能在自身平衡位置附近 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無

      做無規則運動 流動性不易被壓縮

      液態 沒有固定位置 比固態小 運動比較自由 沒有一定的形狀、有一定

      的體積、有流動性、不易

      被壓縮

      氣態 極度散亂、間距很大 極小 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 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有流動性、容易被壓縮

      注意:(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顯著變大;一般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時(水除外),體積

      變小。

      (2)物質的狀態變化主要是由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發生了變化。

      5、納米科技

      (1)納米科技是納米尺度內的科學技術,研究對象是一堆分子或單個的原子、分子。

      (2)科學工作者正在通過對分子或原子的操縱,實現心中的理想。

      二、質量:

      (一)、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注意: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只與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溫度無關,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2、物質與物體的區別:

      (1)物質是構成物體的材料,一種物質可以組成不同的物體如:鐵是物質,它可以組成各種不同

      的物體。

      (2)物體是指具有一定形狀,占據一定空間有體積和質量的實物,一種物體可以由不同物質組成。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噸(t) 克(g) 毫克(mg )

      單位換算: 1t=103kg=106g=109mg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1、測量工具:天平、臺秤、桿秤、電子秤、案秤

      2、天平使用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或水平桌面上。

      (2)、撥:把游碼撥到標尺左端零刻度處。

      (3)、調: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水平位置平衡。

      a、調節原則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斷橫梁平衡的方法:指針靜止時,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線上;指針運動時,看它在分度盤中央線兩端擺動幅度是否一樣。

      (4)、測:被測物體放在天平左盤,用鑷子向天平右盤加減砝碼(加減砝碼原則:先大后小)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復平衡。

      (5)、讀:被測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

      注意:當左碼右物時,被測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

      (6)、收:稱完后,把被測物體取下,用鑷子把砝碼放回砝碼盒。

      3、使用注意事項:

      (1)所測物體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測量范圍。

      (2)必須用鑷子加減砝碼。

      (3)必須左物右碼。

      (4)潮濕的物品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盤里。

      (5)天平砝碼的設置與人民幣一樣。

      4、特別注意:

      (1)若游碼沒有撥到0刻度就開始測量,相當于左盤中已有物體,則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大。

      (2)若天平沒有調節平衡,指針若偏左,也相當于左盤已有物體,則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大。

      (3)若砝碼生銹,則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小;若砝碼磨塤,則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大。

      (三)、液體與小物體質量的測量:

      1、液體質量的測量

      (1)先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

      (2)再用天平測出空燒杯和待測液體的總質量m總。

      (3)待測液體質量m=m總-m1

      2、小物體質量的測量

      (1)先用天平測出一定數量的小物體的總質量m總。

      (2)則小物體質量=m總/一定數量。

      三、密度:

      (一)、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公式: 變形公式 m =ρ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

      3、單位:

      (1)、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

      (2)、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注意:人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相似。

      (二)、理解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密度與物質的種類、溫度、壓強、狀態有關。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3、物體通常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水除外),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密度變小;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4、對于氣體,密度還與壓強有關,壓強變大,密度變大,反之變小。

      (三)、密度的計算:

      1、判斷空、實心球的方法:(已鐵球為例)

      (1)比較密度法:

      具體做法是: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求出球的密度。ρ球=m球/V球,若ρ球=ρ鐵,則該球是實心;若ρ球<ρ鐵,則該球是空心。

      (2)比較體積法:

      具體做法是:先算出與球同質量的實心鐵球的體積,V鐵=m球/ρ鐵。若V球=V鐵,則該球是實心;若V球>V鐵,則則該球是空心。

      2、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3、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4、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四、密度的測量: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量杯)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一)、量筒(量杯):

      1、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2、使用方法:

      (1)、“看”:看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單位:毫升(ml)

      (2)、“放”:放在水平臺上。

      (3)、“讀”:讀數時,視線要和凹液面的底部、凸液面頂部相平。

      3、體積單位換算:

