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樂趣的老師心得:和孩子一同以書為友
編者按:想要讓孩子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他們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我們要懂得和孩子一同以書為友。
與書為友,這是藝術生活與快樂學習的前提。有這樣兩個相似的小故事:美國猶他州土爾市的一個小學校長路克,為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竟然在全校師生的集會上公開打賭:如果你們約定讀時間書15萬頁,我在那天爬行著去上班。此言一出,學校立刻掀起軒然大波。所有師生猛勁讀書,連幼稚園大一點的孩子也參加了讀書活動,終于在約定時間前讀完了15萬頁書。路克校長也當著學生和路人的面爬行上學。過往的汽車向他鳴笛致敬,有的學生索性也一起爬,新聞單位也到場采訪。
美國加州的一位小學校長與之異曲同工。他宣布,如果全校650名小學生能在四個月內讀完七千冊圖書,他就在圣誕節當眾親吻一只小豬。此言一出,頓時激起了學生們瘋狂的讀書熱潮。學生們猛啃到圣誕節前,終于按時讀完了七千冊圖書。于是,這位童心十足的校長從隔壁大學的畜牧系里借來一只小胖豬,請全校學生圍在自己身旁,很隆重地舉行了一個當眾親吻小豬的儀式。
兩位校長的做法近似瘋狂,甚至在我們看來有失師尊,但其實,想來他們用心良苦,讓人感動。他們用他們的方式詮釋的藝術教學所產生的巨大反響,用行動來激發和鼓勵學生共享閱讀的幸福,他們用行動換來了學生快樂學習的動力。
對于教師來說,讀書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職業的需要。教師不僅要豐富自身的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更要豐富學生生命,提升生命的體悟。由于教師知識更新的滯后性,已成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障礙。面對日益繁重的壓力,靜下心來品味書香,亦是一種人生境界的拓展,生命之樹才能永葆青春。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江河。”
而對于學生來說,與書為友更是拓寬學生的視野,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實現學生從知識本位到智慧本位的轉化過程。它不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教學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為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本身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表現。而學生由封閉式讀書轉為開放式閱讀,本身又極大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書為友,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習慣,讓學生課外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行動。
作者:思榮
公眾號:一個人的教育筆記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