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有哪些征兆 精神病人有什么特征
精神病患者有哪些征兆表現?怎么診斷精神病是否發生?精神病是現在比較高發的一種疾病,因為現在人們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人們患上精神病的幾率也變得大了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精神病人有什么特征吧!
精神病的征兆特征
(1)睡眠障礙:睡眠好壞是精神患者病情變化的晴雨表,為發病較早的信號,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多夢及早醒,而且多為無明顯原因,無痛苦體驗,更不會主動求醫。有的即使徹夜不眠,次日依然毫無倦意,表面上精力過人,但仔細觀察便可發現患者注意力難集中,語無倫次,情緒易變,做事有始無終,隨時間推移病情就明顯暴露。
(2)敏感多疑:患者表現疑心重重,對別人的言行特別敏感,看到他人碰頭談話,則認為是談論自己;熱情的招呼如飲茶、吃飯則懷疑對其下毒;甚至連電視、廣播、報紙的內容都覺得與其有關;身體某些不適,則懷疑被人用先進儀器控制了自己或自認為患了某種不治之癥,且難以解釋,不聽勸說,對自己的懷疑堅信不移。
(3)情緒反常:表現為毫無原因的情緒波動,本來性格開朗,愛交朋友的,變得終日憂心忡忡,長吁短嘆,愁眉不展;性格溫和的,變得易發脾氣,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發雷霆,糾纏不休,對人耿耿于懷;性格文靜的變得興奮活潑,好管閑事,終日喜氣洋洋,或變得惶惶不可終日,焦慮緊張,無故哭笑。
(4)個性改變:一改往日風格,逐漸變得孤僻少語,獨處離群;或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萎靡不振,獨自發愣,對人冷淡,疏遠親友;或生活懶散,不修邊幅,居室臟亂;或勞動紀律松懈,工作拖拉,對人毫無禮貌,不知羞恥;或胡亂花錢,大肆揮霍。
(5)行為異常:為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容易被發現,其主要表現有行為怪異,動作增多或遲緩,呆站呆坐,扮鬼臉,擠眉弄眼,不停抽煙,四處游蕩,或特別愛清潔,反復洗手,或收集廢物,視垃圾為寶等。
精神病檢查方法
針對精神病的檢查診斷工作,專家提出了RDC診斷標準:活動期至少具有下列兩項者,可確診為精神分裂癥;具備一項者,作為疑似病例處理。
1、思維被廣播,思維被插入,思維被奪。
2、被支配(或被影響)妄想,其他怪異的妄想,或多個妄想。
3、軀體妄想、夸大妄想、虛無妄想或其他妄想,但不伴被害或嫉妒內容,且持續一周以上。
4、任何類型的妄想,伴任何形式的幻覺,且持續一周以上,這也是精神病的檢查診斷標準。
5、持續評述患者行為或思想的幻聽,或兩人以上的會話性幻聽。
6、與患者的情緒不協調的言語性幻聽。
7、任何形式的幻覺,終日存在且持續數日,或斷續出現持續一月以上。
8、顯著的思維形式障礙,伴鈍化或不適切的表情,或伴任何類型的妄想或幻覺,或伴顯著的行為紊亂。
精神病并發癥
被害妄想: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多數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態度,少數病人也會“先下手為強”,對他的“假想敵”主動攻擊。對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對象,即:病人認為是誰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對象是某個家里人,則應盡量讓這位家屬遠離病人,至少不要讓他與病人單獨在一起。
抑郁情緒:精神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厭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自殺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復期實施自殺行為的。病人在精神病癥狀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婚姻等現實問題,感到走投無路,因此選擇了輕生。對此,家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盡早發現病人的心理困擾,及時疏導。
極度興奮:病人的精神癥狀表現為嚴重的思維紊亂、言語雜亂無章、行為缺乏目的性,這類病人也可能出現自傷或傷人毀物。由于病人的興奮躁動是持續性的,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一般比較容易防范。家屬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氣等危險物品,但最根本的辦法,是使用大劑量的、具有強烈鎮靜作用的藥物來控制病人的興奮。
藥源性焦慮:抗精神病藥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病人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無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懼等。這些表現多是發作性的,多數發生在下午到傍晚時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長效針以后的2到3天內出現上述表現。這種時間上的規律性,有助于家屬判斷病人的焦慮情緒是否由于藥物所致。
精神病相關文章:
精神病有哪些征兆 精神病人有什么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