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后有哪些癥狀 感染艾滋病后的常見癥狀
一個健康人從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艾滋病后會出現哪些癥狀呢?下面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感染艾滋病常見癥狀
1、全身癥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占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征分析,以上癥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
2、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
3、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
4、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神經紊亂病癥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在尸體檢驗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Q%~80%,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癥狀并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
感染艾滋病后會出現什么口腔問題
一、白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見的口腔表征。在高危人群中如性亂行為、吸毒、靜脈輸血史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以后發生艾滋病的先兆;如在無任何誘因的健康年輕人或成人(指無放療、化療史,無長期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無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者)口腔內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別是頰部的紅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軟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應高度警惕為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二、舌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現已被廣泛認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種特殊口腔損害,對艾滋病發生有高度提示性,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狀白斑。
三、與艾滋病相關的牙周病: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現一系列牙周組織疾病,常見的有:
1、牙齦線形紅斑:常表現為牙齦緣呈明顯的火紅色線狀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發性牙齦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療無效。
2、急性壞死性牙齦炎、牙周炎、壞死性口炎,短期內(4周內)出現牙齦潰瘍、壞死,牙槽骨破壞,伴明顯疼痛。
四、卡波西氏肉瘤:卡波西肉瘤也叫多發性、特發性、出血性肉瘤,腫瘤常見于頭頸部和四肢皮膚,偶見于內臟。患者中有半數出現口腔病損,表現為無痛性、紫紅色或紫褐色的、大小形狀不一、扁平或隆起的病損。牙齦和硬軟腭為好發部位。通常認為,在沒有使用過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中出現卡波西肉瘤病損時,基本上可診斷是愛滋病。卡波西氏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腫瘤。
五、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紅色或紫色腫塊,固定而有彈性,常出現在牙齦、上腭和牙咽門。
六、艾滋病的其它口腔表征還有:單純皰疹性口炎,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因此,對于那些有性亂行為史、吸毒史或靜脈輸血史的健康年輕人或成人,如口腔內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述病變時,應及時到醫院或檢疫部門做HIV血清學篩選檢查,以確認自己是否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以便早期治療,避免傳染給家人或其他周圍的人。
艾滋病有3種治療方法
1、抗感染治療
針對各種機會性感染和合并感染用藥,包括抗病毒類感染藥物、抗細菌感染用藥、抗真菌類藥物、抗原蟲類抗生素。
2、抗腫瘤治療
根據不同腫瘤類型選擇化療、放療及免疫調節療法方案。放療對癥狀緩解作用較好,可配合化療應用。
3、抗病毒治療
病毒唑作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對HIV有一定療效,可選用。異構多聚陰離子-23連續靜滴數月,可殺滅HIV,α-干擾素也可作為輔助抗病毒藥物選用。
看了感染艾滋病后的常見癥狀的還看了:
1.艾滋病初期癥狀
感染艾滋病后有哪些癥狀 感染艾滋病后的常見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