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永生的閱讀文章:人工智能與永生之謎
學習啦:如果人們可以永存了,那生命的意義何在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人工智能與永生之謎》這篇文章吧。
據《英國郵報》2月23號一則新聞,瑞典一支科學家團隊宣稱對逝者遺體進行研究,可以實現將人生前的聲音、語音方式上載到人工智能的處理器,最后放在一個外貌相似的機器軀殼中,以此來將死者復制。目前正在找尋志愿者提供親人遺體進行研究。
其實這樣的事情早已不是個案。
2016年初美國AI初創公司首席執行官奎達的朋友羅曼出車禍離世,沉浸在痛失的痛苦中,奎達領導手下的團隊將羅曼,省錢發出的短信進行篩選整合,創建出一個屬于羅曼的語言系統(依據是能利用原話回答就利用原話)。但人們對于這件事的看法莫衷一是。
羅曼的媽媽用這個軟件與“羅曼”聊天,他覺得這個說話方式簡直像極了羅曼。但羅曼的父親卻認為這套系統有太多缺陷,比方說有的問題,他回答不出來,有的問題回答的又毫不相干。但他同樣認為這種方法可以緩解他的傷痛。
對于羅曼的一些朋友們,他們拒絕使用這個軟件,他們認為羅曼需要一處紀念所,但不是這種類型的紀念所。奎達,作為羅曼至好的朋友,他說他會在情緒極度失落,或醉酒在酒吧時,如果用這個軟件和他聊天,她的心情會好很多。
人們對于這樣的方面,還有太多設想。
NETFLIX曾制作《黑鏡》講述人們可以在此前上傳自己的記憶和思維到達云端,從而實現數字化的永生。奈飛還有《碳變》。講的也是人們死后將意識轉移到另外的軀殼,但高昂的費用使得未來的世界長期處于權貴的統治之下……
那么人們為何如此熱切的追求永生之道呢?我相信除了個人因素以外,還有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像墨西哥的亡靈節),對過往熟識而美好的一切的眷戀。
那人們又該如何實現永生呢?
眾所周知,由于基因的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基因端的端粒不斷消耗,當消耗盡時,人體也邁向了死亡。所以說實現永生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肉體永存,二是精神意識永存,而人們也是潛心研究第二個方面更多一些。
如果將來人們真的真的永存了,那生命的意義如何?
太史公司馬遷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 我很贊同當下的對生命的普遍的觀點,那就是活在當下。我認為生命若能完成這樣的意義,也該有所寄托了吧。但宗教如今仍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中孰是孰非,我不想深究,但對于中世紀時__人生來有罪的觀點,我確實認為這是一紙空文,謬誤之理而已。也有同學認為生命的意義就是學習,比方說學習使我快樂等等,聽說今年政協又提出來要給學生減壓的要求,不過以我看又會和以往一樣,我們的壓力不降反增了吧。咱們如果真能永生的話,我認為生命的意義還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有人生前有鴻鵠之志還沒有完成,那么完成它將會使生命更加完整。如果有的人想利用新生重新出發,進行更偉大的事業,那也不賴。但如果有的人終日無所事事,相必他的復活定將無所意義。而更有甚者,內心奸邪黑暗,如果他們也復活的話,肯定將給世界帶來無窮的災難。
‌ 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有兩面性,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向長江的后浪與前浪,像三極管的飽和截止。而我們所能做的,大抵是趨利避害。而一個理智的人,也不會選擇去永生,因為他知道,只有死亡,才能賦予生命意義。
作者:G118 鄭黎彬
公眾號:深圳波波語文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