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培訓感悟:觀課有感
數學老師培訓感悟:觀課有感
2017年10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參加了“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數學文化與數學閱讀課堂教學觀摩會”,在這兩天時間里,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許淑、張紅娜、蔡宏圣和殷現賓等幾位名師的課堂展示及報告,深感受益匪淺。感謝學校提供的學習的平臺,讓我有機會提高數學教學專業素養的機會。
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好機會,無形中積累了教學經驗。專家們的講座就像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用目不暇接,精彩紛呈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先進的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回味無窮。
短短兩天里,除了專家們深刻的報告,還觀摩了四節課,充分領略了他們不同的教學風格與思路。第一天上午是 李鐵安老師的報告《高品質小學數學文化課堂的塑造》,使我明白了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中的教育性和價值需要。下午第一節是清華附小的許淑一老師執教的數學閱讀課——繪本《宇宙小子》,通過對整本書的閱讀使學生再次體會“一億有多大”。整節課通過許老師的合理引導,孩子們通過“看、想、表達”圓滿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充分體現了核心素養理念下數學閱讀的必要性。第二節是張紅娜老師執教的體現數學文化的課——《趣話長度單位》,這是我第一次聽數學文化課,也是給我觸動很深的一節課。
首先,她讓孩子看課題《趣話長度單位》,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期待?因為孩子也從未上過數學文化課,所以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然后以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的樓房來回憶學過的長度單位,再告知學生這是公制單位,又告訴孩子在我們語文書上的很多成語,比如“得寸進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等,讓孩子們了解生活中的寸、尺、丈也是測量長度的單位,是市制單位。那到底一寸有多短,一丈有多長呢?接著通過孩子動手測量和生活中的俗語“男子漢大丈夫”、“七尺男兒”來讓孩子質疑,到底是怎么回事?古代的人有那么高嗎?原來是每個朝代的標準不一樣,讓孩子感受到數學課的文化味,本節課還介紹了長征,讓孩子體會到了紅軍的千辛萬苦,要珍惜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最后在張老師說課中,以本課為例介紹了數學厚重課堂的打造,要追求“五感”,即情感、實感、動感、靈感、效感;突出“五味”:即文化味、數學味、生活味、趣味、人情味。因為現在的師生都在長度感和距離感上有所欠缺,孩子都是光會學,不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對長度單位的感受并不深,張老師這節課充分讓孩子去感受,并且整節課充滿趣味,全程都將我們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提醒孩子要傳承古人留下的數學文化。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我會向張老師學習,盡可能的體現出厚重課堂的五味,在成為好老師的路上,我將繼續努力!
第二天上午是蔡宏圣老師執教的《小數的意義》和《認識方程》?!缎档囊饬x》這節課,蔡老師完全拋開課本,通過一個計數器引入課題,讓孩子自己去創造新的計數單位。這節課告訴我們:數是數出來的,不管是整數、小數還是分數,我們數數其實就是在數它的計數單位。這為我以后在數的認識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墩J識方程》這節課,蔡老師先教給孩子學數學的方法:“看”、“思考”、“表達”。通過PPT逐一出示情境圖,讓孩子從現實的情境中列出方程,巧妙的把方程與現實聯系起來,使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的概念。蔡老師的課堂總結很是獨特,不要只局限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總結,要聯系舊知識,才有助于思考新問題;要注意數學學習方法的總結,有助于以后的數學學習。下午在殷現賓老師的精彩報告中結束了兩天的課程。
雖然只是短短兩天的觀摩學習,但專家們的教學理念和大師風范在我腦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引發了我無限的思考。作為一名教師,我仍需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前行。
【本文作者:向陽小學 張虹】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