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散文隨筆:修行人,怎一個情字了得
編者按:人間事物紛紜,煩惱叢生。情動而心迷,修行又怎么會這么簡單。
有一位修行多年的朋友,多次說,幾十年的功夫,總也過不了情關。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受困于此,苦苦探索,難以超脫的一個大問題。
話題由修行者引起,但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修行者,所有的人都會遇到情感的困擾。只不過,有的人,反應強烈,有的人,顯得平淡,有的人,不善處理,弄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處理得當,尚能用情自如。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本質上,人的情感困擾,伴隨人的一生,在內心深處,沒有哪一個人,不受其困擾,而且,人的精神痛苦,多數來自于情感困擾。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但是人們為什么更關注修行者的情感困擾?因為在大多數人眼里,修行的目的是看破紅塵而尋求解脫,于人間情愛必定要割斷。如果受困于情,那怎么能算解脫呢?可實際上,讓人們費解的是,越是修行者,他們的感情糾葛越是驚天地泣鬼神!
若非那一部楞嚴咒, 阿難差一點就被摩登伽女毀了戒體。佛子過情關都這么兇險,何況其他修行者!而那位才情高妙的倉央嘉措,人們的注意力更多不在他的修行境界,而是他的情感和情詩。一位活佛,代表著修行的最高境界,也代表著人解脫了煩惱后的自在狀態。然而,他的詩卻是那樣地牽動人的心魄,攪動人心中的滾滾紅塵, 致使千千萬萬的人心潮澎湃,迷醉于那穿越千萬億劫的情感傾訴。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是誰?在他心中,占據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又是誰?讓他的詩情展現的如此驚心動魄!
人間事物紛紜,煩惱叢生,為何情感困惑如此強悍?越是修行的人,越發情劫重重,難以超拔?這讓人又想起那句老話,穿起袈裟事更多,恐怕最多的還是情感困擾。難怪佛陀把人稱作有情眾生。情動而心迷,應是人生苦困的根本原因。能來世上做人,必定是造了此業,不經此劫不能了結。情苦至極,才好了悟,泛泛經歷,常在迷中。人們不可迷戀于修行者的情苦經歷而自居沉溺,而應當據此受到啟發,明了情苦真諦,這才不負那些修行者的苦情經歷,才是“不負如來不負卿”。
作者:范笠
公眾號:怡心苑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