      1ml=1cm3=1×10-6m3 1L=1dm3=1×10-3m3。

      (二)、液體密度的測量:

      1、原理:ρ=m/V

      2、測量步驟:

      (1)、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

      (2)、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3)、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

      (4)、得出液體的密度ρ液=(m1-m2)/ V 。

      特別注意:若用天平先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然后往燒杯中倒入一些待測液體,并測出燒杯與待測液體的總質量,再將燒杯中的待測液體倒入量筒測其體積,因燒杯上會沾有一部分液體,造成所測的體積偏小,密度值偏大。

      (三)、固體密度的測量步驟:(密度比水大的固體)

      1、用天平測出待測固體的質量m。

      2、往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適量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能淹沒被測物體為準),并測出量筒內水的體積V1。

      3、用細線把被測物體系住,放入量筒水中,測出總體積V2。

      4、則被測物體密度ρ物=m/ V2- V1。

      注意:密度比水小的固體密度的測量方法:(常采用壓入法、助沉法)

      所有步驟與固體密度的測量步驟一樣,只是在第③步中加上用細鐵絲把被測物體壓入水中。

      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1、密度與社會生活:

     ?、拧⒔煌üぞ?、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強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產品包裝,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

      2、水的反常膨脹:

     ?、拧?攝氏度時,水的密度最大,高于4攝氏度時,水的密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低于4攝氏度時,水的密度隨著溫度降低而降低。

     

      一、運動的描述:

      (一)、參照物 :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但不能選擇物體本身;被選作標準的參照物我們認為它是假定不動的 ;

      通常情況下,我們默認的參照物是地面或相對地面不動的物體。如:房屋、樹木。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

      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判斷物體運動狀態的關鍵是看物體相對參照物相對位置是否發生了改變。

      (二)、機械運動 :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三)、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1、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我們所說的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與別的物體而言的。

      3、相對靜止的特點:

      (1)、兩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2)、兩物體運動快慢相同。

      4、相對運動的特點:

      只要有一點不滿足相對靜止的特點,就是相對運動。

      (四)、判斷物體運動狀態的步驟:

      1、選定一個參照物。

      2、觀察比較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有無發生變化。

      3、若位置發生了變化,則說明物體相對與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說明物體相對與參照物是靜止的。

      二、運動的快慢:

      (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2、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二)、速度:

      1、定義: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通過的路程。

      2、速度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單位:

      (1)、國際單位制中 m/s

      (2)、 常用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3)、換算:1m/s=3.6km/h

      換算技巧: 當m/s化km/h時,原數值乘以3、6 ;當km/h化m/s時,原數值除以3、6。

      同理:g/cm3化kg/m3時,原數值乘以103 ;kg/m3化g/cm3時,原數值除以103 。

      (4)、計算公式: V—速度—米每秒(m/s) s—路程—米(m) t—時間—秒(s)

      注意:(1)、用此公式計算,各物理量必須全部采用國際單位。

      (2)、物理學上常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

      (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

      (三)、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2、注意:在勻速運動中速度始終不變。

      (四)、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

      1、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2、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注意:中間的休息時間也要算在總時間內)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是用來粗略描述變速運動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1)、平均速度不同與速度的平均值。

      (2)、過橋問題時,總路程=車長+橋長。

      4、特殊情況的平均速度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經過兩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經過兩段相同的時間的平均速度V=(V1+V2)/2

      三、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一)、長度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

      (1)、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m,課桌的高度約0.75m。

      (2)、長度的常用單位還有km、dm、cm、mm、um,

      (3)、單位換算它們關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106um;1um=10-6m。

      3、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正確使用刻度尺:

