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常用知識點總結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它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常用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知識點
1.小說三要素:A人物、B情節、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A論點、B論據、C論證
3.比喻三要素:A本體、B喻體、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過how、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B偶尾同韻、C中聯對偶、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A舉例子、B列數字、C打比方(喻)、D作比較、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A按時間順序、B按空間順序、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四種引號作用:A表引用實際內容、B表諷刺反語、C表特定稱謂、D表著重強調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
A比喻、B擬人、C排比、D夸張
E反問、G反復、F設問、H對偶(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A外貌描寫、B語言描寫、C動作描寫、D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A并列短語、B偏正短語、C 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G的字短語(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名詞性短語、B動詞性短語、C形容詞性短語(按詞性分三種)
15.六種句子成分:A主語、B謂語、C賓語、D補語、E定語、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A名動形、B數量代、C副介連、D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序):A順敘、B倒敘、C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A表引文內容省略、B表列舉事項省略、C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A表解釋說明前文、B表后文跳躍轉折、C表聲音中斷延長、D表時地數起止
初中語文八種句式作用
A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題句)
B點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懸念句)
D承上啟下,自然銜接(過渡句)
E前后照應,和諧統一(照應句)
F側面烘托,間接映襯(烘托句)
G 后文鋪墊,埋下伏筆(鋪墊句)
H增強語言,突出特征(修辭句)
初中語文知識點整理
創造宣言
作者簡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現代著名教育家。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并且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同貧苦學生同勞動、同甘苦。鑒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創造性的工作業績,他被稱為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尊稱他為“萬世師表”。主要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中國大眾教育問題》等。
字詞積累
中(zhòng)傷 遁(dùn)詞
懦(nuò)夫 豢(huàn)養 灌溉(gài)
魯鈍:愚笨,不敏銳。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自暴自棄: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墮落。
山窮水盡: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走投無路: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4):引出論題:人類離不開創造。
第二部分(5-11):作者駁斥了幾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并得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結論。
第三部分(12-15):以東山樵夫為例,指出創造要從點滴做起,要讓創造之 神常駐心中。
第四部分(16):發出創造宣言,表達獻身創造的強烈愿望。
課文小結
作者運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對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展開了有力的批駁,提出了“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最后發出了只要有一絲熱情,一滴血汗,都應該創造,都能夠創造的創造宣言。