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隨筆:孤立主義緣由與未來
學習啦:自從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開始走向孤立主義,孤立主義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什么樣子的影響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孤立主義緣由與未來》。
一、產生基礎
從經濟學分工的角度來看,冷戰后的全球化實實在在實現了全球產業鏈分工,并極大提高了企業效率。跨國公司在全球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將每個產業鏈環節配置在全球成本最低的國家或區域。顯然,美國在很多產業鏈環節(尤其是制造環節)都逐漸喪失了比較優勢,也基于此,分工理論也指導了跨國公司將這些環節搬遷至中國這樣更具備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這一分工效率提升的最主要受益者主要有兩塊:從美國國內來看,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世俗化資本主義(班農標簽);從外部看,是產業外遷的投資目的國(比如中國)。
然而美國國內勞動力結構并沒有伴隨美國產業結構的演化而同步改變。美國國內保留的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對于技術的復雜性和創新性要求更高,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訓練無法駕馭。同時,美國國內普通生活性服務業的就業崗位容量有限,因此美國國內便出現了伴隨低技術含量環節外遷后藍領崗位減少而產生的結構性失業。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中下階層失業率持續升高,與白領、上層的家庭財富差距越拉越大。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在美國也不例外。美國中下階層雖然沒有技術、沒有理想,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對生活條件惡化或者相對落后不會產生心理落差和不滿情緒。當這些群體的力量積累到臨界值時,代表他們利益訴求的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便脫穎而出。班農將一味追求利益最大的行為稱之為“世俗化資本主義”,并認為是美國當下社會的巨大挑戰。從理論層次來看,他們認為要踐行新教倫理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貪圖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產業外遷,一方面不顧本國兄弟姐妹的福祉(新教倫理中上帝交代的任務),另一方面也給國家產業技術安全帶來隱患。
二、未來演進方向
商人出生的川普深知要阻止產業外遷甚至吸引產業回流,必須依靠制度優化,而不能粗暴借助產業管制,川普政府成立以來系統地打出了組合拳。
第一,成功實施減稅政策,企業所得稅降至21%,通過減稅留住企業。第二,加大財政支出,通過加強基礎設施投資來拉動內需(這一措施尚未啟動)。第三,對外貿易戰,提高外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壁壘,保護美國本土企業,進而保護美國本土的就業崗位。反世俗化資本主義的角度看,即便貿易戰中,蘋果之類的跨國公司利益受損,這也是世俗化資本主義應該付出的代價。當然,擁有超高談判技巧的商人,川普也不會魯莽行事。第四,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限制外國資本投資美國高科技企業,維護美國國家技術安全(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如何應對)。
三、總結
從諸多方面傳來的信息顯示,民粹主義與孤立主義在美國社會大眾的市場不斷擴大。甚至尋求所謂的公平貿易已經成為了兩黨間的共識(從處理中興的態度便可知)。中美關系是否會轉為全面對抗?是否有必要轉為全面對抗?這是中美都需要深思并且好好謀劃的未來工作重點。
公眾號:現實中的經濟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