      (一)、使用前:做到三觀察。

      (1)、觀察它的零刻度線在哪?是否磨損。

      (2)、觀察它的量程。

      (3)、觀察它的分度值多少。分度值越小,準確度越高。測量能達到的準確程度由刻度尺最小

      刻度決定。

      (二)、使用時:做到五對。

      (1)、選對:選擇合適的刻度尺。

      (2)、放對:尺的位置應放正,不能歪斜,其刻度線應緊貼被測物體,零刻度線應與物體的開始端對準,零刻度線磨損的,要任選一點作為零刻度線,讀數時:結果應減去所任選零刻度線以前的部分。

      (3)、看對: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讀對:讀數時,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計值)。

      (5)、記對:記錄結果應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4、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后,再測量出它的總

      長度,然后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 (a)測硬幣直徑; (b)測乒乓球直徑;(c)測鉛筆長度。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

      (4)、棉線法、滾動法。

      (二)、時間

      1、國際單位::秒(S) 常用單位:時(h)

      2、測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脈搏等

      現代:秒表、機械鐘、石英鐘、電子表等

      3、秒表的使用方法:三按

      一按:表針啟動;二按:表針停止; 三按:表針歸零。

      (三)、誤差與錯誤

      1、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

      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

      (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2)、選擇更精密的測量儀器。

      (3)、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

      2、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或者由于讀數記錄時粗心造成的,錯誤可以避免。

      四、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注意:(1)、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單個物體不產生力。

      (2)、物體間有力的作用,必定存在兩個物體:一個施力物體,一個受力物體。

      (3)、產生力的兩個物體不一定要相互接觸,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注意: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運動速度的改變、運動方向的改變或者兩者同時改變。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力的作用效果影響因素:(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有關。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 牛頓 簡稱“牛” 用字母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成年人的重力是500N

      5、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點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

      體上。

      (2)、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注意: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力的區別:

      (1)、他們的兩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點在同一直線上。

      (2)、相互作用力的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而二力平衡力的兩個力則作用在同一

      物體上。

      6、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

      (1)、定義: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用線段的起點或者終點來表示力的作用點。

      (2)、畫法:(1)、先確定受力物體,通常用方框和圓圈表示。

      (2)、確定力的作用點,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作用,在分析物體受力或畫物體重力時,作用點一般畫在物體的重心上;在分析單個力時,應畫在兩物體接觸面上。

      (3)、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用線段畫出力的作用線。

      (4)、在線段末端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并標上力的大小、符號及單位。

      重力用G 、摩擦力、阻力用f 、支持力用F支 、其余的力用F表示。

      五、牛頓第一定律:

      (一)、伽利略斜面實驗:

      1、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2、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3、推論一: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4、推論二:物體不受力,可以保持原運動狀態不變。

      5、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三)、慣性:

      1、定義:物體具有保持原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注意:(1)、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是由物體的質量決定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的大小與物體是否受力、處于何種狀態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均無關。

      (3)、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或受到慣性作用。

      2、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1)、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2)、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3、慣性現象的解釋步驟:

      (1)、先看兩物體原來處于何種運動狀態。

      (2)、再看其中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另一個物體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4)、所以出現了什么情況。

      4、利用慣性知識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時應注意:

      (1)、列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時,列車上的人或物相對列車靜止,在列車上面不管做什么運動,效果都是一樣的。

      (2)、列車加速或啟動時,由于慣性,列車上的人與物運動方向與列車的運動方向相反。

      (3)、列車減速時,由于慣性,列車上的人與物運動方向與列車的運動方向相同。

      5、慣性的利用與防止。

      (1)、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洗衣機脫水;射擊、投鉛球;拍打衣服上的灰塵;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2)、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小車上安有安全氣囊;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車輛嚴禁超載;車輛轉彎時應減速。

      六、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

      判斷兩個力是相互作用力還是平衡力關鍵看:這兩個力滿足誰的四個條件。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

      質的力。

      4、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5、應用:(1)、可以根據平衡力來判斷物體處于何種狀態。

