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老師心得:精彩課堂的不二法門(2)
生5:我來補充一下,還有他親自送豆給“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
生6:我喜歡文中的一群小伙伴,因為他們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游戲”。
生7:我也喜歡文中的小伙伴,因為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
生8:因為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后,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癩子”的辦法。
生9:因為他們很能干,比如他們駕船技術高超,水性很好。
這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社戲》的教學實錄。在語文教學中,課堂常常涉及到人物特點和性格等方面的討論,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教師運用了“我喜歡文中的 (人物),因為他(他們) (評價其性格的品質),比如 (舉人物表現)”這樣的開放句式,讓同桌三言兩語進行討論。根據學生的討論,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各個人物的特點,并且懂得將自己的想法如實表達出來。
學習需要個人獨立思考,刻苦鉆研,也需要和他人進行共同討論,集思廣益。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以及廣泛的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碰撞思維,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一)主動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討論恰恰切合這些方式,能夠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考所獲,以及由此聯想和想象的內容與大家交流。這時候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就形成了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接受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因而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梢?,教學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愿意主動地學習。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這時候就需要為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是極富能動性的人,他們不只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施加的思想影響,都要經過學生自己內化吸收,才能成為學生自己所獲得的知識。然而一些膽小的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果長此以往,他們會漸漸地成為課堂里的“擺設”。而這些同學或許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自己的同伴。這時教師如果給予學生討論的機會,讓學生都說出自己的見解。那么每個學生的心理訴求都蒙得到滿足,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
(二)參與性
在課堂討論時,學生精神高度集中,思維異?;钴S,幾乎每個人都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討論如同興奮劑注入身體,將每個學生潛在的競爭意識、好勝心理、被尊重的需要都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三)自主性
課堂討論更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的狀態,不同的見解和不同的思路在討論中碰撞、激化,從而促進思維的有序發展,提高思維活動的邏輯性、敏捷性。這種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得到廣泛運用。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而且讓學生養成了傾聽同伴意見、取長補短的良好習慣,也培養了與他人真誠合作的精神。
(四)進步性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并接受別人的批評,從而在為人處事上更寬容、更謙虛。課堂討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墊發展之路。課堂討論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促成學生的良好性格,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課堂討論的優越性和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尤其是新課改的深入,更是為討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作者:思榮
公眾號:一個人的教育筆記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