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影評:帳篷質量太好
看完《七十七天》走出影院,我心里最感慨的是——那帳篷質量太好了!
居然連續幾天以薄薄的一層抵制住了2只野狼的圍攻。而對導演精心想要通過影片想傳遞的情懷,我并不以為然。
我很同意媒體人張豐的觀點,《七十七天》 是獻給文藝青年的麻醉劑。
孟非在他的節目里曾經說過,在一些人眼里,總覺得去了西藏心靈就會得到洗禮,靈魂就會得到救贖。
這真的是一種非常膚淺的偏見。
電影是以探險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的。
無人區啊——當然風景非常美,可是連生物都鮮有,沒有任何外援,過程也就非常容易單一枯燥。
當然電影拍攝挺有技巧,為了緩解這些乏味的過程,不時的穿插男主在拉薩認識的女主故事。
值得稱贊的是女主江一燕,她飾演了一個漂亮的下肢癱瘓卻一樣渴望遠方的客棧女老板。
盡管電影真實再現了羌塘的壯麗風景,然而我依舊不以為然。
首先我不理解電影里對探險者初衷的解釋——怎么單單是為了自由呢?
如果把一場探險簡單的歸結成為了自由,那么肯定是我對電影最大的失望。
那么無數人孤獨地苦行僧般去遠游為了什么呢?
我覺得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當一個人既沒有遭遇情感困境,也沒有事業危機,什么都不是,就是想出來走一走時,我覺得不需要什么理由才是最好的理由。
為什么一定要說為了自由為了信仰為了拯救靈魂這些鬼話呢?
好比我們每天都要去公園逛一圈,一定是為了健身或減肥嗎?
老實說,男女主角把為什么探險都歸于為了自由,一下子就拉低了電影的格調。
這是我對電影最失望的地方。
在很多有文藝情結的青年的眼里,旅游圣地基本就是麗江,西藏。
不過大多數人止步于拉薩客棧而已。
真正勇敢地獨闖無人區的,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還有更多更多。
盡管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電影類似《致富經》里的一個創業故事——
一個中年離異女性,獨自撫養女兒,獨自創業數年,明明已經有一個億的身價了,快60歲了,居然去包了一片山一座鹿場,養鹿。天天在山上和工人一起干活吃住一起,十多年后終于取得了成功。
這個案例非常讓我非常感慨,又佩服又想不明白——為什么呢?這大姐為什么呢?已經一個億還那么拼為的什么呢?
也許這就是——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吧?
基本上,電影《七十七天》里這些探險者給我同樣的感受,那是我們普通小人物人無法理解的群體。
于是,我唯有感嘆——帳篷質量太好!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 阿秋
來源公眾號:青衣街的阿秋
《七十七天》影評:帳篷質量太好





上一篇:《芳華》影評:邊緣人的生存模式
下一篇:觀《秋思》有感:初窺“和美”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