      (2)、可以根據二力平衡條件來判斷兩力是不是一對平衡力。

      (3)、已知平衡力中的一個力的大小、方向,可以判斷出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6、合力:

      (1)、作用在同一直線、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F合=F1+F2,合力方向與兩力相同。

      (2)、作用在同一直線、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F合=︳F1-F2 ︳合力方向與力大F1相同。

      補充:(1)、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它的重力與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壓力與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2)、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的物體,拉力(牽引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第十三章《力和機械》

      一、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如:彈簧、橡皮筋)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如:橡皮泥、面團)

      3、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常見的壓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張力都是。

      4、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和物體本身的材料有關 。

      5、彈性限度: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

      (二)彈簧測力計:

      1、用途: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工作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注意:彈簧的伸長不是彈簧被拉開后的長度,兩者關系是:彈簧的伸長=彈簧被拉開后的長度-彈簧原來的長度。

      3、使用方法:

      使用前:三“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指針是否指零,若不在要調零;

      使用時:(1)、測力前,最好輕拉彈簧幾次,避免彈簧被外殼卡住。

      (2)、使用時,應用手提住提環或把提環固定在墻上,絕不能用手捏住外殼。

      (3)、使用時,拉力方向應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也就是說:一定要讓彈簧的伸長方向與測力計所測的力方向一致。

      (4)、讀數時:要當指針穩定后,且視線與指針所指刻度線垂直,讀法與刻度尺相似,但注意不能估讀,最后在數值后注明單位N。讀數=掛鉤受力。

      4、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5、特別注意:

      (1)、測力計受力靜止時,它的兩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測力計示數只表示其中一個力的大小。

      (2)、彈簧的伸長是各個部分都在伸長,若彈簧斷了,去掉斷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樣大小的力伸長的長度比原來的要短,因此測量值偏小。

      (3)、把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測力計的示數表示的是物體的重力與測力計重力的和,物體的重力=測力計的示數-測力計的自身重力。

      二、重力:

      (一)、重力的由來: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1)、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物體。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重力作用。

      (3)、重力是非接觸力,在空中運動或靜止的物體,所受重力與原來相同。

      (4)、在空中運動的物體,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重力就是通常所說的重量,他不同與質量)。

      (1)、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2)、g在不同的星體上,數值不同,在月球上g的取值約為地球上的1/6.

      (3)g的大小還與地球緯度有關,緯度越高,g的取值越大。

      3、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或者說總是指向地心)。

      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注意:(1)、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2)、物體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體上,(如:圓環)

      5、重心與物體穩定性的關系:物體重心越低,物體越穩定。

      三、摩擦力:

      (一)、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1)、滑動摩擦(如:用鉛筆、鋼筆寫字)。

      (2)、滾動摩擦(如:用圓珠筆寫字)。

      (3)、靜摩擦(如:用力推物體,沒有動)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注意:(1)、相對運動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是不一樣的。

      (2)摩擦力方向不一定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如:人走路時,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就與人運動的方向相同。

      (3)自行車向前運動時 ,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4)、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相對地面做勻速運動時,彼此間不產生摩擦力。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

      (2)、運動物體的摩擦力始終等于勻速運動時的摩擦力。

      (3)、運動的物體只有在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所受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還與接觸面材料有關,與物體運動速度、物體所受拉力的大小、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三)、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2、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相關文章:

    1.九年級物理老師復習計劃

    2.2017初二物理筆記

    3.九年級歷史全冊復習提綱,復習知識點匯總

    4.高一物理筆記整理 高一物理知識點梳理

    5.如何做好高中物理筆記

    45145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狍和女人一级毛片免费的| 贱妇汤如丽全篇小说|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老汉色av影院|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不卡在线|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av无码a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三级黄在线播放| 残忍女王虐茎chinese|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baoyu777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国语在线播放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一卡二卡三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完整|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奇米第四色首页|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黄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福利所第一导航|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图片色| 麻豆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