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育的教育思考:給孩子們的自主空間再多一些
幼兒體育的教育思考:給孩子們的自主空間再多一些
在香檳湖園區的戶外草坪上,豎著一塊簡簡單單的用木條釘起來的木板墻,木條和木條之間有著一條條縫隙。戶外活動的時候,孩子們會拖來一筐各種各樣的打擊樂器,這些“樂器”都是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來的鍋碗瓢盆或其他生活用品,有金屬的,有塑料的,也有其他材質的等等。每個“樂器”的把手上面都有一個掛鉤,孩子們玩的時候可以把這些材料一個個掛在自己想掛住的地方,然后選擇用金屬的或者木頭的小棒進行敲敲打打,活動結束的時候,再把這些材料取下來放在框里,送回材料存放的地方去。
很多時候,在交流和觀摩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設置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非常遺憾的發現,很多戶外游戲環境的設施和材料給孩子們留下的自主空間太少了。比如我曾經在好幾所幼兒園也看到這樣的打擊區域,但上面的供孩子們敲擊的各種材料都被用螺絲釘一個個固定在了支架上面,孩子們只能是對于敲擊工具進行一下選擇:是用金屬的還是用木頭的,其他別無選擇。當然,還有其他活動的環境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比如投擲活動,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所有的目標設置也都是固定不變的等等。
幼兒園的游戲與其他游戲的不同首先就在于孩子們游戲的環境和材料并不是隨意的呈現,而是園所和老師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精心選擇和創設的。但很多時候,我們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上做的有些過了頭,我們常常會奔著最直接的那個目標而去,把環境創設直接做到了最后一步。就像這樣的打擊游戲一樣,我們往往覺得是要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發展孩子的上肢動作練習,于是在創設環境和投放材料的時候,就只考慮到孩子們上肢的敲擊動作,覺著能夠滿足這樣動起來的需求就可以了,給與孩子的環境就不再需要他們做其他的事情,他們往往就像個游樂場的游客一樣,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流程過一遍即可。但這樣的環境往往不是孩子們的游戲環境,而僅僅只是一個訓練或練習的環境而已。因為留給孩子的自主空間太少,環境中的變化因素太少,所以對于很多固定的設施與材料,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會感興趣,因為新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他們過了這個新鮮勁后,發現他們無法更多的與環境進行互動,無法掌控環境中的更多因素,無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進行調整和變化的時候,興趣也就會慢慢的消失掉了。
很多時候,在戶外環境中創設中,我們不僅僅是要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能夠玩的地方,還要細細的考慮和體驗一下孩子們可以怎么玩?可以怎么更好的玩?孩子們今天的玩和明天的玩之間是否有變化和提升的空間?考慮好哪些設施與材料需要進行固定,哪些設施和材料可以不需要進行固定。固定與不固定的區別就在于后期是否可以進行變化,是否可以跟隨孩子的興趣轉移而變化,是否可以跟隨孩子的能力發展而變化。固定的設施與材料更多的是考慮可以為孩子們的游戲和活動提供空間和游戲支架的作用,而不固定的設施與材料與固定的設置與材料之間的結合,往往就會生發出千變萬化的游戲環境。而當我們把這種結合中孩子們可以自己來進行的空間留給他們時,生發就就是千變萬化的游戲了,因為孩子擁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權利,便會有著不同的創造產生和愉悅的感受。
至于設施與材料的固定與非固定之間的比例,是按照三七分配,還是六四安排,或者一半對一半的比例,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想清楚為什么要創設這樣的一個游戲環境,這樣的游戲環境孩子們可以做些什么?能夠從中獲得些什么?然后在做的過程中 ,把握好尺度,有所為有所不為,把孩子能做的空間留給他們自己去做吧,因為他們不僅是戶外這個游樂場的享用者,也完全可以成為游樂場的建造者,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游樂場。
【本文作者:王彥(微信公眾號:幼兒體育)】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